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北極
4 mins

【南極動態】南極旅行看不到的 98% 認識南極洲大陸探險史

作者: 綠色和平專欄作者Wilson Cheung

來自香港的「極地科研與探險專家」 Wilson Cheung ,在綠色和平網站開設專欄,帶領你我進入香港人極少可親身經歷的極地探索與科研領域,期望透過 Wilson 的直擊分享,開闊你我對南北兩極的認識,增添我們守護極地的識見和能量。

如想緊貼極地最新情況,可 follow Wilson IG : Polarwilson

南極洲是我們在地球上最後一片荒野,也是被人類發現只有約 120 年的大陸!偏遠的景觀、極端的環境條件、巨大的冰架和無數奇異的生命形式,構成了公眾對這片最南端荒野的看法。鑑於她的獨特和偏遠,我們的白色大陸每年都吸引著約 4 萬遊客凝視她的面紗。在大多數情況下,遊客都是乘坐 200 人的遠征郵輪航次,在很短的時間(約 5 天裡)內踏上約佔南極洲面積 2% 的南極半島(Antarctic Peninsula)。

在極地探險史裡,幾乎所有探險家都是西方人,甚少亞洲人面孔。因科學研究和探險關係,我十分感恩能夠在南極內陸工作十多年,並探索只有少數人能夠到達的 98% 南極大陸深處,獲得寶貴體驗,更有幸 3 次到達南極點、登上南極高峰文森峰(Vinson Massif)和在兩個冰架跟皇帝企鵝工作。希望透過【南極動態】系列專欄,帶領大家增添對南極的了解和認知!

3 個南極點:儀式南極、地理南極與磁南極的分別

每次回到亞洲進行演講時,大部份公眾認為南極點(South Pole)等於南極洲(Antarctica) 。事實上,一般我們稱呼南極點,是指南緯 90 度的地理南極;南極洲則是指整個在南緯 66°33′ 南極圈裡的白色大陸。有趣的是,地球其實是有 3 個南極點:儀式南極點、地理南極和磁南極!

花上一個月滑雪到在南極點美國科學站(阿蒙森-斯科特南極站)旁邊的儀式南極點。 © Wilson Cheung
花上一個月滑雪到在南極點美國科學站(阿蒙森-斯科特南極站)旁邊的儀式南極點。 © Wilson Cheung

3 個南極點之一是儀式南極點(又稱禮儀南極,Ceremonial South Pole)。在這裡,你會發現一個金屬球標記南極,周圍有 12 面旗幟,代表簽署原始《南極條約》的 12 個國家——阿根廷、澳洲、比利時、智利、法國、日本、紐西蘭、挪威、南非、蘇聯、英國和美國(如上圖)。另外,每年在南極點美國科學站(阿蒙森-斯科特南極站)越冬(overwinter)的人員(約 12 人),都會設計南極標記,而這一設計必須經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批准;南極站的機械師則擁有最終決定權,因為他將是使這一設計成為現實的人。

地理南極的標誌介紹了兩位著名南極探險家 Roald Amundsen 與 Robert Falcon Scott;而美國國旗下方,則是越冬人員設計的南極標記。 © Wilson Cheung
地理南極的標誌介紹了兩位著名南極探險家 Roald Amundsen 與 Robert Falcon Scott;而美國國旗下方,則是越冬人員設計的南極標記。 © Wilson Cheung

地理南極(Geographic South Pole)是公眾最常指稱的南極點!這是地球表面的最南端,與地理北極直接相對,它的坐標是南緯 90 度(沒有可定義的經度)。地理南極的標誌包含兩段引述語錄——一段來自羅爾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一段來自羅伯特·斯科特(Robert Falcon Scott)。兩人是最早的南極探險隊的領導者,名字可能聽起來也很熟悉——阿蒙森-斯科特南極站(Amundsen-Scott South Pole Station)就是以他們的名字命名,而海拔 9,301 英尺也列在地理南極標誌上。

每年元旦,地理南極都會舉行儀式,把地理南極標記、標誌和美國國旗重新定位,以補償冰的移動。在南極,冰蓋每年移動大約 10 米,因此必須移動地理南極以保持南緯 90 度。

3 個南極中的最後一個是磁南極(South Magnetic Pole)。當你使用指南針時,它會指向磁北極;與該點完全相反,你便會發現磁南極。磁南極位於南大洋中部,位於澳洲和紐西蘭下方,其位置亦會隨地球磁場而變化。另一有趣事實是:磁南極在水中,而磁北極在陸地上;地理南極在陸地上,而地理北極在水中。

2018 - 19 年,首支亞洲探險隊從台灣出發,跟隨 1911 年羅爾德·阿蒙森發現南極點的路線,從羅斯海冰架(Ross Sea Iceshelf)花上一個月滑雪到南極點。 © Wilson Cheung
2018 - 19 年,首支亞洲探險隊從台灣出發,跟隨 1911 年羅爾德·阿蒙森發現南極點的路線,從羅斯海冰架(Ross Sea Iceshelf)花上一個月滑雪到南極點。 © Wilson Cheung

守護極地行動急需你支持!

綠色和平致力揭露和制止在極地的環境破壞行為,守護極地,減輕物種生存壓力。

捐款支持

南極點第一人競賽:阿蒙森、斯科特 33 天決高下

1911 年,英國的斯科特和挪威的阿蒙森都發起了到達極地的探險,結果是阿蒙森以勝利告終,而斯科特則以悲劇告終。斯科特曾在 1902 年嘗試到達南極,但由於健康狀況不佳,探險隊被迫折返,但他一直打算捲土重來,在英國海軍部和政府的支持下,獲得了兩萬英鎊捐款。斯科特從他最初的南極航行和最近未竟全功從南極返回的探險家歐內斯特‧沙克爾頓(Ernest Shackleton)的船 Nimrod 招募人員,船員包括海軍海員、科學家和付費會員,而他的船 Terra Nova 於 1910 年 6 月 15 日從英國啟航。

另邊廂,阿蒙森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挪威探險家,他決心擊敗英國探險隊,成為第一個到達南極點的人。他對南下的計劃一直保密——原本計劃北上的他,聽說已經有探險家成功到達北極後,便改變了任務。阿蒙森的船弗拉姆號於 1911 年 1 月 14 日抵達羅斯冰架,由於選擇在鯨魚灣登陸,使他比選擇於麥克默多海峽登陸的斯科特多出 60 英里的優勢。

1911 年 10 月 18 日,南極冬季過後,阿蒙森的團隊出發前往極地; 3 週後,斯科特船長開始了他的跋涉。 1911 年 12 月 14 日下午 3 點左右,阿蒙森在斯科特團隊前整整 33 天到達了極點,並在南極升起了挪威國旗;斯科特則於 1911 年 11 月 1 日和他的團隊離開大本營前往極地,最終在 1912 年 1 月 17 日到達了南極,得知阿蒙森擊敗了他而感到失望。面對回程路途曲折與尊嚴受創,堅忍的他因筋疲力盡、飢餓和極度寒冷而漸變虛弱,最後的日記記錄是 1912 年 3 月 29 日,他和兩個手下一起死在自己的帳篷裡。

探險隊不能在南極留下任何東西,必須把大小二便和垃圾帶走。(在一個月的遠征裡,只有我一人願意處理團隊的廢物)。 © Wilson Cheung
探險隊不能在南極留下任何東西,必須把大小二便和垃圾帶走。(在一個月的遠征裡,只有我一人願意處理團隊的廢物)。 © Wilson Cheung

南極大陸很潔淨?降雪首發現微塑膠

對於全球公眾來說,南極洲別有一套獨特的荒野(Wilderness)價值觀。雖然我們探索南極洲僅約 100 多年,理論上是沒有任何污染和破壞,但事實上,儘管在南極內陸進行科學研究和探索,必需遵守嚴格的環境保護守則,可惜城市的污染物如微膠粒,都會經空氣傳播到南極。在最近的降雪成份研究指出,我們今年首次在南極降雪找到微膠粒!加上我們近代的碳排放導致兩極升溫,冰架融化不斷,未來的南極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如何保護脆弱潔淨的南極,是 21 世紀的挑戰。 © Wilson Cheung
如何保護脆弱潔淨的南極,是 21 世紀的挑戰。 © Wilson Cheung

閱讀更多:【專欄作者Wilson Cheung文章系列】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