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塑膠
4 mins

銀幕內外反思日常 葉蘊儀:最重要係適可而止

作者: 綠色和平

銀幕上擲地有聲,散場後盪氣迴腸,多媒體藝術家葉蘊儀(Gloria)早前參演電影《正義迴廊》陪審員角色,叩問公義何在,戲外同樣透過藝術、教育等媒介,反思女性主義、環境保護等議題。

今次與綠色和平一拍即合擔任「無塑海港」重用杯創意設計比賽評審,全因彼此有着共同走塑理念,「重用杯(借還系統)就係一種教育,鼓勵香港人慢慢養成環保習慣」。

嘆人類一己私利 馬爾代夫淪垃圾島

相對《正義迴廊》 其餘 8 位陪審員,Gloria 飾演的家庭主婦,總是不慍不火提出尖銳疑問;卸下角色,說起她對塑膠污染最難忘的片段,同樣不徐不疾。「睇過新聞講馬爾代夫,大家都覺得係陽光與海灘、水清沙幼。原來嗰度 1,100 個島得 200 幾個有人居住,仲有啲膠袋、膠樽綑綁埋一齊而成嘅『垃圾島』。」

「我唔希望我哋個世界係咁樣──我哋一己嘅私利,令成個地球堆滿垃圾。」

葉蘊儀為綠色和平重用杯創意設計比賽擔任評審,並以海洋生物被塑膠纏繞為題材完成個人設計。 © Gloria Yip / Greenpeace
葉蘊儀為綠色和平重用杯創意設計比賽擔任評審,並以海洋生物被塑膠纏繞為題材完成個人設計。 © Gloria Yip / Greenpeace

此情此景,亦見於她為綠色和平重用杯所設計的圖案:海龜與大小魚類,同樣難逃塑膠垃圾纏繞,盼為用家帶來一點反思。「海洋對我嚟講係好寧靜,理應係好乾淨。如果個海有好多塑膠,佢哋(海洋生物)係幾咁辛苦呢?」

葉蘊儀平日外出盡量自攜水樽、餐具及環保袋,家中亦會以蜜蠟布取代保鮮紙,盡力走塑。 © Kani Lam / Greenpeace
葉蘊儀平日外出盡量自攜水樽、餐具及環保袋,家中亦會以蜜蠟布取代保鮮紙,盡力走塑。 © Kani Lam / Greenpeace

拍片推升級再造 謹記「物極必反」

訪問中 Gloria 反覆強調改變應由教育做起,而她在疫情期間其中一個新嘗試,便是拍 YouTube 片教授環保小手工,膠樽、咖啡罐、雞蛋盒紛紛升級再造(upcycling)變身玩具、擺設。「呢個年代好多嘢都好快速、好容易得到,但其實係破壞緊地球、浪費緊資源。所以想由小朋友教育開始,教導佢哋珍惜擁有嘅嘢。」

既是手作班,也是環保課,皆因 Gloria 每段片均有相當篇幅講解環保知識,「我嘅 upcycling class 會教埋歷史,例如人類每日浪費幾多紙張,或者塑膠回收點樣分類,都會簡單介紹番。」

「因為好多嘢都係『物極必反』,例如最初發明膠袋嘅瑞典科學家,係為咗唔想濫伐樹木,估唔到後來咁極端濫用。所以最重要係『適可而止』,真係需要先至用,同埋盡量重用。」

葉蘊儀認為「綠色和平重用杯借還計劃」有助推動香港人為環保踏出一步,逐漸養成重用及自備習慣。 © Kani Lam / Greenpeace
葉蘊儀認為「綠色和平重用杯借還計劃」有助推動香港人為環保踏出一步,逐漸養成重用及自備習慣。 © Kani Lam / Greenpeace

支持借還重用杯 「養成習慣嘅好開始」

對「適可而止」的反思,也貫徹在她的藝術家生涯──修讀藝術碩士時曾經醉心陶瓷,可惜燒製後的物料難以回收重用,「做裝置藝術要追求完美,可能 10 件有 6 件都唔滿意,跟住我突然之間唔想做,覺得自己好唔環保,就停低咗落嚟。」

這份多想一步、多做一步的理念,亦驅使 Gloria 捐助支持綠色和平環保工作多年,特別對 2018 年守護郊野公園項目的郊響樂《燕尾蝶》 MV 記憶猶新(當年更曾為綠色和平年報撰文:《守護屬於每位香港人的青山綠水》)。「綠色和平係其中一個我會支持嘅機構,因為有啲理念同我想法一致,例如走塑咁,點樣行前一步,鼓勵更多人去保護環境。」

正如「綠色和平重用杯借還計劃」去年率先探討借還系統在香港的可行性,至今已拓展至超過 36 間咖啡店參與,她相信既然外地日趨普遍,香港亦能做到:「計劃可以帶畀香港人一個契機,開始習慣用重用杯去裝咖啡,我覺得好好。」

「由借杯做起,用完之後還番,係一個好開始。養成習慣之後,唔做反而會唔舒服。」


一人一個重用杯創意設計,一起推廣「重用杯借還系統」及全城走塑理念,讓下一代仍能享受和見證這片蔚藍海港的醉人景色。立即參加比賽!

「無塑海港」重用杯創意設計比賽評審專訪:

少年畫家筆觸成熟時 簡鏡倫:堅持以身作則保護環境
人貓相連影響生命 文地貓:鍾意就會堅持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