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塑膠
5 mins

精讀香港海岸研究:塑膠濃度3年急升11倍,又關過度包裝事?

作者: 綠色和平
蔬果逐個「包膠」,隨手拆開、棄置只須幾秒鐘,但海洋一旦被微塑膠重重包圍,沒有過濾神器能一掃而空。綠色和平船艦「彩虹勇士號」去年訪港期間,與香港教育大學霍年亨博士團隊完成香港首個全面海岸塑膠污染研究,結果發現「塑膠圍港」已成事實。

見過日出,見過風雨,為發現小蟹鉗住微纖維而驚惶,為打撈近乎完整的發泡膠飯盒而驚訝……綠色和平調研部門成員、香港教育大學霍年亨博士團隊連同「彩虹勇士號」船員去年1月乘風破浪,其間在香港水域沿岸共20個採樣點,利用採樣工具網Manta net在海面收集樣本,再抽取塑膠垃圾樣本送往實驗室,並分析其大小、形態、類別、聚合物而得出研究結果。立即為您拆解香港首個全面海岸塑膠污染研究6大重點!

1 睇微塑膠濃度:三年飆升11倍

「塑膠濃湯」,近年成為形容海洋塑膠污染的「潮語」,既直指太平洋垃圾帶(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等積聚範圍,亦泛指隨着全球每年多達1,270萬噸塑膠垃圾(即每分鐘一輛垃圾車容量)流入海洋,令這道濃湯愈來愈「足料」。

不幸是這道港式老火湯同樣日漸濃郁──我們的研究發現,2018年旱季的平均微塑膠濃度為2.936 ± 1.211件/立方米,與三年前同類研究(0.256 ± 0.092件/立方米)比較高了11倍,顯示香港水域已受塑膠污染。參考其餘研究,香港沿岸水域的微塑膠濃度亦高於南中國海、東海或葡萄牙沿岸水域。(當然,單一月份結果不足以反映全年平均值,或須進一步調查才能更準確了解不同時節、天氣的微塑膠分佈 ── 這亦是我們的目標!)

2 按水域分佈:東西濃度大不同,塑膠垃圾「香港製造」

海洋是屬於大家的,香港水域只是被迫「硬食」其他地方的垃圾?唔做「垃圾蟲」,塑膠垃圾頂多長埋堆填區,不會被水沖去?霍教授參考同類研究,按照三面環海的地理環境,將香港水域劃分為三個區域共20個採樣點,結果全部採樣點均收集到微塑膠及較大塑膠碎片,其中東部水域(赤洲、東坪洲、長咀、果洲群島共6個採樣點;7.637件/立方米)及吐露港(3個採樣點;2.344件/立方米)錄得的平均微塑膠濃度,明顯高於西部水域(舂坎角、南丫島、長洲、索罟灣、分流、大澳共11個採樣點;0.534件/立方米)。

地理因素告訴我們的是,吐露港和東部水域不會有洋流帶來外海垃圾,而西部水域則夾雜珠江帶來及本地產生的垃圾。事實上,綠色和平去年進行全港首個河流塑膠污染影像分析研究,亦推算出每年多達1,750萬件塑膠垃圾從城門河流入海洋;考慮採樣工作首星期曾經降雨,城市渠道累積的塑膠垃圾有可能被雨水沖至沿岸水域,連同風暴、亂拋垃圾、海上運輸和工業活動等環境及人為因素,本地垃圾的確對「塑膠圍港」責無旁貸。但反過來說,正正代表您我每一個減塑決定,都在愛護香港海洋多一些!

3 分塑膠形態:發泡膠十面埋伏

出得嚟行,預咗要還,去年超強颱風「山竹」還給香港一片「發泡膠海」,說明我們以為海洋垃圾眼不見為淨,其實它們一直十面埋伏。今次在20個採樣點收集所得的18,123件塑膠碎片當中,微塑膠(大小介乎0.355至4.749毫米)佔當中94%,其中按塑膠形態分類,它們多屬發泡膠(42.3%),其次為碎片(21.5%)及纖維(18.7%)。

4 辨顏色:透明薄膜、碎片,您一定見過……

上回提要,既然發泡膠佔比冠絕各種塑膠形態,相信您一定識答,採集所得微塑膠最常見的顏色是……白色(56.9%)!不過,亞軍同樣令人關注 ── 透明微塑膠(21.2%)當中,分別有55.8%為薄膜、28.5%為碎片。

透明薄膜、碎片……您想起甚麼?我們去年曾徵集市民認為「多膠餘」的過度包裝照片,當中不少都是塑膠層層叠的食品包裝──薑、雪梨、罐裝汽水全部都係膠!從顏色、形態推測,採集所得的這些透明微塑膠多數來自用於食品包裝的塑膠垃圾。

5 認聚合物成份:PS、PE係乜東東?

它們都是聚合物類型,有助了解塑膠垃圾來源。研究團隊以FTIR-傅立葉紅外線光譜儀分析塑膠碎片的聚合物,發現塑膠垃圾樣本當中最多是聚苯乙烯(Polystyrene, PS: 60.9%),其次為聚乙烯(Polyethylene, PE, LDPE, MDPE: 18.1%)。

PS常見於即棄餐具、乳酪杯、冷凍食品盤(例如壽司、凍肉盤)、各類發泡膠用品等;至於PE則常見於膠袋、食品包裝袋及生果網。當微塑膠驚現烏頭食鹽樽裝水,一旦積聚毒素並在食物鏈累積,會帶來干擾內分泌系統等健康風險,孕婦及發育中的小孩尤其首當其衝。一時(非必要的)光鮮換來「自食其膠」,值得咩?

6 問責任:政府、企業雙管齊下,終止過度包裝

包裝與過度包裝之間,精明的您一定分得出!照片中手推車上的垃圾,全是我們收集得來的無謂塑膠包裝,正如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陳可淳所言:「過度包裝已變成常態,以往無需獨立包裝的蔬果現在都添上一層層的即棄塑膠包裝,例如獨立包裝的西蘭花、多層包裝的蘋果等。這些多餘甚至是荒謬的包裝,不但增加了家居垃圾,最後更可能會污染海洋,影響我們的健康。」

面對「塑膠圍港」,您我毋須坐困愁城,除了身體力行走塑,更重要是凝聚力量,推動政府、企業立即行動!

政府:

  • 趕上國際步伐,立法管制使用難以回收的即途塑膠
  • 盡快落實生產者責任制,要求生產商減少使用及回收其產品的包裝物料
  • 定期檢驗及監控香港海域、河流、飲用水中微塑膠含量,並公開檢測數據
  • 成立跨界別合作平台,攜手加強公民教育,鼓勵市民在日常生活走塑

企業:

  • 廢除過度包裝;例如超級市場可改革產品包裝及銷售方式
  • 設立無包裝銷售區域,讓顧客按份量自備器皿購買
  • 食肆方面,提供外賣走塑優惠、不主動提供非必要的塑膠餐具

「無謂包裝,海洋無位裝。」弱水三千,漁民、潛水愛好者、食物鏈上的您我各取一瓢,絕不願海洋淪為盛載塑膠垃圾的漂流場。綠色和平未來除了積極游說政府、企業走塑,亦會堅持以科研實證揭露環境罪行,包括與學術機構團隊加強合作、連結各地辦公室展開更大規模的全球研究。誠邀您加入走塑聯盟,一起向過度包裝說不!

延伸閱讀:《塑膠圍港:香港海域塑膠分佈2018》研究報告全文

以行動落實走塑減廢

協助綠色和平從根本解決問題,施壓政府及企業減塑政策行多步!

捐款支持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