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生活
5 mins

什麼是棕地?優先規劃發展 解決香港土地問題最佳方案?

作者: 綠色和平特約記者華嘉昌

相信關心香港土地問題的朋友,對「棕地」一詞不會太陌生,棕地在香港存在已久,但只是近十年才被廣泛討論,作為 2018 年「土地大辯論」的土地供應選項之一,棕地發展是其中一個最受社會支持的土地供應選項。

根據 2021 年的民間統計數字,全港棕地面積達 1,958 公頃,約為交椅洲人工島計劃的兩倍。棕地為什麼這麼重要,卻又長期被人忽略?就讓我們來重新認識棕地爭議,打破「香港地少人多」的迷思。

什麼是棕地?拆解棕地意思與定義

棕地(英文 brownfields)一詞早於 1992 年一場美國國會聽證會中被使用──在歐美地區,棕地定義泛指已被開發、平整或破壞的土地,曾經用於工業用途,但現正廢棄或閒置;這些土地多被工業污染,需要修復才能安全地重新使用

在香港,棕地一詞最早於 2008 年由公共專業聯盟提出,意思多指新界鄉郊的廢棄農地,正用於臨時作業用途,例如:露天貨櫃場、回收場、停車場、露天倉存及廢棄用地等。相信大家行山時,都會看過一些怪異的鄉郊景象,在村屋和田園旁邊,不難發現這些格格不入的貨櫃場及停車場,而且為數不少。

棕地發展問題絕非香港所獨有,世界各地不少政府均就境內現有的棕地進行研究及制定棕地政策發展方向,減少棕地對環境的影響,並善用土地資源。

新界棕地不少用作露天貨櫃場、回收場、停車場等,部份更涉及非法作業,污染環境。© Greenpeace
新界棕地不少用作露天貨櫃場、回收場、停車場等,部份更涉及非法作業,污染環境。© Greenpeace

為什麼會有棕地?香港棕地的歷史起源

隨着六、七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新界農田逐漸荒廢,不少農田被轉為臨時作業用途以作圖利。雖然《城規條例》有助於限制土地用途,但由於「分區計劃大綱圖」(OZP)中的規劃用途並不具執法效力,形成赤裸裸的法律漏洞。

在 1981 年的「生發案」中,政府的敗訴起指標性作用,從此不少鄉郊土地都被改造成臨時貨櫃場或倉存用途。即使後來當局希望將具法律效力的「發展審批地區圖」(DPAP)擴展至鄉郊土地,以約束土地用途,但覆蓋依然十分有限。

棕地現況和問題:入侵郊野 污染土壤

根據 2021 年的民間統計數字,全港棕地面積達 1,958 公頃,單是元朗區就有 1,342 公頃棕地,佔全港棕地近七成;至於棕地擴散速度,根據本土研究社資料,從 2017 年至 2021 年間,全港棕地面積由 1,521 公頃增加至 1,958 公頃,上升近三成。這些棕地有近三成位於露天儲物或工業地帶,另外三成位於農地,其餘不少棕地入侵了綠化帶、自然保育區,甚至違法侵佔官地及郊野公園

根據綠色和平發表的棕地報告《此亂棕起:棕地亂象調查報告2021》,就揭發了厦村雞伯嶺路一個鋁廢料場,疑霸佔了 4 公頃的官地;而在綠色和平及本土研究社共同發表的報告《失棕罪─—香港棕地現況報告2021》中,就揭發了葵涌和宜合村一個棕地擴散,侵入了城門郊野公園範圍。

綠色和平 2021 年實地調查棕地違規作業,期間見證厦村雞伯嶺「垃圾山」的高度與規模,於短短一個月內大幅增加。(點擊瀏覽綠色和平「此亂棕地」地圖庫)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2021 年實地調查棕地違規作業,期間見證厦村雞伯嶺「垃圾山」的高度與規模,於短短一個月內大幅增加。(點擊瀏覽綠色和平「此亂棕地」地圖庫) © Greenpeace

棕地除了好像「癌細胞」一樣,在城市中急速擴散,有機會威脅保育地區及郊野公園,更甚是這些棕地上的工業活動,還有不少是違法作業,嚴重污染環境。這些重度污染的棕地作業中,最為人詬病的可說是電子廢料場──在處理廢料的過程中,重金屬會污染土壤,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

綠色和平於 2021 年調查香港多個電子廢料場及與廢料場有關的垃圾山,並抽取多個樣本進行重金屬化驗,發現在上白泥、鳳降村及厦村雞伯嶺路所抽取的樣本中,銻、鉻、銅、鎳及鋅等多種重金屬,均超出荷蘭土壤污染標準,直接影響作業者及附近居民的健康,更為生態環境帶來長遠影響。

綠色和平於電子廢料場抽取土壤樣本進行化驗,發現不少重金屬含量超標。© Greenpeace
綠色和平於電子廢料場抽取土壤樣本進行化驗,發現不少重金屬含量超標。© Greenpeace

棕地發展困難?妥善規劃 好處遠勝明日大嶼

與發展「綠地」(例如綠化帶及郊野公園)相比,發展棕地的環境影響較少,甚至可以乘機整治現有的棕地亂象,同時為本港帶來大量土地供應,解決住屋問題,看來是一石三鳥之策。

事實上,綠色和平發佈《明日大嶼民意調查2023》,亦指出最多人(66%)支持優先善用北部都會區,尤其棕地──「先棕後綠」可說是社會共識,但為什麼政府遲遲未有就發展棕地定立完整的方針及策略,反而銳意開發綠化帶,以至強推明日大嶼填海造地?

政府一直強調開發棕地難度高,指這些土地零散、偏遠、可達度低及業權複雜,同時需要覓地安置棕地上現有的作業者,以開展大型發展計劃。事實上,不少重置障礙皆源自於相關政策無效,例如拖延多年的多層式作業大廈,近月公佈只會預留 3 成樓面面積作重置之用,佔全港棕地總面積不足 1%;一直以來亦欠政策規管棕地擴散,只任由其無序擴散,變相需要兼顧的作業者亦不斷上升。如果做好這一方面的工作,不少問題已經會迎刃而解。

這些年社會上醞釀不少覓地方案,包括興建人工島、填平水塘及開發郊野公園等,都是技術難度甚高且曠日持久的工程。相比以上選項,發展棕地可說是即時可用的救命草──千頃棕地棄之不用,反而考慮移山填海,可說是捨易取難。

延伸閱讀:
【調查手記】落現場睇棕地亂象 8米高垃圾山的震撼
棕地發展大縮水?3件收地奇案審視棕土政策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