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北極
4 mins

【南極動態】比磷蝦油更重要的功效:磷蝦問診極地生態

作者: 綠色和平專欄作者Wilson Cheung

來自香港的「極地科研與探險專家」 Wilson Cheung ,在綠色和平網站開設專欄,帶領你我進入香港人極少可親身經歷的極地探索與科研領域,期望透過 Wilson 的直擊分享,開闊你我對南北兩極的認識,增添我們守護極地的識見和能量。

如想緊貼極地最新情況,可 follow Wilson IG : Polarwilson

生物量全球最大 重量更勝人類總和!

南極磷蝦(Antarctic Krill, Euphausia Superba)是全世界發現的 86 種磷蝦之一,被歸類為南極特有物種,對牠們的首次描述可追溯到 1850 年。「磷蝦」一詞源自挪威語,意曰鯨魚食物,最初還包括翼足類和水母等其他生物;現稱的磷蝦則是一種遠洋甲殼類動物,全長可達 50-60 毫米,重達 2 克,壽命可達 6 年。

磷蝦雖然個子小小,卻是南冰洋的重要物種,就生物量(biomass)而言更是地球上最豐富的動物物種之一,估計數量在 1.25 億到 60 億噸之間:如果將所有南極磷蝦的總重量加起來,甚至能超越地球上所有人類的重量總和。它們形成的群體能夠長達十公里闊、百多米深,從太空中也可以看到這驚人奇觀!

儘管磷蝦分佈在極地,但科學家僅能在南極冰架和南極半島相關的幾個位置發現牠們,所以直至近代才有更深入的調查,今期讓我們看看這個小傢伙在南極的重要性!

在欺騙島(Deception Island)火山口被海水沖上岸的磷蝦,肚子裏還隱約可見剛剛進食的綠色藻類。 © Wilson Cheung
在欺騙島(Deception Island)火山口被海水沖上岸的磷蝦,肚子裏還隱約可見剛剛進食的綠色藻類。 © Wilson Cheung

磷蝦不是蝦?認大小、身段、綠光

乍看南極磷蝦,和平時街市買到的蝦之間的差異似乎不太明顯,畢竟牠們都是小型水棲節肢動物,有很多腿和觸角。以下將更深入研究這兩種動物,以助你了解兩者不同之處。

磷蝦和蝦之間的最大區別,包括牠們的大小、形態和身體顏色。磷蝦平均重約 2 克、長約 2 至 6 厘米,但蝦重可達 350 克左右,身長約 25 厘米;前者的身體分為三段,而非蝦的兩段,而且外骨骼幾乎透明,呈粉紅色調,而不是蝦明顯的粉棕色。

我在南極工作時,經常在海面看到一種奇怪的綠光。其實這就是發光的磷蝦群,由位於磷蝦身體不同部位的生物發光器官產生:眼柄處、第二和第七胸足,還有臀部的另一對器官,均會周期性發出黃綠色的光,持續長達兩三秒,主要是為群體溝通和發揮保護色作用!

守護極地急需你支持!

綠色和平致力揭露和制止在極地的環境破壞行為,守護極地,減輕物種生存壓力。

捐款支持

南極遠古「原住民」 逆流泳將不解之謎

巴布亞企鵝(Gentoo Penguin)父母將從南冰洋捕獲的磷蝦,餵飼給牠們的小孩子。 © Wilson Cheung
巴布亞企鵝(Gentoo Penguin)父母將從南冰洋捕獲的磷蝦,餵飼給牠們的小孩子。 © Wilson Cheung

由於南極繞極流(Antarctic Circumpolar Current,ACC)的形成,南極磷蝦在比今天更寒冷的條件下存活了約 2,000 萬年,並造就牠們高度適應南極嚴峻的物理環境。高效的過濾裝置由 6 至 8 對前肢組成,可以通過濾食捕獲浮游植物;在冬季食物濃度較低的月份,因海冰底部尚有足夠光線穿透以允許食物生長,其他肢體的刮毛這時便大派用場,從那裡刮下浮游植物。

此外,當牠們經受長期飢餓,體型會在蛻皮後縮小,同一時間複眼卻不會變化,因此眼睛大小和體長之間的比率,便作為判斷牠們飢餓與否的可靠指標。

磷蝦理論上還是地球最了得的游泳健將、可以與世界上最強的洋流──南極繞極流抗衡。為何磷蝦群能做到「逆流而上」,生物學界至今仍未找到箇中原因。

海洋暖化與融冰加劇 南極食物鏈堪憂

在南冰洋發現愈來愈多的樽海鞘(Salp)。 © Wilson Cheung
在南冰洋發現愈來愈多的樽海鞘(Salp)。 © Wilson Cheung

氣候變化對南極磷蝦的影響,以及牠們如何持續適應環境變化,成為當今關注焦點。由於南冰洋的環境正急速改變,從海水溫度升高、海洋酸化加劇、紫外線輻射增加,以至冰川融化導致鹽度降低,都會對南極磷蝦造成直接衝擊。所以研究牠們的生理功能與生命週期,如何受上述外圍壓力因素所影響可謂別具意義,亦令磷蝦成為南極生態系統的指標物種(Keystone Species)。

其中隨着南冰洋地區變得更暖、冬季海冰覆蓋率急劇下降,也造就了適合在更溫暖水域茁壯成長、且沒有天敵和獵食者的樽海鞘(Salp)數量急劇上升,並直接或間接威脅到磷蝦和其他物種。

隨着南冰洋溫度上升,樽海鞘(Salp)數量因環境變異而增加,威脅磷蝦的生活空間和依賴磷蝦生活的物種。 © Wilson Cheung
隨着南冰洋溫度上升,樽海鞘(Salp)數量因環境變異而增加,威脅磷蝦的生活空間和依賴磷蝦生活的物種。 © Wilson Cheung

根據 2009 年在南喬治亞島周圍對南極磷蝦極度稀缺的觀察,未來百年若該區域升溫 1°C ,磷蝦生物量到 21 世紀末將減少 95% 以上。此外,物理環境改變也導致矽藻被隱生植物(鞭毛蟲)或適應較暖海水的鞭毛藻所取代,令冬季聚集冰下並以冰藻為食的幼年磷蝦,其能量預算和存活率進一步受挫。


(編按:磷蝦油產品近年標榜含豐富 Omega-3 脂肪酸等營養價值,惟日常飲食中亦能普遍攝取,毋須與企鵝、鯨魚等生物「爭食」。

綠色和平繼 2018 年成功遊說 85% 南極磷蝦捕撈企業作出具體承諾,在生態敏感範圍設立「緩衝區」或中止捕撈,2020 年進一步擴張禁捕磷蝦保護區,大幅減少捕撈作業對南極生態的衝擊。)

閱讀更多:【專欄作者Wilson Cheung文章系列】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