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海洋
5 mins

明日大嶼同等規模人工島「凶多吉少」 預示規劃、財政、生態三大危機

作者: 綠色和平

明日大嶼公眾諮詢「鬼祟」進行中,當局有意最快 2025 年底開展填海工程。惟參考全球例子,「人工島總要重覆同樣的錯誤」,論規劃、法規、財政、環境、工程均問題多多,為何在香港尚有 2,000 公頃棕地可用下,仍要以珍貴生態及數以千億元公帑為籌碼,傾盤押注於了無勝算的賭局?

綠色和平聯同本土研究社發佈《問題島途:從全球大型填海工程看明日大嶼計劃的危機》報告[1],檢視過去 30 年全球大型人工島或近岸填海項目,其中 13 個面積達一千公頃或以上的填海工程,分別陷入空置、停滯、被腰斬等現況,爛尾率高達 77%,僅有一個稱得上完成──結果預警願景、規劃和融資方案類同的明日大嶼,恐難逃三大危機。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陳可淳(左)與本土研究社成員黃肇鴻,2 月 16 日發表花一年時間研究、篇幅約 5 萬字的《問題島途:從全球大型填海工程看明日大嶼計劃的危機》研究報告,預警明日大嶼恐釀財政及生態危機,促請政府立即煞停明日大嶼。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陳可淳(左)與本土研究社成員黃肇鴻,2 月 16 日發表花一年時間研究、篇幅約 5 萬字的《問題島途:從全球大型填海工程看明日大嶼計劃的危機》研究報告,預警明日大嶼恐釀財政及生態危機,促請政府立即煞停明日大嶼。 © Greenpeace

危機一:交通規劃失當 CBD3勢落空

當局早前宣佈簡約公屋落戶啟德,連同單軌鐵路擱置、區內甲級寫字樓空置率冠絕全港等數據,令人質疑啟德發展區作為第二個核心商業區(CBD 2)的規劃願景已告走樣。

前有啟德之鑑,後有《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將洪水橋稱為未來「核心商務區」,明日大嶼面對規劃功能重叠,且交通配套進度成疑(例如港島西連接路僅「爭取」於首批居民 2033 年入伙同年完成,鐵路更未有興建時間表),如何吸引「開荒牛」進駐,發揮第三個核心商業區(CBD 3)的角色?

國際例子:韓國松島國際都市

鄰近機場的地理優勢、以智慧城市作招徠……聽起來是否似曾相識?早於 1994 年提出填海 1,200 公頃、位於首爾及仁川國際機場之間的韓國松島國際都市,曾獲市政府寄予厚望,成為「與香港、上海齊名的商業區」,卻遇上全球經濟衰退,韓國政府又在短時間內另闢 3 個性質相近的「經濟自由區」,結果釀成惡性競爭──截至 2019 年,松島規劃中的寫字樓只有不足一半落成,已落成寫字樓的空置率亦超過三成。

從韓國松島的 2022 年 7 月街景圖可見,自計劃開展十數年,項目部分地區的填海尚未完成。
從韓國松島的 2022 年 7 月街景圖可見,自計劃開展十數年,項目部分地區的填海尚未完成。

吸引外資進駐不成之餘,松島因採取與明日大嶼相近的「公私合營」融資模式,不但遭發展商利用規劃上的自由度發展利潤更大的地產項目,仁川市政府更須動用公帑「埋單」而錄得赤字。整個工程如今延誤逾 10 年,仍有大量土地空置。

危機二:造價5,800億起跳 公私合營恐淪公帑埋單

根據發展局去年底提交立法會的中部水域人工島研究文件,交椅洲人工島「粗略造價」為 5,800 億元,卻顯然大幅低估累計通漲,整個明日大嶼開展時的推算造價恐高達 8,000 億元;而且近年大型基建超支例子屢見不鮮,埋單計數成本隨時更高。

儘管當局一直將公私合營視為融資萬靈丹,但此舉變相將土地規劃權拱手相讓予發展商,其中明日大嶼「島上住屋面積有七成為公營房屋」的承諾已變成「朝有關方向規劃研究」,疑為公營房屋比率「縮水」鋪路。

而且公私合營無論協議上或實際上,最終風險無非由政府承擔,一旦項目失敗,或須花大量公帑為明日大嶼無底深潭「填氹」──綠色和平與經濟學者關焯照的研究便曾指出,強推明日大嶼恐令香港庫房儲備於 8 至 9 年內耗盡。

國際例子:印尼國家首都綜合海岸發展(NCICD)

除了松島國際都市,2014 年出爐、總填海面積超過 5,000 公頃的印尼雅加達 NCICD 計劃,亦是另一公私合營「爛尾」案例。印尼政府的如意算盤,是透過出售填海發展許可或填海土地予發展商集資,惟隨着興建基建的資金缺口愈大,需要出售回本的填海土地面積就愈多,使計劃規模一發不可收拾,有估算指成本造價高達 400 億美元(約 3,140 億港元)。

印尼雅加達「國家首都綜合海岸發展 NCICD」2016 年 10 月(圖左)與 2022 年 10 月(圖右)的衛星圖對比顯示,Pluit City(G島)的填海範圍(右邊小島)已遭大部份侵蝕。
印尼雅加達「國家首都綜合海岸發展 NCICD」2016 年 10 月(圖左)與 2022 年 10 月(圖右)的衛星圖對比顯示,Pluit City(G島)的填海範圍(右邊小島)已遭大部份侵蝕。

根據協議,政府除了保證先投入一定資金,變相承擔項目主要風險,而交予公營機構發展的填海土地比率亦由原定 15% 縮水至 5%,部份人工島被發展商規劃成「高爾夫球城」或「杜拜式」新城,偏離「應對氣候變化帶來水浸問題」的項目原意與公眾利益;時任雅加達省長 2018 年以未取得環評下動工為由,將 17 個人工島當中 13 個叫停,而形狀參照印尼國徽神鳥迦樓羅(Garuda)的逾千公頃人工島,截至去年 7 月仍未有動工時間表。

危機三:粗疏「斬件式」環評 生態破壞恨錯難返

早於 2021 年,綠色和平與本研社另一報告《逢島必輸?從世界爛島預示明日大嶼》,已提出水流轉變或衝擊梅窩及愉景灣生態環境,江豚、綠海龜等珍貴物種亦恐遭殃。惟當局尚未完全掌握環境生態基線資料及其影響,去年底便貿然決定將人工島「二開三」,亦未有進一步公開相關緩解措施,或嚴重低估工程對環境的破壞

另外,當局 2021 年底以「斬件」方式提交明日大嶼環評工程項目簡介,包括罕有地只畫出四方形的「暫定填海工程範圍」,而沒有交代較仔細的填海邊界,亦將互為影響的填海、跨海大橋及島上發展工程分拆成 3 個環評報告闖關,有淡化積累的環境影響之嫌,恐致生態危機。

國際例子:馬來西亞柔佛森林城市

美其名森林城市,卻淪為傳媒爭相報導的「鬼城」,柔佛森林城市本擬填海 1,386 公頃興建 4 個人工島,卻在未仔細掌握環境影響下「急就章」動工,引發鄰國新加坡循外交途徑提出憂慮,促使馬來西亞政府暫緩工程,重啟詳細環評。

從 2017 年馬來西亞柔佛森林城市的衛星圖(圖左)可見,連接堤道佔據了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之間的水道近一半闊度,除將馬來半島最重要的海草床一分為二破壞生態外,亦引起新加坡政府的抗議;2022 年的衛星圖(圖右)則顯示,該連接堤道已被拆除。
從 2017 年馬來西亞柔佛森林城市的衛星圖(圖左)可見,連接堤道佔據了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之間的水道近一半闊度,除將馬來半島最重要的海草床一分為二破壞生態外,亦引起新加坡政府的抗議;2022 年的衛星圖(圖右)則顯示,該連接堤道已被拆除。

環評更發現人工島及其連接堤道將馬來半島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海草床一分為二,並威脅當地的儒艮、海馬等瀕危物種,最終基於工程帶來的嚴重生態改變,須拆除整條堤道。森林城市原本計劃出售 70 萬個單位,截至 2022 年島上只有 2,000 人居住,並很可能不會繼續按原有計劃發展。


環顧全球不少類似大型填海計劃,宏圖大計最後都虎頭蛇尾,並非「個別例子」就可解釋,更似是超大型填海項目本質上會遇到的問題。適逢明日大嶼公眾諮詢「鬼祟」進行中,花上巨額資金在一個前景、回報高度不明的項目是否明智?值得公眾深思、討論。

除了守護本地珍貴海洋生態,綠色和平近年聯同民間團體提出多項理據倡議棕地優先,以解住屋燃眉之急,包括去年 10 月《快熟棕地:北部都會區具發展潛力的棕地研究》報告辨識北部都會區內 433 公頃「快熟棕地」,當中 100 公頃更屬閒置棕地,有望於 4 至 5 年完成造地,開始興建房屋

在這關鍵時刻,邀請你加入「守護大嶼」聯署,促請政府撤回明日大嶼填海計劃,善用現存土地資源,守護香港自然環境!

[1] 《問題島途:從全球大型填海工程看明日大嶼計劃的危機》研究報告全文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