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北極
4 mins

【極地嚮導Eric Wong專欄】綠色旅遊

作者: 綠色和平專欄作者Eric Wong

近年世界各地都提倡「無痕山林」概念,並以教育方式為本提倡綠色旅遊。聯合國也致力推廣國際生態旅遊,凸顯生態旅遊在全球旅遊業趨勢的重要性及潛力。當中南北極的旅遊越來越受歡迎,有意前往的遊客,到底要怎樣做才可以減低當地破壞,並從中得到益處?

嚴選有加入IAATOAECO的旅遊公司

到訪南北極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由1950年代初每年數百人,急速增長到現時每年數萬人。隨著到訪極地的遊客越來越多,國際南極洲旅遊營運商協會(IAATO)和國際北極探險巡航協會(AECO)共同制定多項保護環境的指引,包括支持進入南北極海域的船隻禁用重質燃油(heavy fuel oil, HFO),超過500百人的船隻不得靠近並登上島嶼等,而且每個島嶼的探訪人數和登島前的準備都有嚴格指引。

作為極地嚮導,除了保護科學家和遊客的安全外,我們另一項任務就是嚴格執行上述的指引。在每一次登島探訪野生動物前,我們都必須用吸塵機清潔大家的衣物和裝備,而且所有鞋子都必須經過消毒,確保不會帶入外來種子,影響當地生態。還有,不同的野生動物有不同的安全距離需要要遵守,探訪者不得觸摸任何動物,與企鵝需要保持5米距離,遇上大型企鵝族群或年幼企鵝換毛時,更需要保持15米的距離。指引嚴格就是為了減少對野生動物造成的滋擾,也同時保障遊客的安全。

我們的探險隊長兼地質學家Alex Cowan 在登島前逐一檢查遊客的鞋底,若然發現任何異物,遊客必須再次消毒和清潔自己的鞋子。© Eric Wong / Greenpeace
我們的探險隊長兼地質學家Alex Cowan 在登島前逐一檢查遊客的鞋底,若然發現任何異物,遊客必須再次消毒和清潔自己的鞋子。© Eric Wong / Greenpeace

不如成為南極洲大使?

有人認為避免前往極地,就是對該地最好的保護,值得與你分享一下現實的情況:由於前往極地的成本過於昂貴,很多科學家都沒有得到自己國家政府資助,所以他們必須參加商用探險船,透過教育遊客前往極地,維持自己的研究。此舉可以增加他們研究經費,同時也可以與遊客分享研究成果,從而影響和鼓勵他們回到自己國家改變自身不良的生活習慣。

另外,長駐考察站的科研人員,也透過商用探險船補給物資去應付嚴寒的冬天;與遊客交流,也可以減低科學家長時間在極地孤立而產生的負面情緒。考察站售賣的紀念品,也可以增加考察站的收入,提高研究經費。

IAATO和科學家們一直深信可持續發展和透過可規範的管理和教育,影響身邊的人成為南極大使,並將環保的理念宣揚出去,可以達到雙嬴局面。

 

國際南極洲旅遊營運商協會(IAATO)除了訂立南極的規則外,也希望遊客能成為南極大使,以生命影響生命。(來源:IAATO)
國際南極洲旅遊營運商協會(IAATO)除了訂立南極的規則外,也希望遊客能成為南極大使,以生命影響生命。(來源:IAATO)

令科學研究普及化

除了探訪野生動物外,遊客也可以透過自己所拍的相片參加公民科學計劃(Citizen science program) 協助科學家研究,例如Happy Whale計劃就是透過遊客上傳的鯨魚尾巴相片,追蹤鯨魚的覓食行為和移動路線。

美麗的鯨魚尾巴照片,原來也可為科學研究出一分力。© Eric Wong / Greenpeace
美麗的鯨魚尾巴照片,原來也可為科學研究出一分力。© Eric Wong / Greenpeace

此外,遊客也可以參與旅遊公司舉辦的淨灘活動,協助清除因工業活動所留下的垃圾,避免野生動物吞下垃圾而死亡等等。 

嚮導和遊客在佈滿企鵝的沙灘上,一起清除塑膠垃圾。© Eric Wong / Greenpeace
嚮導和遊客在佈滿企鵝的沙灘上,一起清除塑膠垃圾。© Eric Wong / Greenpeace

雖然旅遊業受到疫情嚴重影響,但疫情過後旅遊業或會有一股報復式的反彈,鼓勵大家要成為一位有責任的旅遊者,令各地都可持續發展,同時減低對當地的影響。

綠色和平專欄作者Eric Wong簡介:登山家和極地攝影師。2018年成為第一位香港人不靠任何支援協作,獨攀技術型山峰Ama Dablam。2019年在加拿大的探險船成為極地嚮導。作品和報導曾刊登於National Geographic 和知名的旅遊雜誌。

延伸閱讀:

以行動落實守護北極

協助綠色和平揭露和制止北極的環境破壞行為,守護北極及北極熊!

捐款支持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