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新年綠色減廢走塑小貼士
保護環境不限於回收 由源頭減廢做起
根據聯合國報告,全球只有9%的塑膠被回收再造。我們的生活過份依賴塑膠,造成嚴重塑膠垃圾污染。因此,我們必需由源頭減塑做起,才能有效減少塑膠垃圾。要大量減少製造塑膠並不是短時間內能實現,但我們能夠從日常生活中踏出一步,只是簡單的生活習慣便能為環境帶來重大的改變。
全球每年多達1,270萬噸塑膠垃圾(即每分鐘一輛垃圾車容量)流入海洋。我們的研究更發現,2018年香港沿岸水域的微塑膠濃度比三年前高了11倍,濃度高於南中國海、東海或葡萄牙沿岸水域。科學期刊研究亦推算本港每年經河流進入海洋的塑膠垃圾高達176噸,對照我們發佈的河流塑膠污染影像分析研究,發現其中112噸為塑膠包裝(64%),相當於25隻成年大象的重量。
塑膠垃圾問題嚴重,主要原因是人類過份依賴塑膠,並用完即棄。塑膠污染令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受破壞,動物亦可能因消化系統被塑膠堵塞而死亡,減少生物多樣性,嚴重影響食物鏈和生態系統。因此,我們應從生活中改變,實踐綠色生活,以減少污染帶來的破壞。

要實踐綠色生活,很多人都會想起「回收」;聯合國報告卻指出,全球只有9%的塑膠被回收再造;而近在香港,據《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2017年的塑膠物料回收率亦只達13%。單靠回收實在難以實踐綠色生活,我們需要作出有系統的改變才能減少污染問題。
其實,除了回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行動可以做,以下是一些簡單的綠色生活貼士:
-
外出時,自備可重用的水樽、餐具和購物袋,避免使用用完即棄的膠袋、膠樽、膠餐具、膠飲管。
超過20人參加了在沙田舉辦的無塑野餐。參加者帶來了自己的容器,於提供無塑食品的餐廳購買食物和飲品。為建立無塑社區,我們己成功游說過半位於沙田的店鋪加入走塑行列。© Patrick Cho / Greenpeace -
購物時,盡量選擇以可回收物料製作的產品,並做好分類回收,除了廢紙、鋁罐、膠樽,其實玻璃也可以回收再造
© Greenpeace -
用膳時,盡量選擇在餐廳堂食。即使需要叫外賣,也不要使用即棄餐具和器皿。
© Patrick Cho / Greenpeace -
不要購買無謂包裝的貨品,拒絕無謂包裝,以要求商店走塑。
© Patrick Cho / Greenpeace -
減少浪費,不論在購物、點菜、用水時都要三思。
© Greenpeace
希望大家會在新一年緊記這5個綠色小貼士,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出來,為環境出一分力。除了實踐以上個人行動,你更可以⋯⋯
加入萬人聯署,推動超市走塑
全球海洋在飽受塑膠垃圾污染之苦,因此綠色和平積極推動「走塑」項目,進行研究和行動,提升香港社會各界對塑膠污染的意識。今年綠色和平將目光放在連鎖超巿,超過1萬5千名市民與我們一起以聯署、參與「全城超市查膠隊」等實際行動,要求超市減少製造塑膠。
我們亦成功令百佳推出祼裝蔬果試行計劃,自5月起減少3萬多件即棄塑膠包裝,並於旗下GREAT超巿增設「祼買補充站」。
於10月,我們舉辦了亞洲首個跨地區超巿業界論壇,推動企業及政府帶頭作出改變,為走塑多走幾步。
來年綠色和平會繼續努力以群眾力量推動正面的改變,我們歡迎你的支持,並加入建立「走塑家園」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