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生活
4 mins

【極地嚮導Eric Wong專欄】會當凌絕頂,垃圾卻不少

作者: 綠色和平專欄作者Eric Wong

登山對我來說是一種苦行也是修為,當處身於稀薄的空氣,踏着自己的步伐,與人率真的交流,生活回歸簡樸純淨,你會發現思緒是前所未有般的清晰,仿佛能跟自己對話一般,是一個「尋己」的旅程。人類需要與大自然連結,而我就與雪山結下了緣,開拓了另一個人生。

遠眺白朗峰。付出過努力,所看的風景也是不同的。© Eric Wong / Greenpeace
遠眺白朗峰。付出過努力,所看的風景也是不同的。© Eric Wong / Greenpeace

不同的登山風格

由於地理位置,香港人比較著重攀岩運動多於登山運動,其實登山運動源自於18世紀歐洲。當時有一位植物學家想研究白朗峰附近的高山植物,於是聘請協作幫忙,自始人類對雪山的態度從畏懼變成征服,各國的探險家開始互相比拼鬥快「征服」世界各地的山峰從而顯示國力。 當時歐洲探險家都以2-4人的小型隊伍型式進行攀登,各人以公平原則和極少資源的情況下,分工合作去達成目標,以小隊伍的靈活和速度去換取安全,他們稱這種登山風格為Alpinism 「阿式攀登」。

到了20世紀,4,000多米高的阿爾卑斯山已經滿足不了探險家們,於是他們將目光放在8,000米高的喜馬拉亞山脈上,想盡一切方法都要「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由於山體過大,氧氣太低,歐洲探險家發現「阿式攀登」並不適用於喜馬拉亞山脈上。他們聘請大量當地人幫忙協作,以建立基地營的型式慢慢推進。這種攀登方式稱為Expedition style 「極地包圍式」,也是現今喜馬拉亞山商業登山隊伍所使用的方法。

Alpinism 「阿式攀登」以小型隊伍方式快速攀登,好處是減少對山體環境的消耗和污染。© Eric Wong / Greenpeace
Alpinism 「阿式攀登」以小型隊伍方式快速攀登,好處是減少對山體環境的消耗和污染。© Eric Wong / Greenpeace

商業登山垃圾問題嚴重

極地包圍的攀登風格將基地營村落化。© Eric Wong / Greenpeace
極地包圍的攀登風格將基地營村落化。© Eric Wong / Greenpeace

可是這幾年,媒體一直都報導商業登山隊的負面新聞。由於攀登珠峰的門檻降低,每年數百名攻頂登山客所使用的裝備和垃圾都會遺留在山上,如廢棄氧氣瓶、帳篷、登山繩、和食物等,因此珠穆朗瑪峰近年被稱為「世界最高的垃圾場」。

雖然尼泊爾政府一直都規定登山者必須將山上垃圾帶走,否則面臨罰款,但有能力付起高昂登山費的旅客根本不介意再多付罰款。人潮滿滿的基地營也出現處理排泄物的問題。在低溫的高海拔山上,排泄物未能有效分解。每當攀登季節完結時,大本營里至少有5,400公斤垃圾和排泄物,會被衝到下游污染村落的水源,導致每年都有大量遊客發生腸道疾病。

喜馬拉雅山遺留下來的垃圾 © paul prescott/Shutterstock
喜馬拉雅山遺留下來的垃圾 © paul prescott/Shutterstock

帶上山的東西,請帶下來

北美最高峰德納利山,每年都吸引世界登山好手攀登。雖然只有6,190米,但由於位處高緯度,空氣含氧量比其他雪山更底,攀登德納利山的登山客卻很自律,從不在山上留下垃圾,這歸功於國家公園的嚴格規管下。

攀登德納利山前,所有登山客必需與管理員商討攀登時所製造的垃圾問題,並而Leave No Trace「山野無痕」的方式攀登。另外每位成員上山時都會派發一個便攜式馬桶,下山時也必需帶走自己的排泄物到城市處理。攀登德納利山並不會有任何背夫幫忙,來這裡攀登的人在體能上全都有備而來,所以並沒有體力不繼而丟下垃圾的問題。

德納利山的登山客,需要把便攜式馬桶放在雪橇上攀登直至下山回到城市。© Eric Wong / Greenpeace
德納利山的登山客,需要把便攜式馬桶放在雪橇上攀登直至下山回到城市。© Eric Wong / Greenpeace

在於我見,將攀登門檻降低的商業登山隊,確實帶來了很多只為「打卡」而攀登珠峰的登山客,而很多高山嚮導和當地人都認為改善垃圾問題最大的障礙,就是要啟發登山者思考自己對山體環境的影響,而不是讓他們登上頂峰。

不管你登上雪山的原因是為了「打卡」還是「尋己」,山上有兩項規條必需遵守。

第一,安全下山。

第二,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認識裸買重用回收

指南內含裸買地圖、重用與回收貼士,幫助大眾培養環保生活新習慣!

免費下載環保指南

綠色和平專欄作者Eric Wong簡介:登山家和極地攝影師。2018年成為第一位香港人不靠任何支援協作,獨攀技術型山峰Ama Dablam。2019年在加拿大的探險船成為極地嚮導。作品和報導曾刊登於National Geographic 和知名的旅遊雜誌。

延伸閱讀: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