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促企業提高臺灣再生能源發展與使用,幫助臺灣更快邁向 2050 淨零排放!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估算,若全球要達成 2050 淨零排放,太陽能、風能須佔整體電力 70% 以上,臺灣雖已承諾 2050 淨零排放與 2025 年再生能源發電佔比 20% 的目標,然而,目前臺灣的綠能佔比截至 2021 年 8 月僅達成 5.5%,遠遠不足預期。
減緩氣候變遷分秒必爭,除了監督政府加速落實氣候政策,綠色和平也將持續推動企業發展自發自用的綠電轉型,使企業能及時因應全球供應鏈綠電化的浪潮,同時承擔碳排大戶應負的社會責任。
臺灣一年發電量約 2,800 億度,其中約 5 成電力是由 5,400 家契約容量 800kW 以上的企業使用,千萬家戶的民生用電僅佔全臺用電量不到 2 成。
目前,臺灣近 8 成的發電仍是來自化石燃料,若大型企業可發展自發自用的綠電轉型,即能減少全臺火力發電量、溫室氣體排放與空氣污染,更有助於促成臺灣再生能源發展。
隨著臺灣整體用電量不斷攀升,如何加速能源轉型一直是綠色和平環境工作的重要目標。我們與專業研究團隊合力盤點臺灣十大企業屋頂太陽能發電潛力,同時發起 RE10x10 企業綠電倡議,對有意轉用綠電的在地企業提供無償顧問服務。未來,綠色和平也將透過科學調查、媒體傳播與公眾動員等多元策略,致力創造可使再生能源加速發展的友善環境。
綠色和平於 2020 年 10 月發起「RE10x10 綠電倡議」,輔導臺灣企業採購/建置綠電,目標於 2025 年前使用 10% 綠電。截至 2022 年 12 月已累積 70 家以上企業加入,包含台灣大哥大、屈臣氏、元大金控等跨產業企業響應。
盤點五大傳產集團 43 處廠區屋頂,有七成企業在 2020 年到 2022 年之間,太陽光電系統建置 0%,點出企業普遍存在自用綠電設置不足問題。
發布《經濟部用電大戶條款兩年體檢:五大傳產集團屋頂光電盤查》研究報告,檢視經濟部《用電大戶條款》上路兩年之具體成效。
以群眾力量,推動政府與企業改變。立即連署,或瀏覽我們的相關文章,身體力行,落實永續!
【減緩氣候變遷相關研究報告】綠色和平透過調查、揭露、記錄和追蹤,在報告中檢視臺灣再因應氣候危機下,政府與企業如何立法推行措施,淘汰燃煤發電提升再生能源佔比,我們以科學證據遊說,改變政府政策和企業的經營方針,並致力於提升公眾對於氣候危機的意識與能源轉型的重要性。
都市自己綠-六都再生能源治理評比
臺灣六大都市--- 臺北、新北、桃園、臺中、臺南、高雄,占全臺電力使用的七成,能源要轉型,都市不能缺席。綠色和平將盤點六大都市目前的能源規劃與再生能源發展現況,比較六都能源政策的進步程度;並透過情境分析,計算六都發展再生能源之後,減緩碳排放的成效及預期的經濟效益。報告中也列舉國際先進都市再生能源治理的亮點,透過政策比較和案例分析,提供臺灣都市發展再生能源的參考路徑。
全球暨臺灣燃煤發電不可不知的真相
全球氣候系統正在暖化是個無可否認的事實,其中,經由人為活動所帶來的溫室氣體排放,是造成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根據研究,從2000年到2010年,全球有將近80%的溫室氣體排放增長是來自於燃燒化石燃料,特別是煤炭。鑑於燃煤發電對於環境永續與民眾健康將帶來相當沉重的代價。本報告試圖從二氧化碳排放、空氣污染、水資源消耗、採煤礦地環境等四個面向揭露燃煤發電的負面影響。
2019 臺灣綠色電子製造企業評比
綠色和平評鑑臺灣前十大電子製造業者,在溫室氣體管理與再生能源使用兩大面向的表現,並針對此二面向,以資訊公開、企業承諾、實際成效與倡議行動四項指標作為評比標準,同時將業者參與臺灣再生能源發展的實際作為納入評分考量。
不可承受之重 深澳燃煤電廠健康衝擊評估報告
為揭露深澳燃煤電廠所帶來的空氣污染與健康風險衝擊,綠色和平與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以及中興大學工學院合作,結合空氣品質模擬模型以及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推估深澳燃煤電廠在2025年開始營運後,對於全臺各縣市 PM2.5 年平均增量的影響,以及對人體健康長期性的衝擊。
電子製造業黑成本
為了評估臺灣電子製造業,以及其中用電量最大的台積電,使用燃煤電廠電力對臺灣所帶來的空氣污染以及潛在健康風險衝擊,綠色和平全球空氣污染研究團隊(Global Air Pollution Unit)結合大氣模型與現有的流行病學資料和文獻,推估電子製造業若轉用再生能源、進而降低對燃煤發電需求的情境之下,可減少的潛在健康風險與經濟損失。
企業採購再生能源可行性報告
綠色和平基於鼓勵企業轉用再生能源初衷,現提出《企業採購再生能源可行性報告》,綜合企業可取得再生能源(綠電)方式、臺灣未來10年綠電供應量、對於企業經濟影響分析,並參考電子業用電型態對比各項再生能源發電時間,推估企業可設定的再生能源目標。
奪命空氣:化石燃料的代價
空污來源是什麼?燃燒化石燃料又如何導致空氣污染,為你我健康及全球環境造成傷害?綠色和平東南亞分部發布此報告,評估持續燃燒化石燃料如煤、石油與天然氣而來的空氣污染,對於全球健康的衝擊以及其經濟成本。
興達電廠-健康風險評估報告
臺灣2017年的燃煤發電佔比約為47%,根據資料顯示,臺灣目前有六座燃煤發電廠,其中位於高雄市之興達電廠,為民國60年代,台電為配合南部地區之電力成長需求而規劃興建,為全臺最老舊的燃煤發電機組。其所帶來的空氣污染與健康衝擊,以及政府相關的更新與除役規劃,深受地方關注,本報告呈現興達電廠所帶來的PM2.5之健康風險評估。
臺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現況概要與修法建議
臺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簡稱:溫管法)自 2015 年 7 月上路至今已超過五年,五年來,全球極端氣候事件頻仍,臺灣現行的溫管法已不能應對岌岌可危的氣候變遷狀態,為此,綠色和平針對現行溫管法概況進行全面分析,並提出具體修法建議供政府部會與社會大眾參考。
2030年極端海平面上升對七座亞洲城市之預期經濟影響報告
氣候變遷已不僅止於環境議題,更是全方面影響民生與經濟,綠色和平東亞分部研究推估 2030 年極端海平面上升與風暴潮,可能影響亞洲地區 7 個沿海城市的人口、土地與 GDP;其中臺北市受影響人口約 43 萬、GDP 約 24%。
有效碳定價解盲手冊
碳定價已是世界各地政府達成淨零碳排目標的最有效政策手段之一,2021 年,臺灣的碳定價討論才正要展開,綠色和平整理國際案例期盼提醒臺灣政府應不畏企業壓力,訂出可實際發揮減碳作用的有效碳定價。
全球暖化下臺灣海平面上升和暴潮衝擊分析
運用中央氣候研究組織不同情境的研究結果,透過地理資訊系統的空間分析方法,將不同情境海平面上升狀況和臺灣人口分布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在最不積極減碳情境下,臺灣淹溢面積將高達約 2120.60 平方公里,受影響人數約達 293 萬人。
淨零賽局來臨:國際碳邊境稅臺灣衝擊報告
碳定價制度和碳邊境調整機制被國際視為邁向淨零排放不可或缺的經濟工具,歐盟、英國、美國、日本與韓國都在研擬實施,未來將對臺灣造成何等衝擊?綠色和平出版研究報告,模擬四個情境, 分析各情境下臺灣產値、GDP以及減碳表現為何,希望政府能制定有效碳定價,維持臺灣的國際競爭力。
《經濟部用電大戶條款兩年體檢:五大傳產集團屋頂光電盤查》
2020 年經濟部用電大戶綠電條款上路,規範一定契約容量以上的用電大戶需在 5 年內設置契約容量 10% 以上的再生能源,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綠色和平研究報告盤點五大傳產集團屋頂光電建置情形,檢視用電大戶條款上路兩年之成效是否可確實呼應立法初衷,加速臺灣企業投入能源轉型。
我們是減緩氣候危機的世代! 支持再生能源,低碳生活救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