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2 mins

20年來,變與不變:兩代總幹事對談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綠色和平在東亞進行環境工作之初,僅有七名成員,到現在,臺北、首爾、香港與北京共有400名團隊為環境效力。去年,香港辦公室慶祝成立20週年,首任總幹事分享東亞分部創立之初的難忘回憶。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第一位總幹事丁慧 Anne Dingwall(上圖左),與綠色和平東亞分部現任總幹事施鵬翔 KT(上圖右)。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第一位總幹事丁慧 Anne Dingwall(上圖左),與綠色和平東亞分部現任總幹事施鵬翔 KT(上圖右)。 © Greenpeace

以下是兩代總幹事對談內容。

施鵬翔(KT):要不是你,綠色和平無法在這麼多地方拓展環境工作。除了香港,你協助成立的辦公室還包括莫斯科、巴西亞馬遜和非洲。可以請你分享香港辦公室的成立經過嗎?

丁慧(Anne):謝謝 KT,很榮幸重回香港一起慶祝20週年。香港辦公室就像是我的孩子。我們早在1996年1月開始籌備,第一個非正式的辦事處就是我在美孚的家,麻將桌和膠凳就是我們七名員工的辦公桌。當時我們知道中國是環境工作前線不可或缺的地方,而香港正是通往中國大陸的門戶。我們花了一點時間搜集資料,寫了五頁的計劃書,幾天後就獲得國際綠色和平批准。我心裡有個聲音說「我必須這樣做」,收拾行李就來到香港。最終香港辦公室在1997年情人節正式在香港註冊為非營利慈善組織。

KT:我在2002年3月加入綠色和平時,香港辦公室剛剛慶祝成立五週年。當時在香港已經推出了好幾個在地環境專案,包括有毒 PVC 兒童玩具、基因改造食物、有毒電子垃圾轉運等,將這些議題變成社會關注的事情。同時開始積極研究在北京設立辦公室。如果沒有你建立的堅實基礎,我們無法完成這麼多的事。你是怎麼做到的?

Anne:我們來到香港,是要應對關鍵的環境問題,不是為了「綠色和平」這個名號。我們專心做該做的事,那就是守護環境。我想我們做到了讓環境議題貼近生活、貼近一般人,帶來創意的行動與作法。我們很「新」,沒有包袱,勇於嘗試。

KT:翻開過去的照片,可以看到1997年在臺北、1999年在釜山,我們已經針對核廢料展開行動。我們早就準備將綠色和平帶到兩地嗎?

臺北,1997年。綠色和平行動成員穿上核廢料桶道具服裝,抗議臺灣政府要將核廢料運往北韓。
臺北,1997年。綠色和平行動成員穿上核廢料桶道具服裝,抗議臺灣政府要將核廢料運往北韓。 © Greenpeace / Chen-Hsiang Liu

Anne:我們認定必須在臺灣、南韓拓展環境工作,只是我們無法同時進行。還需要多聽、多學習,在東亞地區成長茁壯,不是只是沿襲過去。1997年9月,我們聽說臺灣政府打算將核廢料運到北韓,立刻與臺灣、南韓同樣關心這個議題的公民團體合作,協助他們和平請願。我們與官員會面、接洽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最終成功讓臺灣當局收回成命。

在海上,綠色和平的專案團隊見證非法漁業與過度捕撈。2015年。
在海上,綠色和平的專案團隊見證非法漁業與過度捕撈。2015年。 © Paul Hilton / Greenpeace

KT:亞洲是全球經濟發展最迅速的地區,也面對嚴峻的環境危機,包括氣候變遷、森林破壞、掏空海洋。我們的聲音必須更響亮。2008年,我們的船艦「希望號」展開守護太平洋之旅,偵查到兩艘臺灣遠洋漁船涉及非法捕魚。當時我們在臺灣還沒成立辦公室,無法有效地傳遞海洋專案的訊息。所以我們加快了拓展的腳步,2010年底正式宣布成立東亞分部,以全球視野,有效拓展亞洲的環境保護工作。

臺北,2012年。綠色和平行動成員要求成衣零售商 ZARA「去毒」。
臺北,2012年。綠色和平行動成員要求成衣零售商 ZARA「去毒」。 © Steven Vigar / Greenpeace

Anne:綠色和平的核心精神不會改變,就是當看到環境不公義的事,就要實地見證,並且針對問題源頭,積極行動。剛才一直是你在提問,現在也該輪到我了吧。我的問題是,你認為綠色和平的核心精神是什麼?下一個20年,東亞分部還應該做些什麼?

2013年,船艦「彩虹勇士號」與綠島公館國小的學童一起訴求守護美麗海洋。
2013年,船艦「彩虹勇士號」與綠島公館國小的學童一起訴求守護美麗海洋。 © Steven Vigar / Greenpeace

KT:比起20年前,我們真的像活在另一個世界。綠色和平的 DNA 始終不變,就是「做得到」的精神。我相信,未來我們仍要堅守這種精神,才能阻止氣候變遷加劇、扭轉生物多樣性逐漸消逝,應對更多的環境挑戰。20年後,綠色和平東亞分部會怎麼樣?下一代將生活在怎樣的世界?我們沒有預知未來的能力。但可以確信的是,今天的行動,是塑造未來的關鍵。我很期待目睹那一天到來,並在那之前,與所有盟友,一起創造我們希望看見的未來。

很多臺灣人,像您一樣…

為確保獨立與公正,我們從不接受來自政府或企業的捐款。所有推動環境工作的資源 100% 來自熱心民眾,您的支持對我們無比重要。 我們承諾謹慎使用每分資源,並力行資訊公開透明。您願意加入我們,以幾分鐘的時間,每天 10 元的金額,共同守護我們唯一家園嗎?

我願意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