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生活
6 mins

馬屎專欄【事過境遷系列】南丫島

作者: 綠色和平專欄作者馬屎

【事過境遷系列】:不是本地旅遊攻略,也非香港郊遊熱點推介,綠色和平專欄作者馬屎精選 6 個香港高生態價值地方,為你撰寫一套非常生態地方誌。馬屎這位資深生態人,不只領航與你共遊這些今日的熱門郊遊地點,還會帶你穿越過往,分享這些高生態價值地方往昔風光與變化,透過文字分享對這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建設養分。今期讓我們一起遊走大眾看似熟悉、卻又蘊藏豐富生態的南丫島。

【事過境遷】南丫島。 © 呂朗婷
【事過境遷】南丫島。 © 呂朗婷

南丫島是香港第 4 大島,位於香港島以南、大嶼山以東,東南面迎向南中國海。流動的海流眷顧這小島,帶來豐富海產,吸引人類前來捕魚,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

這個丫形的小島,有高山、沖積谷地、沙灘、岩礁等不同生境,結果造就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這裡於 1952 年發現全球獨有的盧氏小樹蛙,今天是全港唯一綠海龜的保護區,而在春、秋二季,又是過境遷徙的候鳥和蝴蝶的必經驛站。

雖然普羅市民大都只認識榕樹灣的海鮮、風車、特色小舖、本地手作,但久遠的人類足跡、有趣的華洋文化、多樣的自然生態,歷經數千年之後,在這裡拼湊出別樹一格,引人入勝的島嶼情懷。

走在南丫島的路上,遇見串珠環蝶。 © 馬屎
走在南丫島的路上,遇見串珠環蝶。 © 馬屎

兩棲類

早在 50 年代,本地的自然探索和生態保育已經十分蓬勃和成熟。試想想,小島上一隻只有手指甲般大小的青蛙在夜間出沒,但仍能被業餘爬蟲學家約翰.盧文先生(John D. Romer)發現,並且訂定為一個新品種,而非其他青蛙的幼體。可想而知,大半個世紀之前,我們對本地兩棲類的品種和分佈已有相當掌握。雖然可能只是一小撮先驅者的專業工作,但他們留下來的科學記錄,對日後保育工作帶來相當大的幫助。

若果當年沒有盧文的發現,40 年之後可能就不會出現劉惠寧博士在赤鱲角興建機場之前,將那裡的盧氏小樹蛙作香港唯一一次有系統的兩棲類遷地保育項目。由於遷地保育的成功,結果這隻香港獨有、世界瀕危的細小樹蛙,今天在大嶼山主島、香港島,以至新界多處地區都成功建立了族群,令喜歡蛙蛙的朋友不用長途跋涉,就能欣賞到這種超迷你青蛙的可愛。

今天,南丫島仍是觀察盧氏小樹蛙的熱點,由春到秋,每晚都能聽到牠「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充滿節奏、近似蟲鳴的叫聲。

盧氏小樹蛙身軀只有手指甲般大小。 © 馬屎
盧氏小樹蛙身軀只有手指甲般大小。 © 馬屎

夜行在這個島上,還可以聽見「格格 格格格格格格」叫聲如機關槍掃射的斑腿泛樹蛙;「呱、呱 」如狗吠的沼蛙,當然還有「黑黑黑黑黑黑黑黑黑黑黑黑黑……」的黑眶蟾蜍。就是在商舖旁的溝渠亦有牛蛙發出「牛嗚、牛嗚、牛嗚」的求偶聲。白天街道上有絡繹不絕的遊人,喧鬧聲不停,晚上就變成青蛙樂隊大合奏,同樣熱鬧。

爬蟲類

青蛙雖然可愛,但喜歡夜行的人,未必全都喜歡;昆蟲、菇菌、魚蝦蟹等生物,各自都有粉絲,但以遇見夜行蛇類最叫人興奮。南丫島有人聚居的歷史雖然悠久,但由於發展定位並非以商業或工業為主,結果仍保留不少野地,令各類野生生物仍能安居於此。

晚上的青蛙對蛇類來說是最吸引的食物之一,在水邊又或潮濕的樹林底下,時常可以發現如水律和青竹蛇等地棲蛇類。有些蛇類如白環蛇和繁花林蛇屬於樹棲蛇類,比較喜歡吃壁虎,因此在樹幹上又或是荒廢村屋的石牆上比較容易發現。有些蛇,夜行時又可以發現牠們在灌叢上睡覺,例如翠青蛇和紫沙蛇。

在樹林下埋伏的青竹蛇。 © 馬屎
在樹林下埋伏的青竹蛇。 © 馬屎

說到爬蟲類,島上最叫人津津樂道的,當然是綠海龜。物以罕為貴,這種屬於全球瀕危的海龜,昔日在香港十分常見,至少四十多處海灘有牠產卵的記錄,對南丫島老一輩的原居島民來說,到沙灘拾海龜蛋又是兒時夏季的指定活動。

可惜,海龜產卵的數目年年下降,為保護南丫島的綠海龜,1999 年開始,政府將南丫島南面的深灣劃為綠海龜保護區,每年 6 月至 10 月都會封灘,讓警覺性高的海龜可以安心上岸產卵。但上岸產卵的龜隻數目仍然每況愈下,最後一次是 2013 年,之後就再沒有海龜回來產卵。

深灣之前「封灘」時仍可玩水,今年才擴大禁區範圍至毗鄰水域和陸地。 © 馬屎
深灣之前「封灘」時仍可玩水,今年才擴大禁區範圍至毗鄰水域和陸地。 © 馬屎

數據顯示,香港出沒的這群綠海龜主要活躍於香港與海南島之間。這個廣闊的海域,樂觀地想都應該還有不少在香港出生、但仍未成年的綠海龜在生活。為了進一步讓海龜可以安心上岸產卵,今年開始除了沙灘,整個深灣的水域和陸地都變成禁區,封灘期間禁止遊艇進入, 讓龜媽媽可以放心入灣,安心產卵 。

延伸閱讀:明日大嶼恐爆生態災難 各地人工島預示 「逢島必輸」

免費獲取香港生態圖鑑

馬屎與畫家呂朗婷合著《香港の怪生物》電子書,圖文並茂帶您進入奇妙的自然世界!

立即下載

珊瑚群落

地理上,香港位於熱帶與亞熱帶交界, 東面和南面海域面向南中國海,除了有圍繞整個太平洋流動的海流黑潮,將高鹽度和溫暖的海水帶到香港,亦有由下而上的海南流在本港近岸海域流動,造就南丫島的海洋生態極為豐富。這裡除了盛產各種魚蝦蟹、魷魚、墨魚、海藻、紫菜,還有各種珊瑚、海葵和海棉,令沿岸地區形成多彩多姿的珊瑚群落生態。珊瑚之多享負盛名,早在唐朝已有人前來聚居,收集珊瑚和貝類來製造石灰。

石排灣的海底回復寧靜,生物得以休養生息。 © 馬屎
石排灣的海底回復寧靜,生物得以休養生息。 © 馬屎

由於從香港仔開船到南丫島北面的模達灣和南面的石排灣只有數十分鐘船程,昔日這裡又是水清沙幼,是珊瑚和珊瑚魚類極多的優美海灣,因此吸引不少遊人到這裡嬉水暢泳。今天離開擠滿遊人和食肆的索罟灣之後,沿岸步行,除了可以欣賞美麗的海岸風景,還可以發現破破爛爛的村屋,和不少供泳客沖身的設施。遊人減少並非由於海水質素出現問題,而是水上活動都轉到西貢海域一帶進行,沒有船隻搭載遊人,結果南丫島東南面的海灣回復寧靜,令各海岸生物得到休養生息的機會。

結果美麗的珊瑚很多,美麗珊瑚魚類很多,美麗的海葵、螃蟹亦很多。浮沉在碧波之中,回望岸上的沙灘、村屋、樹林和高山,如此自然,不難想像,昔日為何能吸引如盧文這種專家前來探索。

在南丫島上行走,不時會發現像這隻會上樹的蟹等「不知名」生物。 © 馬屎
在南丫島上行走,不時會發現像這隻會上樹的蟹等「不知名」生物。 © 馬屎

建築在文明上的經濟 任其自生自滅的生態

南丫島古時的名字叫「舶寮」,是外國船隻入珠江口前停泊、等候答允的政府設施。可能由於這個原因,結果限制了它的民用發展。到殖民地政府年代,由於它跟香港島中上環的經濟和政治心臟,又或半山豪宅地區只是一水之隔,島上的青山綠水,順理成章被發展成外國人和權貴渡假休憩的地方。到了近代,由於港外線碼頭設在中環,而由中環到南丫島的榕樹灣又比較便捷,於是南丫島的經濟活動明顯向北面地區傾斜。種種機緣,令這裡自然地出現了「北發展,南保育」的面貌。

今天南丫島南面海岸的自然生態依然豐富,從模達灣落船,經石排灣、東澳,登山再步行至索罟灣,路的兩旁時會發現各種蜘蛛、蜻蜓、菇菌、螃蟹、原生花花草草等植物,不時還會遇見冒失的野豬。由於未有太多發展壓力,這裡依然充滿自然氣息。

南丫島至今仍充滿自然氣息,還須應付海洋垃圾、氣候變化等危機來襲。 © 馬屎
南丫島至今仍充滿自然氣息,還須應付海洋垃圾、氣候變化等危機來襲。 © 馬屎

但這個小島的生態價值,一直未有因此而被進一步發掘出來,空有世界瀕危的樹蛙和海龜,結果島上不知名的螢火蟲、不知名的螃蟹、不知名的菇菌、不知名的魚,都未能由於牠們的珍貴而同被愛護。

從前隨處可見的綠海龜,今天不見了,於是立法封灘,但最近十年上岸產卵的數目是零,才發現遊人的海上活動「或許」、「可能」會對她造成騷擾,才嘗試將海域都一併變成禁區。禁區是仙丹嗎?海龜回港面對的危機還有被船撞死、誤食似水母的膠袋喪命、被棄置在海中的鬼網纏上而窒息──沒處理好海洋垃圾的問題,牠們生存下去的機會依然不樂觀。而面對著更嚴峻的全球暖化、氣溫上升的壓力,小島的安逸又可以維持多久?

【事過境遷系列】的初心:那些年跟朋友在香港各處闖蕩,上山下海、賞花賞樹、觀鳥尋蟲。30年前的山、水、海岸跟現在的不盡相同,動、植物亦不太一樣。翻查昔日高生態價值地方的資料,當中的變遷真不少。雖然都已成為歷史,是好是壞,牽涉什麼人什麼事, 大都已無從稽考,但若果將當中的點滴梳理,成為可供參考的史料,必定對這片土地往後的發展有所裨益。閱讀更多:【事過境遷系列】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