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6 mins

2022 年綠色和平本地工作回顧:磊落真誠中創新求變

作者: 綠色和平

2022 年,在復常與異常之間,綠色和平不忘保護環境初心,以嚴謹論證道出真相、堅守監察角色,同時發揮創意尋求正面、嶄新改變:無論是推展重用杯借還系統實踐源頭減廢為戶外工作者爭取氣候危機下應有保障順應時局轉變繼續倡議棕地優先,感謝有你一同開闢新路,迎向明媚那方。

全城走塑新嘗試:重用杯系統通行各區

綠色和平走塑項目踏入第 7 個年頭,從個人護理產品微膠珠、連鎖快餐店即棄餐具到超級市場無謂包裝,均成功帶來具體減塑措施,但除了各式管制與取締,如何提供便利方案,向大眾推廣「重用代替即棄」?

繼 2021 年底試行「唔該借借」重用餐具社區實驗、去年 6 月「惜簡生活節」與 loop store 環圓生活合辦市集懷舊士多裸買店,項目主任 Leanne 與團隊依然諗頭多多,「希望借還系統喺香港普及化,企業會善用資源、網絡去做,畀顧客多個選擇」,並由香港人年均消耗 4 億個外賣咖啡杯的驚人發現着手,參考鄰近地區例子,衍生出綠色和平重用杯借還計劃

Leanne(左)與綠色和平重用杯借還計劃大使周國賢(中)及參與咖啡店代表,於「地球好Kick Coffee Break With Endy」活動推廣重用系統理念。 © Greenpeace / Waiho Ng
Leanne(左)與綠色和平重用杯借還計劃大使周國賢(中)及參與咖啡店代表,於「地球好Kick Coffee Break With Endy」活動推廣重用系統理念。 © Greenpeace / Waiho Ng

經歷連月籌備工作,包括與飲食業店主、員工溝通,與初創企業伙伴完善系統與借還流程,計劃由 7 月率先在上環 6 間咖啡店推行,並邀請歌手周國賢擔任大使,更舉辦「地球好Kick Coffee Break With Endy」活動,與現場觀眾「借杯」共享 Coffee Break;11 月第二階段擴展至 36 間參與店鋪遍佈港九新界,更有咖啡品牌全線 12 間分店加盟,至今節省超過 1,600 隻即棄杯,來年亦會繼續改良、推進。「所有嘢的確係新嘅、唔完善嘅,但要搵到啱香港嘅模式,冇意見就唔會有得改善。」

綠色和平 6 月舉辦「惜簡生活節」環保市集,當中設有「綠色和平 x loop士多」裸買店,雞仔餅等香港懷舊食品亦能輕鬆裸買。 © Kim Leung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6 月舉辦「惜簡生活節」環保市集,當中設有「綠色和平 x loop士多」裸買店,雞仔餅等香港懷舊食品亦能輕鬆裸買。 © Kim Leung / Greenpeace

群眾力量有成 管制即棄餐具上馬

重用系統在港起步必須急起直追,皆因減塑已成國際大勢所趨。除了與全球辦公室共同推動聯合國 3 月通過制訂《全球塑膠公約》可口可樂及百事可樂先後承諾增加可重用包裝比例,綠色和平 2021 年聯合環保團體推動超過 5,300 名公眾表達意見,緩減塑膠污染的訴求終獲回應:當局去年 10 月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擬最快今年第四季實施首階段管制即棄膠餐具及其他塑膠產品,並首次提出以 2025 年作為第二階段目標

「我哋需要群眾力量──每個人嘅意見同支持,先能夠達致政策修訂、企業改革。」

跟進 Mil Mill 事件:香港值得有環保工業

談起 2022 年環保大事,不得不提全港唯一紙包飲品盒回收廠「Mil Mill 喵坊」廠房不獲續租,引起全城嘩然。綠色和平迅速撰文回應,探討背後缺乏長遠減廢政策,並錯誤倚重焚化處理廢物的問題;11 月亦與本土研究社合辦「環保與循環再造業高峰會」(YouTube 重溫),凝聚循環再造業界、學者、環團等持份者共謀出路,各網上直播平台共吸引逾5,000人收看。

Leanne 形容香港尚有很多「有志之士」願為環保出心出力,像今次 Mil Mill 作為「被看見嘅人」,或能帶來更廣泛討論的契機。「成日話『香港做唔到環保』,所以我哋一直倡議政府嘅環保政策要有具體時間表,業界先有清晰路向。希望更多人繼續發掘,香港點樣做番好環保工業。」

綠色和平維持公正獨立的意義……

“綠色和平身為獨立機構,唔會有永遠嘅敵人,而係按照保護環境嘅不變宗旨倡議番相關機構,自主性大好多。”

以行動落實守護地球

加入綠色和平,與全球環境守護者站在一起!

捐款支持

拯救氣候新角度:酷熱天氣保障工友權益

這個冬天有點冷,幾乎令人忘記香港去年屢破酷熱天氣紀錄: 7 月錄得自 1884 年有紀錄以來單月最多 25 個熱夜(全日最低氣溫 28.0℃ 或以上);3、7、9 月均打破單月最熱紀錄……項目主任 Tom 形容:「普通市民都會受影響,但首當其衝係戶外工作者。我哋想將氣候危機拉番近啲,話畀香港人知熱浪唔只喺歐洲、北美、中國大陸發生,喺香港都有班人頂緊。」

綠色和平 9 月聯同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發表調查,指出逾半受訪工友在今夏酷熱天氣工作時曾出現熱疾病症狀,促請政府增訂針對熱疾病的《職業安全及健康規例》等政策,提高對戶外工作者的工作保障。適逢當時天氣持續「焫着」,外界對氣候危機的關注同樣熾熱:「大家意識到極端天氣、氣候變化係真嘅,亦好關注工友同弱勢社群權益。媒體反應更超乎我哋預料,有超過 50 篇相關報導。

體會蟲「暑」隊之苦 政策倡議更鏗鏘

當時 Tom 亦於 8 分鐘紀錄片「粉墨登場」,身穿密實保護衣並背負 23 公斤儀器,汗流浹背的體驗蟲鼠隊工人在酷熱天氣下謹守崗位的煎熬。「得個講字冇用,唯有落場試過佢哋有幾辛苦,出嚟先更加鏗鏘,亦係延續綠色和平 bearing witness(實地見證)嘅傳統。」持續政策倡議,促使當局早前開展業界諮詢時亦邀請綠色和平發表意見,「證明環保同勞工甚至更多議題,都係息息相關」。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 Tom 聯同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及工友代表出席記者會,促請政府推行適應氣候危機的政策,立法保障戶外工作者在極端天氣下的權益。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 Tom 聯同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及工友代表出席記者會,促請政府推行適應氣候危機的政策,立法保障戶外工作者在極端天氣下的權益。 © Greenpeace

碳中和進度持續監察 促政府以身作則

不經不覺,香港宣佈「2050 年碳中和」目標已有兩年時間,而《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亦發表整整一年──空談長遠承諾,未見急切行動,幾乎是各地政府應對氣候危機的「通病」。而 Tom 與團隊亦在香港發揮監察功能,11 月發表審計調查,指出政府自身與各部門均沒有訂立碳中和目標時間表及路線圖,未能以身作則帶領社會邁向碳中和。

時值《香港氣候行動藍圖 2050》發表一年,綠色和平項目主任 Tom 進行審計調查,發現政府自身與各部門均未有訂立碳中和目標時間表及路線圖。 © Greenpeace
時值《香港氣候行動藍圖 2050》發表一年,綠色和平項目主任 Tom 進行審計調查,發現政府自身與各部門均未有訂立碳中和目標時間表及路線圖。 © Greenpeace

調查同時參照英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地措施提出建議,要從全球芸芸政策中尋找相關例子,靠的是「日子有功」。「平日的確要刨好多各地嘅政府文件,仲要各地儲存方法都唔同,例如歐盟會堆叠十幾二十年嘅舊文件……」

但他形容這些前期資料搜集,在香港做政策倡議尤其重要,「外地可以係有個理論,然後呼籲政府『應該試吓咁做』;但香港係要證明人哋已經實行咗呢套理論先跟隨……變咗我哋喺氣候議題做唔到先行者,係有啲可惜」。一如報告名稱《政府部門碳中和表現審計調查 (2022)》,Tom 期望來年甚至往後能持續監察:2023、2024……直至香港落實碳中和的一天。

綠色和平維持公正獨立的意義……

“多謝你哋嘅捐款,幫助綠色和平唔收政商界捐款都保持到財政獨立,可以就唔同議題發聲,繼續發揮監察角色。”

守護大嶼新衝擊:增棕地能見度迎公眾諮詢

臨近年末,明日大嶼再起波瀾:人工島「二變三」的填海方案,宣稱造價粗略推算增至 5,800 億(綠色和平憂慮工程造價恐高達 8,000 億),12 月 29 日更首度提交立法會討論……與時間競賽,幾乎是守護大嶼團隊的「宿命」,卻煉成了項目主任阿淳與團隊挑戰極限的心態,可以迅速駁斥破壞環境謬論,亦可以沉着逐字雕琢棕地報告,「要講都仍然要講,要做都仍然要做。」

《山海大嶼》盡收美景 棕地報告亂象紛呈

去年 5 月,綠色和平聯同本地得獎攝影團隊歷時大半年製作、並由本地資深傳媒人陳志雲聲音導航的《山海大嶼》紀錄片正式於網上放映,亦曾於《真係好靚:香港環境人文紀錄片放映會》等場合公映,全方位帶領觀眾了解大嶼山富生物多樣性、值得香港人驕傲的一面。

大嶼風光目不瑕給,棕地亂象卻不忍卒睹。綠色和平與本土研究社再度攜手,力證妥善規劃、優先發展棕地,毋須破壞珍貴自然資源──10 月先發表《快熟棕地:北部都會區具發展潛力的棕地研究》,發現北部都會區內共有 433 公頃「快熟棕地」,其中 100 公頃閒置土地快至 4-5 年完成「造地」便可開始建屋;11 月再發表《北能棕止?──北部都會區棕地亂象調查報告2022》,發現北部都會區內至少有 35 個涉及違規的棕地工場,擴張持續更禍延具生態價值地區

「棕地通常被視為唔使開發郊野公園或者填海嘅替代方案,但其實佢本身都係一個污染問題,上面有違規作業,甚至入侵郊野範圍。所以善用、規劃好棕地,都係呢個城市需要關注嘅嘢。」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阿淳(中)與本土研究社成員聯合發表《快熟棕地:北部都會區具發展潛力的棕地研究》,促請當局優先規劃棕地,毋須破壞珍貴郊野。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阿淳(中)與本土研究社成員聯合發表《快熟棕地:北部都會區具發展潛力的棕地研究》,促請當局優先規劃棕地,毋須破壞珍貴郊野。 © Greenpeace

Fact Check 土地謬論 繼續研究講真話

為深度研究埋頭苦幹之外,各種坊間謬論亦「激發」團隊迅速 fact check。阿淳記得去年 3 月疫情高峰期時,政府提出壓縮城規程序,變相確立「先填海後規劃」,於是把握不足一星期時間「拉隊」,趕及聯同 12 個環保及關注團體召開聯合記者會,促請重新修訂及諮詢;而 8 月當局重提開發大欖郊野公園「邊陲地帶」,曾宣稱公屋輪候時間可縮短至 5 年內,「條數完全唔係咁計!於是我哋用咗 4-5 日準備,圖文並茂拆解謬誤;而家好似冇人再提,包括《施政報告》。」

「明日大嶼?填海填硬㗎喎……」面對公眾諮詢擬今年展開,阿淳坦言也聽過無力感瀰漫的說法,卻始終認為綜合形勢,加上至今已有 18 萬人聯署促請撤回填海計劃,相關決策並非鐵板一塊,「例如舊年政府換屆,又有風聲重提開發郊野,叫做有危就有機……?或者當局講到北部都會區可以處理棕地問題,亦係令議題再次有人提起嘅機遇。」

「我哋仍然會發聲、研究、講真話,起碼他日喺歷史洪流中睇番轉頭,原來有人企出嚟守護大嶼。」

綠色和平維持公正獨立的意義……

“守護大嶼項目好多倡議都係對準政策,難免有「哽耳」嘅批評聲音。而呢種獨立性,相信喺呢個時代係更加需要。”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