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塑膠公約第三次協商會議 綠色和平訴求:2040 年減少 75% 塑膠生產
聯合國《全球塑膠公約》(Global Plastics Treaty)第三次談判,將於 2023 年 11 月 13 日至 19 日假肯雅奈羅比召開。綠色和平積極爭取制訂強而有力、從源頭減少塑膠生產、推動重用而非回收為基礎的條文,並於 2024 年落實執行,邁向 2040 年前減產至少 75% 塑膠量的目標──究竟它如何幫助解決塑膠污染?
即棄塑膠生產無止境 2050 年恐飆 3 倍
從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到地球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塑膠足跡可謂無處不在,並隨着風化、裂解等過程,以微塑膠的形式散落土壤與海洋,甚至入侵食物鏈,危害生物多樣性甚至你我的健康。另外,塑膠污染亦與氣候危機息息相關,皆因 99% 的塑膠均由化石燃料製成,意味着即棄塑膠的生產,同時加劇了地球的碳排放,亦支持了 SHELL、ExxonMobil 等石油巨擘運作。

儘管如此,化石燃料產業卻與聯合利華、雀巢、可口可樂、百事等消費品牌聯手,長期推銷「用完即棄」的消費模式,並透過吹捧回收效益或生物可分解塑膠等「替代品」,迴避從源頭減少生產即棄塑膠──《經濟學人》旗下智庫 Back to Blue 今年 2 月發表最新研究,指出若缺乏全面、具約束力的管制措施, 2050 年 G20 國家的每年塑膠使用量將近乎倍增至 4.5 億噸;而據世界經濟論壇推算,如果「一切如常」,2050 年全球塑膠產量更會比 2015 年多出 3 倍。
能源企業說客出動 圖讓談判偏離源頭減廢
慶幸你我眼前有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能夠在這個世代化解塑膠危機。2022 年 3 月 2 日,175 個國家及地區領袖於肯亞首都奈羅比通過決議,將制訂具法律約束力、涵蓋塑膠從生產、消費到棄置整個周期的《全球塑膠公約》,更被譽為自《巴黎氣候協定》以來最重要的國際環境協議。

聯合國隨之設立「政府間談判委員會」(Intergovernment Negotiating Committee),並爭取在下一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前提交進度報告,最終目標是 2024 年落實文本;而首兩輪協商會議已分別於烏拉圭及法國完成。不過,石油及化工企業紛紛派出說客,嘗試削弱條文約束力,並引導談判方向偏離源頭減廢,因此在第二輪會議於巴黎展開前夕,綠色和平等 150 個關注團體及科學家聯合發表公開信,敦促聯合國環境署及各地領袖把握機會制定強而有力的《全球塑膠公約》,邁向無塑未來。
綠色和平亦派出政策倡議團隊現場參與談判,強調要應對日益嚴峻的塑膠污染,必須一個跨政府、跨企業的全面減塑策略,促使消費品牌拓展以減少包裝、重複使用為主導的商業模式,並須關注到現時淪為「國際塑膠垃圾崗」發展中國家的民眾權益,重申以下 4 點訴求:
- 具法律約束力──涵蓋塑膠從生產、傾銷到棄置整個周期
- 設立限制──停止源頭生產塑膠
- 以低碳、零廢及重用為基礎
- 以人權為本,消除社會不公

在《全球塑膠公約》第三次協商會議聚焦商討條約文本初稿(zero draft)前夕,綠色和平提出 2040 年前減少生產至少 75% 塑膠的訴求,不僅為了讓環境回復潔淨健康,亦是守住全球控制升溫於攝氏 1.5 度內、應對氣候危機的必要行動。綠色和平全球塑膠項目主管 Graham Forbes 強調:「塑膠污染與氣候危機是一體兩面的事,《全球塑膠公約》必須直視、正面解決塑膠污染,以符合控制全球升溫於 1.5 °C 內的目標,並停止倚賴即棄塑膠,否則條約將會失敗而回。」
加入重用杯借還計劃 以行動發聲!
過去因你積極發聲關注塑膠污染,並響應綠色和平各地辦公室共同推動的減塑倡議,促使聯合國決議制定《全球塑膠公約》。而在本地政策層面,得到超過 5,300 位公眾一同表達意見,你我成功推動當局就首階段管制即棄膠餐具開展立法程序;綠色和平早前亦出席立法會公聽會,提出設立「重用餐具借還系統」專款基金、訂立明確的推動重用系統時間表及目標兩大建議。

綠色和平重用杯借還計劃繼續與初創企業及超過 35 間咖啡店合作,示範適合香港的重用餐具系統,至今累積超過 4,500 次借還──立即加入聯署推動發展重用餐具系統,結合本地與國際倡議,你我可以幫助海洋、環境逐步回復潔淨健康,減輕下一代面對的環境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