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北極
4 mins

兩個北極旅人 一個保護環境的夢想國度

作者: 綠色和平

由說走就走變成無了期等待,夢想踏足的旅行Dream Place,彷彿更加可望不可即,例如巍峨壯麗的北極──而她去過1次,他更6次到訪。綠色和平前項目經理張韻琪(Gloria)與極地嚮導Eric Wong,在2.27國際北極熊日出席「與極地嚮導 眼睛暢遊南北極」線上分享會,與接近400位參加者分享極地見聞,期盼你共度這趟北極虛擬旅程後,更想保護它、珍惜它。

感謝接近400人參加「與極地嚮導 眼睛暢遊南北極」線上分享會,與Eric及Gloria親自交流! © Greenpeace
感謝接近400人參加「與極地嚮導 眼睛暢遊南北極」線上分享會,與Eric及Gloria親自交流! © Greenpeace

分享會一開始,Eric就滔滔不絕講述極地見聞,除了一張張驚豔照片引來「好靚呀」洗板留言,說起科學知識亦是如數家珍。南極座頭鯨的尾鰭,猶如人類指紋獨一無二;又如北極海冰縮小、變薄,令北極熊難以捕獵高脂肪海豹,「除非佢改變獵食行為……但要食1.5隻鹿或者230隻鳥蛋先夠能量,根本冇可能」,甚至緊貼活動前一日南極洲東部布倫特冰棚(Brunt Ice Shelf)裂出比香港面積更大冰山的報導[1],盡顯極地嚮導專業一面。

南極每年10月至1月幾乎都是「不夜天」,這張月亮寫真則攝於2月尾。 © Eric Wong / Greenpeace
南極每年10月至1月幾乎都是「不夜天」,這張月亮寫真則攝於2月尾。 © Eric Wong / Greenpeace

尋獲治癒與寧靜 原來可以不一樣

身為香港專業極地嚮導第二人,其實Eric幾年前仍是個典型上班族,只求打份工買樓。直至辭去設計師工作,觀看紀錄片時頓覺「雪山真係好靚好靚,有種治癒嘅感覺」,便踏上一趟雲南、西藏、尼泊爾登山之旅。2015年重訪尼泊爾時遇上地震兼雪崩,慶幸安然無恙,並留下幫助雪巴人重建家園,後來獲當地登山訓練學校破例取錄,自此成為嚮導。

經歷風吹雨打、長年累月打磨,塑造出形態各異的冰山;攝於格陵蘭東部。 © Eric Wong / Greenpeace
經歷風吹雨打、長年累月打磨,塑造出形態各異的冰山;攝於格陵蘭東部。 © Eric Wong / Greenpeace

無獨有偶,Gloria即使從事環保工作至今將近20年,當年到訪北極也是因緣際會。2011年,綠色和平船艦極地曙光號航向北極記錄海冰消融數據,剛巧遇上3.11福島核災,原定隨船的同事未能動身,她便懷着為教導囝囝親身體驗的心態「臨危受命」協助科研任務,並每日撰文與香港人分享第一身見聞。

面對北極熊來到不遠處,船上守衛一方面持槍戒備,一方面慨嘆氣候變化令牠們難以覓食,慶幸最終雙方平安無恙。 © Eric Wong / Greenpeace
面對北極熊來到不遠處,船上守衛一方面持槍戒備,一方面慨嘆氣候變化令牠們難以覓食,慶幸最終雙方平安無恙。 © Eric Wong / Greenpeace

短短6日旅程,既有親眼目睹饑餓北極熊的不忍,亦深感如履薄冰的安詳與寧靜:「原來世界原始之美就係咁簡單、咁純潔,同人類無止境追求成就、經濟增長個反差好大,呢種感觸亦驅使我繼續令更多人認識氣候變化。」

旅遊vs保育 矛盾大對決?

難得遺世美景,有人擔心遊客蜂湧只會「玩爛」極地生態,也有觀眾留言堅持不往北極旅行。Eric則提供了另一角度:「其實唔少科學家都係靠探險船入去做研究,因為政府資源有限,去南北極物流實在太貴,好難自費。」訪客亦要遵守嚴謹措施,包括人數限制、部份地區行人止步、登陸前徹底消毒,「確保鞋底冇攝任何嘢」,而Leave No Trace山野無痕自然是份內事,「唔可以帶走、留低所有嘢,只可以帶走回憶同相片」。

延伸閱讀:【極地嚮導Eric Wong專欄】綠色旅遊

集保育與導賞責任於一身,他致力從中達至雙贏,例如旅程期間清理工業與漁業垃圾,並以自身經歷鼓勵香港人與大自然重新連結:「Dream Place真係會令你重新思考環保議題,亦想將自己嘅經歷同朋友講番,可以做一個ambassador(大使)嘅作用。」

極地探險船團隊「臥虎藏龍」:地質學家、鳥類學家……位位身懷絕技。 © Eric Wong / Greenpeace
極地探險船團隊「臥虎藏龍」:地質學家、鳥類學家……位位身懷絕技。 © Eric Wong / Greenpeace

即使以研究之名,同樣要以「最低破壞」為原則──Gloria當年參與的研究,先由船員相隔一定距離在冰上鑽洞,再由她以軟尺量度海冰厚度,科學家繼而比對衛星圖片及探測數據,從而得出堅實結論。而在當年北極旅程的落腳點冷岸群島(Svalbard),一句「Common Sense Rules for Svalbard」亦讓她記憶猶新:時刻抱有過客心態,讓更多人甚至下一代得以見證美好風光。

延伸閱讀:別讓人類貪婪摧毀北極,張韻琪分享綠色和平守護北極考察

事無大小 不分遠近 觸動變成行動

感謝390位參加者踴躍留言及提問,令分享會氣氛相當熾熱,不少更是孩子與家長一起參與;大朋友尤其關注環境保育以至如何成為極地嚮導(Eric指點迷津:科學家或登山家同樣要人!),小朋友則對極地動物情有獨鍾,更舉手發問:「我哋點樣拯救北極熊?」

Gloria當年在北極科研任務負責以軟尺量度海冰厚度。 © Greenpeace
Gloria當年在北極科研任務負責以軟尺量度海冰厚度。 © Greenpeace

對Eric來說,全球極端天氣來勢洶洶,近日就有格陵蘭比美國更熱的異象,香港未來亦可能出現更多比「山竹」更強的颱風,讓他更着緊從環境教育做起,「就好似香港缺乏咗同大自然相處嘅教育,唔係好明點解山區、郊野仲有咁多垃圾。教咗真係影響身邊人,唔教就永遠唔會care。」即使全球疫情未解決,他亦積極籌備再出發,研究項目之一就是夥拍香港極地嚮導第一人兼科學家張偉賢(Wilson Cheung),探討Foxfonna冰川的消融現象──1936年至今,這個因高空俯瞰形狀猶如狐狸而得名的冰川內縮了35至40米。

疫情期間,Gloria學習以和諧粉彩繪畫,北極熊就成為了筆下主角。 (原畫來自Rumi Ishimaru @ Flower of Crystal Art Academy) © Gloria Chang / Greenpeace
疫情期間,Gloria學習以和諧粉彩繪畫,北極熊就成為了筆下主角。 (原畫來自Rumi Ishimaru @ Flower of Crystal Art Academy) © Gloria Chang / Greenpeace

至於Gloria也許不會重遊北極,但那股Dream Place的觸動絲毫未減,繼續化為守護北極的行動。就像疫情期間學習和諧粉彩,筆下北極熊畫作引起了不少身邊人共鳴,讓大人小孩從可愛圖案認識氣候變化,繼而身體力行實踐減廢、慳電、多菜少肉,一步一步保護這地球,「行動唔怕細,最緊要有行動。即使喺香港咁細嘅地方,可以做幾多就做幾多。」

以行動落實守護北極

協助綠色和平揭露和制止北極的環境破壞行為,守護北極及北極熊!

捐款支持

延伸閱讀:
登峰造極,Eric Wong對大自然的信望愛
【和你講氣候變化】香港極地專家張偉賢走在冰川研究前綫

[1] Brunt Ice Shelf: Big iceberg calves near UK Antarctic base; BBC News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