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泡膠、生果網回收攻略】終極解決方法其實是⋯
發泡膠、生果網等,即使是環保達人,也有機會無奈收到,但是你知不知道,現在連發泡膠和生果網也可以回收了!綠色和平就和你介紹當中的小知識,最後分享一個環保終極辦法,到底是什麼呢?

因為發泡膠能保溫、防水、隔熱、防撞而輕巧,所以外賣和即棄包裝(尤其是網上購物時)都經常見到它們的身影。日常常見的發泡膠製品多數為飯盒,其次為食物包裝和生果網等,但發泡膠製品自然分解需時長達一萬年,有數字更顯示在2017年,棄置於堆填區的發泡膠廢物約共30,400公噸,即等於約2,350架雙層巴士重量!曾經不可回收的發泡膠,有幸坊間各種努力,回收發泡膠不是夢!
文章目錄
發泡膠、生果網回收熱點

位於荃灣的社企「迷失的寶藏」,在環保署還未在各回收點普及發泡膠回收之前,已先人一步進行社區回收,設立多個協作回收點,每月平均回收超過1,800公斤發泡膠。雖然與社會每天製造的數量有一段距離,但至少已經為這議題帶來突破,亦為我們帶來了一個道理:只要重視每一種資源,就有方法帶來改變。
除了「迷失的寶藏」外,現時也有民間回收組織「不是垃圾站」和環保署轄下的「綠在區區」不同服務點,均有回收各種塑膠、發泡膠、生果網。無論你住在哪一區,只要你行多步,就可以為環保和回收出多一分力。
「迷失的寶藏」
電話:3568 3714
地址:荃灣沙咀道57號荃運工業中心2期J座21樓J室
可參考其Facebook專頁,甚至主動聯絡他們,了解他們在各區的不同協作點。
「不是垃圾站」
社區自發在各區開設街站結合回收示範,更間中與區議員合作,把環保意識植入社區各階層;但回收點並非定期開放,疫情下也有影響,大家最好出發前先主動向當區的「不是垃圾站」Facebook專頁或群組聯絡問清楚。(了解更多)
環保署「綠在區區」
政府的回收環保站、回收便利點、回收流動點,睇到頭都大?究竟有什麼分別?其實不用硬背,現時環保署已統一各回收地方接收的物料(包括發泡膠和生果網),你只需要進入環保署最新整理過的專頁,找出最方便你的位置,就能輕鬆「無廢一身輕」!
發泡膠、生果網的回收二三事
既然提到發泡膠、生果網等現在可供市民回收,那就一齊看看發泡膠、生果網回收過程和注意事項吧!
回收注意事項:
- 必須事先清洗乾淨
- 必須去除任何依附發泡膠上的其他物質,例如膠紙等
- 不可回收有燙膠面的外賣飯盒或杯麵盒,因其外層與內層物料不同,回收時不能混合兩款塑膠

當發泡膠到達回收中心後,首先會進行分類及清潔。別小覷這步驟,因為這是最重要和花費時間的工序。如果有雜質混入,就可能會令提取過程無法進行。所以回收商和義工都會花費大量時間和心機在清洗工夫,以確保回收過程不會前功盡棄。
清洗完畢後,發泡膠會經機器打碎,再製成膠磚,然後加工成膠珠。膠珠則可再造成各種日常用品。
回收?不如升級吧

RECYCLE(回收)我們可能已經聽得多,但UPCYCLE(升級再造)你又聽過未?顧名思義,「升級再造」的意思是把棄置的各種物件「升級」,是另類的REUSE(重用)方法,利用創作力為它們帶來新用途,變為其他有藝術和環保價值的產品。本地例子包括:把牛奶膠樽變成hi-fi,或者把二手衫重新設計和裁剪成為全新的衣物。只要動一動腦筋,你也可以成為UPCYCLE達人,減廢得來也不忘創作!
環保有終極辦法?
以上提及了RECYCLE(回收)、REUSE(重用),當然還要提到環保的萬試萬靈終極辦法——REDUCE(減省)。

說到底,最有效的環保方法,無非是源頭減廢,用少一件得一件。入手前花一點時間分清「想要」和「需要」,避免亂買造成另一種浪費,而且盡量重用現成容器,其實已經有很大分別。越少用即棄用品,就越少環保和回收的負擔。想要一些靈感的話,不妨看看最近女藝人岑樂怡(阿妹)為我們推介的三樣實用走塑法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