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氣候
5 mins

【全球沸騰時代】十號風球、黑色暴雨連環襲港 盤點 2023 年極端天氣事件

作者: 綠色和平

當國際媒體逐步以氣候緊急狀態(climate emergency)取代氣候變化(climate change),反映氣候危機逼在眉睫,你可會接受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時代已結束,取而代之是全球沸騰(global boiling)?

這番話出自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回應科學家確認 2023 年 7 月成為歷來最熱月份─回顧 2023 年極端天氣災害例子,連同香港短短一星期內遭受超強颱風「蘇拉」及「海葵」殘餘相關低壓槽影響,先後發出十號風球及黑色暴雨警告,能否讓你我覺醒行動、節能減碳,並攜手促請政府制訂以人為本的氣候政策,同步紓緩、適應氣候變化?

黑色暴雨警告生效超過 16 小時,期間筲箕灣耀東邨對開的柏架山發生山泥傾瀉,巨石滾落並堵塞路面。 © Greenpeace
黑色暴雨警告生效超過 16 小時,期間筲箕灣耀東邨對開的柏架山發生山泥傾瀉,巨石滾落並堵塞路面。 © Greenpeace

超強颱風「蘇拉」:「山竹」後首掛十號波

超強颱風「蘇拉」吹襲香港,天文台 9 月 1 日凌晨時分改發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並叮囑市民風暴潮引致的最高水位,有機會與 2018 年「山竹」襲港時相若,同日晚上更改發十號颶風信號,一度維持生效超過 7 小時,並造成多區出現塌樹、水浸及設施倒冧。其實「蘇拉」的中心風力一度比「山竹」更強,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日前亦撰文,形容「香港市區因此逃過颶風襲擊,而且全境無人死亡,一言蔽之,實屬僥倖」[1]

氣候科學家指出,隨着氣候危機惡化導致海洋溫度上升,為颱風提供更多熱能,令強颱風出現的機會愈來愈高,而風季亦有可能延長

天文台錄得 1884 年有記錄以來最高的 158.1 毫米一小時雨量紀錄,其中黃大仙中心陷於一片泥濘汪洋。 © Greenpeace
天文台錄得 1884 年有記錄以來最高的 158.1 毫米一小時雨量紀錄,其中黃大仙中心陷於一片泥濘汪洋。 © Greenpeace

16 小時最長黑雨 天文台一小時雨量破紀錄

受颱風「海葵」殘餘相關的低壓槽影響,香港天文台於 9 月 7 日晚上發出兩年來首個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持續生效長達 16 小時 35 分鐘,大幅打破 1999 年生效近 6 小時的記錄;另外,天文台總部錄得一小時雨量高達 158.1 毫米,是自 1884 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紀錄。

香港天文台曾預計,受氣候變化影響,降雨模式因而變得異常,即使降雨時數相對減少,但每次雨量就比以往多,變相會帶來更頻繁、更強烈的極端暴雨,出現嚴重水浸的機會亦會大增。

超強颱風「蘇拉」 9 月 1 日吹襲香港,多區在十號颶風信號下出現塌樹、水浸,猶幸未有在市面造成 2018 年「山竹」般的大規模破壞。 © Greenpeace
超強颱風「蘇拉」 9 月 1 日吹襲香港,多區在十號颶風信號下出現塌樹、水浸,猶幸未有在市面造成 2018 年「山竹」般的大規模破壞。 © Greenpeace

厄爾尼諾現象加乘 「地球最熱一日」恐陸續有來

剛過去的 7 月,多項科學數據接連告誡我們,極端酷熱天氣正席捲全球:先是美國國家環境預測中心(US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統計顯示,全球高溫紀錄於 7 月 3 至 6 日間四日內三度打破,其中 7 月 6 日暫以 17.23°C 成為地球最熱一日;其後世界氣象組織(WMO)和歐洲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C3S)正式確認,2023 年 7 月為全球平均氣溫有紀錄以來最熱月份,比之前歷來最熱的 2019 年 7 月高出 0.33°C,亦比 1991-2020年的 7 月平均溫度高出 0.72°C[2]

另邊廂,世界氣象組織 7 月初觀測指出,熱帶太平洋已形成出現厄爾尼諾現象(El Niño,又稱聖嬰現象)的條件─與拉尼娜現象(La Niña,又稱反聖嬰現象)相反,赤道太平洋中部、東部表面海水變得異常溫暖,使厄爾尼諾影響世界各地的大氣環流[3]。它本來是一種自然氣候事件,結合人為溫室氣體排放,卻猶如引發全球暖化的「雙重打擊」,特別是厄爾尼諾現象對全球溫度的影響通常在形成第二年顯現,意味 2024 年甚有可能再破高溫紀錄[4]

2023 全球極端天氣災害例子整合

希臘觀光勝地陷火海 西班牙乾旱憂十倍奉還

歐洲南部多國 7 月中開始陷入極端熱浪,其中希臘野火燃燒超過兩星期,羅德島(Rhodes)等度假勝地的居民及遊客均須撤離,形成戰爭般的逃難場面。綠色和平希臘辦公室促請當局反思能源政策,尤其該國計劃開發的化石燃料項目比率冠絕歐盟成員國,更有意向珍貴鯨豚棲息地海倫海溝(Hellenic Trench)「開刀」,同時亦須增撥資源投放防災及重建工作。

2023 年 7 月,綠色和平英國辦公室行動者前往石油企業 SHELL 的倫敦總部門外展示希臘大火等極端天氣事件新聞圖片,敦促化石能源企業就加劇氣候危機承擔相應責任。 © Chris J Ratcliffe / Greenpeace
2023 年 7 月,綠色和平英國辦公室行動者前往石油企業 SHELL 的倫敦總部門外展示希臘大火等極端天氣事件新聞圖片,敦促化石能源企業就加劇氣候危機承擔相應責任。 © Chris J Ratcliffe / Greenpeace

至於同屬南歐的西班牙,短短一個月內遭遇洪災、野火及熱浪連環侵襲;當中東北部城鎮薩拉戈薩(Zaragoza) 7 月初暴雨成災,片段所見人們被迫爬樹或攀上車頂等待救援。不過,從長遠趨勢來看,綠色和平科學部門(Science Unit)聯同西班牙辦公室把握當地大選前夕發表的氣候研究報告[5],則指出在不同溫室氣體排放情境,西班牙均會經歷更多極端乾旱事件,最壞情況更會比現時頻率高出 10 倍

氣候變化慢性侵蝕 敦煌莫高窟壁畫瀕消逝

2023 年 4 月,綠色和平北京辦公室團隊聯同張掖市文物研究管理所副所長王衛東等專家,考察金塔寺牆身潮濕引致的剝落情況,喚起公眾關注氣候變化如何影響文物保育工作。 © 李雋輝 / Greenpeace / 華風創新
2023 年 4 月,綠色和平北京辦公室團隊聯同張掖市文物研究管理所副所長王衛東等專家,考察金塔寺牆身潮濕引致的剝落情況,喚起公眾關注氣候變化如何影響文物保育工作。 © 李雋輝 / Greenpeace / 華風創新

今年夏天,中國廣泛地區經歷極端熱浪,其中北京 6 月底歷史性連續 3 日創下超過 40°C,上海亦打破 5 月百年高溫紀錄;禍不單行是 7 月份長江流域多省暴雨成災,其後颱風「杜蘇芮」登陸福建,造成全省逾 88 萬人受災,當局亦發出史上第二個最高級別的「暴雨紅色預警」。

除了扼殺未來,氣候變化亦恐會抹去歷史─綠色和平北京辦公室 7 月聯同文物及氣象專家發表《文明的溫度─氣候變化下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挑戰》報告[6],指出甘肅省分別受極端降雨加劇(2000 年以來整體雨量增加、降雨日子卻減少)及升溫速度高於全球平均值(過往半世紀每 10 年上升 0.28°C)衝擊,導致可上溯至 4 世紀、獲納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敦煌莫高窟壁畫,在高濕度及頻繁變化環境面臨結晶、剝落危機,洪水及泥石流更直接導致張掖金塔寺等洞窟結構受損,呼籲當局加強有關應對氣候變化的文物保育工作。

氣候政策須以人為本

攜手促請政府提高酷熱天氣下的戶外工作保障,消除「氣候不公」。

聯署加入氣候行動

乾燥植被助燃 加拿大森林連燒 5 個月

氣溫高出平均值與天氣嚴重乾旱,令植被變得更乾燥,成為加拿大 5 月以來森林大火的「助燃劑」;火勢蔓延不止,導致焚燒面積迅速超越 1,000 萬公頃,打破歷年紀錄。直至 10 月初,全國仍有接近 500 個火頭尚未撲熄,其中西部艾伯塔省(Alberta) 5 月一度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尋求聯邦政府協助救災;有當地官員更指,今年野火季節預計才剛過一半……

加拿大野火未見平息跡象,美國紐約同受霧霾牽連─圖為 7 月 6 日,布魯克林大橋與曼克頓市中心上空一片灰濛,空氣污染嚴重超標。 © Tracie Williams / Greenpeace
加拿大野火未見平息跡象,美國紐約同受霧霾牽連─圖為 7 月 6 日,布魯克林大橋與曼克頓市中心上空一片灰濛,空氣污染嚴重超標。 © Tracie Williams / Greenpeace

鄰國野火肆虐,連帶美國東北地區籠罩於橙紅霧霾之中,6 月初的紐約曾短暫成為全球空氣污染最嚴重城市。另一邊廂,佛蒙特州與紐約州哈德遜山谷(Hudson Valley) 7 月初遭遇暴風雨吹襲,數以百萬計居民受災,佛蒙特州州長 Phil Scott 更形容這次洪災屬「史無前例」。

多地水災頻仍 敦促巴西汲取去年教訓

去年夏天,巴基斯坦才剛經歷釀成逾千人死亡的「世紀洪災」,今年同樣無法倖免;而鄰國印度亦下起「幾十年一遇」暴雨,其中北部成為重災區,恆河支流亞穆納河(Yamuna River)7 月中水位上漲,一度逼近泰姬陵外牆並淹浸鄰近花園及建築物,慶幸並未造成進一步破壞。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綠色和平 Greenpeace Hong Kong (@greenpeace_hk)

而在日本九州、韓國慶尚北道、巴西東北部等地,同樣爆發嚴重洪災,其中巴西伯南布哥州(Pernambuco)連續兩年遭逢暴雨災害─首府利斯菲(Recife)位處三條河流流域之間,被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評為巴西第一、全球第 16 應對海平面上升最脆弱的城市,去年水災便造成最少 140 死、12.8 萬人流離失所。因此綠色和平巴西辦公室今年 5 月「防患於未然」,分別為當地青年提供防災培訓,以及舉辦追悼會,邀請民眾把悲憤化為敦促當局加強適應氣候變化政策的力量。

2023 年 5 月,綠色和平巴西辦公室行動者於利斯菲出席追思會,促請當局盡快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及救災政策,避免洪災悲劇重演。© Joyce Diva / Greenpeace
2023 年 5 月,綠色和平巴西辦公室行動者於利斯菲出席追思會,促請當局盡快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及救災政策,避免洪災悲劇重演。© Joyce Diva / Greenpeace

大壩失修決堤 利比亞洪災恐萬人遇難

踏入 9 月,極端天氣事件仍屢見世界各地。除了歐洲多國熱浪持續,錄得歷來最熱 9 月,非洲國家利比亞遭受颶風丹尼爾吹襲引發嚴重洪災,東部城市德爾納(Derna)更因兩座水壩日久失修無力抵禦洪水,釀成過萬人死亡或失蹤──提升應對極端天氣的適應能力,是各地政府面對「氣候緊急」時代的當務之急

香港平 7 月高溫紀錄 戶外工作者亟需保障

十號風球、黑色暴雨等極端天氣以外,相信你我今個炎夏走到街上,同樣感受到翳侷熱浪份外咄咄逼人─除了今年新增的「極端酷熱」特別天氣提示(氣溫已經或預料普遍會達到 35.0°C 或以上的極端程度)已曾出動,7 月 27 日天文台總部錄得 36.1°C,更追平自 1884 年有記錄以來 7 月最高氣溫

極端天氣當前,戶外工作者可謂最受切身影響的一群─雖然今年 5 月勞工處修訂《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向僱主提供酷熱環境下的休息及停工建議,惟執行門檻極高且法律效力不足,難為工友提供足夠保障。綠色和平過去一個月亦先後兩度召開記者會,以實地記錄及問卷調查方式,揭示現行《指引》的漏洞:

  • 8 月 10 日:發表全港多區工地濕球黑球溫度(WBGT)測量結果[7],證實各區的熱壓力存在極大差異;惟《指引》現時根據較少考量日曬因素的香港暑熱指數(HKHI),難以充份反映戶外工友工作環境的實際情況(【影片】余德新醫生:香港暑熱指數不適用於戶外工友
  • 9 月 6 日:發表《酷熱天氣對戶外工友的健康影響》問卷調查[8],指出在新《指引》生效後的逾 3 個月期間,仍有超過六成戶外工友於工作期間曾出現中暑徵狀,亦有逾四成受訪工友不曾在工作暑熱警告期間獲得額外休息,促請當局於暑假後全面檢討《指引》,長遠立法紓緩工友面對的氣候風險(【影片】紮鐵工友:好似企喺個蒸爐上面咁,我哋就係人肉叉燒包

紓緩、適應氣候變化,必須雙管齊下─有你加入聯署,可以一起推動香港政府制定以人為本、合時及可量化的氣候政策,以提升香港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消除「氣候不公」,同時積極紓緩氣候危機。


[1] 颱風蘇拉:預測之艱難和香港的僥倖;草雲居
[2] Copernicus confirms July 2023 was the hottest month ever recorded;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3] 厄爾尼諾與拉尼娜最新情況;香港天文台
[4] 世界氣象組織宣佈厄爾尼諾條件出現;世界氣象組織
[5] Race against the climate clock. Climate change and extreme weather events in Spain; Greenpeace España
[6] Ancient Buddhist art in peril as extreme rainfall hits China's Silk Road; Greenpeace East Asia
[7]防中暑指引》未反映地區熱壓力差異、保障門檻過高;綠色和平
[8] 逾六成建造業及清潔工友酷熱下出現中暑徵狀;綠色和平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