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北極
4 mins

現代北極科學遠征喜與憂

立即留言 參加「極地知識 你問專家答」

作者: 綠色和平專欄作者Wilson Cheung

來自香港,目前正身處北極的「極地科研與探險專家」 Wilson Cheung ,在綠色和平網站開設專欄,帶領你我進入香港人極少可親身經歷的極地探索與科研領域,期望透過 Wilson 的直擊分享,開闊你我對北極的認識,增添我們守護北極的識見和能量。今期專欄文章,Wilson 會帶領大家用眼睛到北極冰川進行科學研究,並感受研究員的歡欣和擔憂。

每位投身於北極科學的研究員,都十分熱切期待每一年能夠親身回到北極進行實地考察和研究的機會,監察極端暖化對當地的影響和變化!作為少數加拿大北極冰川研究學者,對我來說,每次回到北極冰川工作,就像我童年時第一次進入圖書館,從逐漸減少的冰川去閱讀地球的歷史,感慨我們人類對地球的影響!

5 月份的伊魁特(Iqaluit, 因紐特語:ᐃᖃᓗᐃᑦ)──這裡是因紐特人主要聚居的加拿大北極領地首府,位於世界第 5 大島巴芬島,人口約 11,000 。 © Wilson Cheung
5 月份的伊魁特(Iqaluit, 因紐特語:ᐃᖃᓗᐃᑦ)──這裡是因紐特人主要聚居的加拿大北極領地首府,位於世界第 5 大島巴芬島,人口約 11,000 。 © Wilson Cheung

如降落火星 必備大量物資

您有否想過,一次為期兩到三個禮拜的加拿大北極冰川研究項目,需要花上多少資金?經過半年極力向政府遊說,我成功爭取約港幣 60 萬的資金和資源,今年 4 月到巴芬島上最大的彭尼冰帽 (Penny Icecap ,約 6 個香港大小)進行冰川研究項目!因此每次回到北極,我都十分珍惜這些寶貴資源和機會,並盡力在短時間內取得有效研究數據,以及協助當地因紐特人社區解決有關冰川融化衍生的問題。

雖然加拿大北極距離首都渥太華( Ottawa )僅約 3 小時飛行時間,但是因北極基礎建設落後,導致當地資源有限──簡單來說,飛機一降落後跟到達火星沒有分別,因此,每次我前往北極都需要帶上大量物資和裝備,一來去「對抗」當地天價物價,二來飛機不停延誤也是家常便飯,裝備要花上長時間才能到達!例如最新一次行程裡,受暴雪影響,我需要原地等待 3 天才有飛機。而愈來愈和暖的天氣亦會令暴雪增加,導致研究工作十分困難!

在加拿大北極地區龐德因萊特 Pond Inlet (因紐特語:ᒥᑦᑎᒪᑕᓕᒃ),900 克白米售約港幣 110 元。 © Wilson Cheung
在加拿大北極地區龐德因萊特 Pond Inlet (因紐特語:ᒥᑦᑎᒪᑕᓕᒃ),900 克白米售約港幣 110 元。 © Wilson Cheung

參與因紐特人社區項目 保障權益汲取智慧

每次我都會提前到達北極的社區,目的是希望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協助當地社區解決問題。 © Wilson Cheung
每次我都會提前到達北極的社區,目的是希望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協助當地社區解決問題。 © Wilson Cheung

現代的北極科學探索,不僅專注科學研究成果,還要關注當地原住民的權益!有見及此,每次前往北極,我都會主動聯絡當地中小學的校長,希望爭取機會走進當地課室,提供一些冰川教學知識,也會在當地超市門口進行一些資訊講座,解答當地原住民對冰川的問題及誤解!另外,因冰川快速融化,導致當地基礎建設受洪水破壞,因此我們也會到附近冰川監測狀況,為當地因紐特人建立警報系統!對我來說,這些都是有趣的互相學習機會。

事實上,因紐特人對於冰的「世襲」傳統知識系統,確實能彌補一些傳統主流科學邏輯思維解決不到的問題。例如因紐特人的語言裏,擁有超過 10 種形容詞描述海冰的不同狀態,相比起西方研究學者往時利用電腦模擬和短時間在北極的觀察,當地人隨時對冰的狀態擁有更深厚見解!所以現代科學家利用因紐特人的傳統知識並加入主流科學研究方法,更能確切解答海冰狀態改變的原因。

因紐特人小孩對海冰的認識,能夠讓他們駕輕就熟地在不斷融化的海冰上踩單車。 © Wilson Cheung
因紐特人小孩對海冰的認識,能夠讓他們駕輕就熟地在不斷融化的海冰上踩單車。 © Wilson Cheung

以行動落實守護北極

協助綠色和平揭露和制止北極的環境破壞行為,守護北極及北極熊!

捐款支持

救援後勤一腳踢 極端升溫添風險

因直升機無法到達,我需要背負大概 100 公斤的裝備,滑雪登上 1,200 米的冰川頂。 © Wilson Cheung
因直升機無法到達,我需要背負大概 100 公斤的裝備,滑雪登上 1,200 米的冰川頂。 © Wilson Cheung

受全球暖化影響,極地是地球上升溫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亦導致當地天氣變得愈來愈難預測,為進行冰川研究的我們帶來很多不確定性與難題。就像我最近到訪 Bylot Island - Aktineq Glacier ,我們需要在冰川上建設天氣監測站和冰川監測網絡,但是因為天氣惡劣和直升機機件拋錨,最後只能使用人力方式到冰川的一小撮,進行一些簡單數據蒐集,讓前線的我們面對很多環境風險與壓力!加上在北極極端環境,所有救援和後勤工作都要靠自己──萬一遇到危險時,外界並沒有任何方法幫助到我們。

往南方回家 記住變遷前風光

北極的日落讓人陶醉,但這些景致能留給下一代嗎? © Wilson Cheung
北極的日落讓人陶醉,但這些景致能留給下一代嗎? © Wilson Cheung

好不容易終於完成所有研究任務,我都十分熱切期待回到南方的家,將數星期的骯髒衣服放進洗衣機、走進餐廳「醫肚」!但是每次登上南方的飛機前,我都會用心細看四周的環境,因為實驗室分析數據顯示,我們的北極將會面臨前所未有的環境改變,意味我下次回來時,將會見證景觀上的變遷!每次面對這些沮喪情緒時,我都會詢問因紐特人的朋友,他回答說:北極的花都能堅毅度過嚴冬,並在春天展現生命的活力!所以我們人類一定有智慧解決當前問題,只看我們願意去面對與否!

來到文章尾聲,我很想邀請大家參與「極地知識 你問專家答」活動──無論你有任何關於南北極探險、動物、氣候、地理等問題,歡迎你到此 FacebookInstagram 帖文留言提出,我會收集大家的問題,並在下一期專欄解答疑問,期待收到你們的踴躍提問!

閱讀更多:【專欄作者Wilson Cheung文章系列】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