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 vs. Oil:守護北極的「112號皇庭」
1月23日,國際通訊社以「挪威北極石油訴訟 綠色和平上訴失敗」為題,報導奧斯陸上訴庭的最新裁決,驟眼看來以為4年來一眾北極守護者的努力未竟全功,但裁決背後的深遠意義,絕不止一句「雖敗猶榮」般簡單。

首先,法院接納原訴一方指出挪威出口石油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實屬挪威政府的責任,亦認同挪威憲法112條保障民眾享有健康環境的權利;不過,法院裁定挪威政府批出鑽油許可證的舉措並未達到違憲門檻,因此宣告維持原判。
經過商討,綠色和平與Nature and Youth將會上訴至終審法院。綠色和平挪威辦公室主管Frode Pleym回應裁決時則指:「我們歡迎挪威上訴庭認同民眾與後代享有健康環境的權利,而與之一體兩面的是,考量世界各地耗用挪威出口石油所產生碳排放的責任。這是一場捍衛挪威憲法所保障健康環境權利的法律勝利。」

此外,上訴庭亦認同案件就當代和後代子孫的生活環境提出了重要原則,與公眾利益息息相關,因此裁定綠色和平及Nature & Youth毋須為政府一方支付訟費。Nature & Youth主席Therese Woie表示:「全球民眾、政府及污染環境的企業必須注視:這場年輕的環保行動正持續壯大,決意自主可持續未來的權利,而我們能夠做得到。」

文章目錄
行動與警號的時間競賽
極地踏入回春臨界點,格陵蘭冰蓋融化速度超越全球水平,北極年度海冰最小值(Arctic Sea Ice Minimum)在未受明顯極端天氣事件影響下仍錄得歷來第二低數字……極地在全球暖化下首當其衝,北極早已「大鳴大放」發出警世訊號,氣候行動者則竭盡所能期盼愛得及時:去年4月,挪威有政黨宣佈「倒戈相向」,令羅浮敦群島(Island of Lofoten)得以排除鑽油威脅;挪威國營石油企業Equinor去年11月以搜索未果為由放棄巴倫支海(Barents Sea)多個具爭議的鑽油許可證,亦宣告「北極鑽油新一章」胎死腹中。

挪威是全球第7大溫室氣體出口國,固然難辭其咎,守護北極還須全球同步應對氣候危機。踏入2020,綠色和平向化石燃料企業打響行動頭炮,其中德國辦公室於德國投資機構BlackRock總部外請願,要求這間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兌現可持續發展承諾,促使科技巨擘西門子撤出澳洲昆士蘭Adani煤炭項目;英國辦公室則在英國石油公司(BP)新任行政總裁Bernard Looney履新當日送上500塊太陽能板作「見面禮」,並發起靜坐行動要求對方停止助長氣候危機。

回首4年前光景,推倒北極利益高牆猶如癡人說夢,這個Mission Impossible卻因有您與全球環境守護者同行而變得可能。氣候遊行在街頭一呼百應,氣候訴訟於法庭千帆並舉,公義女神泰美斯(Themis)的劍與天秤跟前,你我相信氣候公義終會戰勝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