參與諮詢前必睇!管制即棄膠餐具點做好?
千呼萬喚始出來──經環保團體多年爭取,環保署終開展為期兩個月的「管制即棄膠餐具」公眾諮詢,尚餘兩星期便結束。不過,按當局建議,首階段最快要到2025年才會禁售發泡膠餐具,以及禁止堂食使用即棄塑膠餐具,更未有訂下全面管制時間表及配套措施。到底現行方案為何不可取?綠色和平等環保團體又有甚麼具體建議,鼓勵市民、業界落實源頭減廢?參與公眾諮詢前,本文為你逐一拆解!
2022 年 10 月更新:有賴你與超過 5,300 位香港市民就「管制即棄膠餐具」表達意見,政府擬最快於 2023 年第四季實施首階段管制即棄膠餐具及其他塑膠產品,並首次提出以 2025 年作為第二階段目標!了解更多計劃管制範圍及綠色和平可重用系統方案
文章目錄
禍害:每日200公噸塑膠餐具 微塑膠入侵郊野溪流
根據環保署2019年統計,廢塑膠佔全港堆填區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約21%,其中塑膠餐具(包括發泡膠)每日棄置量達200公噸,相當於全年棄置146億件膠刀叉。即棄餐具不易回收,亦不會在自然界自行消失,只會分裂成微塑膠,為環境帶來沉重負擔。

而綠色和平過往多項研究均顯示,即棄膠餐具流入海洋並分裂成微塑膠,污染已遍佈香港不同環境,包括城市河流(每年1,750萬件塑膠垃圾經城門河流入海洋)、郊野溪流(8條河溪下游靜止水域,半數含微塑膠)、海洋(水域塑膠濃度三年間增加11倍),連本地海產(6成野生烏頭樣本含有微塑膠)亦不能倖免,意味依附微塑膠的毒素可經由海鮮、貝類進入食物鏈,影響人體健康,因此管制即棄塑膠餐具,實在刻不容緩。

環保署諮詢方案:逾半膠餐具首階段無管制
根據公眾諮詢文件,環保署「管制即棄膠餐具計劃」分為兩階段:
第一階段(約2025年實施)
- 禁止本地銷售即棄發泡膠餐具
- 禁止餐飲業處所向堂食顧客提供即棄膠餐具
- 禁止餐飲業處所向外賣顧客提供「體積細小而回收困難或已有成熟替代品」的即棄膠餐具,包括飲管、攪拌棒、叉、刀、匙、碟等
第二階段(第一階段實施約12至18個月後 ***須視乎計劃成效和替代產品市場成熟度,再決定是否推行,更說需要第一階段的相應準備期,意即「遙遙無期」?)
- 外賣與堂食看齊,全面禁止提供即棄膠餐具(包括「非塑膠替代品種類比較少」的杯、杯蓋、食物容器、食物容器蓋等)

不過,因應今次公眾諮詢,綠色和平前往全港4大連鎖快餐店品牌的分店,點算早、午、晚3個時段各1小時的「派膠」情況,並參考國際統計機構的銷售數據,推算出全港4大快餐店每年派發逾5億件即棄塑膠餐具,當中73%為外賣餐具;而按照現行諮詢方案,2025年落實的第一階段管制,只能涵蓋不足一半塑膠餐具(47%),第二階段更遙遙無期,隨時「走塑」變「走數」。

訴求:2025禁膠餐具 無得退!
綠色和平等10個環保團體上周一(16日)召開記者會,指出現時當局「管制即棄膠餐具計劃」的時間表進程太慢且模糊不清,推行首階段措施需要等到2025年,第二階段更未有提出管制時間表。
我們促請當局:
- 加快走塑步伐,要求第一階段管制措施提前於2023年實施;第二階段最遲2025年實施;
- 訂立「可重用餐具社區配套時間表」,推動可重用餐具普及,以防止污染轉移,達至終極走塑

行動:簡單3步參與諮詢!守護多年走塑努力
感謝關注即棄塑膠污染的你多年同行,綠色和平早於2017年推出「快餐業走塑」項目,聯同義工到訪全港240間麥當勞分店調查,推算出每日午餐時段派出逾20萬件塑膠製品,翌年成功推動麥當勞淘汰發泡膠及麥旋風膠杯,並實行「日日無飲管」。
2018年,我們將目標擴展至全港8大快餐連鎖店,透過直擊股東大會表達訴求、公開頒發走塑成績表等行動,並得到超過5萬名公眾支持,成功推動各大品牌實行不同走塑措施,例如不主動提供飲管,改用木製攪拌棒、紙飲管等替代品。

整個走塑項目推行6載至今,綠色和平同時開拓「超市走塑」及「社區走塑」戰線,一邊廂成功推動本港兩大龍頭超市百佳及惠康推出不同程度走塑措施,另一邊廂尋找超過900間店鋪組成龐大走塑版圖。隨着公眾走塑意識漸長,企業也陸續跟上步伐,邀請你立即以簡單3步參與公眾諮詢──「餐具走塑 關鍵一步」,一起把握關鍵時機,於9月8日前填妥表格,推動香港走塑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