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屏障secured! 格陵蘭終止50年石油勘探
翻開世界地圖,不少版本均以一片白茫茫標示格陵蘭(Greenland)──這個丹麥自治領地是全球最大島嶼,大部份面積均位於被冰雪覆蓋的北極圈之內,過去50年卻一直開放石油勘探,對北極生態構成潛在威脅。7月15日,格陵蘭政府宣佈加入法國、丹麥、紐西蘭等行列,停止批出石油及天然氣勘探許可,為脆弱北極生態增添屏障!

文章目錄
承擔拯救氣候共同責任
據外電報導,格陵蘭政府早於6月24日作出決議,但延至上周四(15日)才對外公佈,停止批出石油及天然氣勘探許可證。聲明指出,內閣評估後認為石油勘探與開採的環境代價太大,亦渴望承擔應對全球氣候危機的共同責任:「未來不在石油之中。未來屬於可再生能源,而我們能從中得到更多。」政黨「因紐特人共同體」(Inuit Ataqatigiit)4月勝出大選後,早前已兌現競選承諾,叫停格陵蘭南部的鈾礦開採(uranium)計劃。

美國地質調查局研究曾指出,格陵蘭可能蘊藏數以百億桶石油(包括東北部314億桶),以及148萬億立方呎天然氣;其發展潛力及戰略位置,2019年亦曾吸引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有意求購。事實上,格陵蘭開放油氣勘探半世紀,當中包含經濟減少依賴丹麥的寄望,並曾於2002至14年步入高峰期,批出超過20個離岸勘探許可證,但油價波動、企業聲譽以至偏遠位置、嚴峻天氣等風險因素,令開採連番觸礁,Shell、Chevron、ExxonMobil等多間石油企業均曾空手而回。
延伸閱讀:您做到了!SHELL放棄北極鑽油!

目前格陵蘭尚有1個離岸及3個近岸碳氫化合物(hydrocarbons)勘探許可證生效,將於2027至2028年屆滿,但作業規模相對較細。綠色和平歡迎這次決定,尤其格陵蘭政府明確宣示氣候危機及北極脆弱環境為改變理據,份外難能可貴。

十年行動倡議 終有迴響
國際媒體報導相關消息前,綠色和平北歐辦公室已在群組轉載喜訊,文字也流露激動、喜悅,皆因整個守護北極項目奮鬥多年。尤其自2010年墨西哥灣「深水地平線」鑽油平台漏油事故後,全球格外重視相關安全──2011年,包括時任國際綠色和平總幹事Kumi Naidoo在內的18位行動者,登上格陵蘭西岸Leiv Eiriksson鑽油台,阻止平台在海洋冰封前進駐北極,並促請所屬企業Cairn Energy公開漏油應變計劃;這次行動,也可謂後來引起轟動的「Arctic 30」事件前奏。

2015年,綠色和平船艦極地曙光號再次駛至環境險峻的格陵蘭北部,追蹤地震勘探爆破(seismic blasting)如何威脅日常生活依靠回聲定位的鯨魚,去年亦聯同年輕氣候行動者Mya Rose-Craig巡經格陵蘭,見證北極歷來第二低年度海冰最小值。項目團隊亦持續到訪格陵蘭不同城鎮討論相關議題,並發表報告與評論文章,探討可持續發展的能源出路。
延伸閱讀:脆弱的北極海洋,面臨5個鮮為人知的威脅

守護北極新戰線:歐洲人權法院
守護北極項目,持續進行中。綠色和平北歐辦公室聯同挪威青年環保團體Nature and Youth及6位氣候行動者,上月把完成國內法律程序的「People vs. Arctic Oil」氣候訴訟帶到歐洲人權法院,指出《歐洲人權公約》訂明全人類擁有生命權的保障,正受挪威政府持續批出北極鑽油許可而助長氣候變化所威脅。
堅持才看到希望,誠邀你加入綠色和平共同守護北極,攜手緩減全人類面對的氣候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