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新聞稿 氣候
4 mins

2030年將更大旱 政府已知10年卻任憑「旱事」發生

作者: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小組

臺灣自2020年9月起水情吃緊,農、工,民生大受威脅。然而,地方政府早在2012年就應能掌握氣候變遷可能造成的用水缺口,卻無完整治水規劃,任憑臺灣10年來發生3次缺水危機。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劉羿君表示,氣候變遷讓缺水將成新常態,地方政府應宣示氣候緊急,以減碳及長期治水規劃取代開源導向的政策。

氣候變遷改變全球氣候條件,2020年夏季罕見沒有颱風登臺,不過,氣候變遷造成的缺水危機其實早有預警,甚至能提早防範。根據經濟部水利署的《臺灣地區各水資源分區因應氣候變遷水資源管理調適能力綜合研究》指出,若氣候變遷未得緩解,2030年臺灣各縣市將面臨嚴重的缺水問題,其中以臺南市、高雄市的供需缺口最大,每日缺口分別為62、63萬噸。

考量政策可決定供水優先順序,若進一步將高雄市2030年缺水量全數換算成工業損失,相當於每日蒸發新臺幣70.5億元。反之,若將高雄市2030年供水缺口全數由民生用水承擔,每人日用水量需減少60%。

依據經濟部水利署報告呈現2030年供水缺口,綠色和平推估當時工業產值損失。 © Greenpeace

新竹縣市因有全臺產業營收最高的新竹科學園區,缺水造成單位產值衝擊最大,研究指出新竹縣市2030年將日缺20萬噸水,等值每日蒸發57.1億元新臺幣。而耗水量龐大的新竹科學園區,現在單日用水就達15萬噸,也令人憂心新竹縣市2030年的供水能力,是否仍能扛起高耗水的半導體產業需求。

乾旱除了工業生產受損,亦嚴重影響民生及觀光。日前傳出因水位過低導致石門水庫內薑母島居民無法渡船回家,更有戲稱「泳渡日月潭」活動將變成馬拉松競賽。綠色和平4月中旬訪問日月潭伊達邵碼頭周邊業者得知,該區採不定期停水,民宿業者等到訂房卻當天才知停水,只能忍痛送客、損失自負。不穩定的供水對於觀光旅遊業無疑是雪上加霜,且因旱象導致潭面水量減少,遊客乘船遊潭意願低落,對於船家的生意影響尤甚。然而民生用水與觀光用水幾乎重疊,將放大2030年缺水損失。

依據經濟部水利署報告呈現2030年供水缺口,綠色和平推估人均日用水量變化。 © Greenpeace

劉羿君指出,此次旱象明顯影響民生及工業,然而從經濟部報告發布至今近10年,臺灣仍分別在2015、2018、2021年發生3次「旱事」,其中新竹、臺南、高雄更經歷6次程度不一的限水措施。地方政府雖早知臺灣缺水風險,卻無行動,導致如今各行各業及民生一起遭殃,劉羿君也質疑,「這次乾旱是10年前就該發布的緊急警報,地方政府是否因過去乾旱未達限水標準,便僥倖不做長期規劃,非要等到事態嚴重才臨渴掘井!」2012年發布報告至今,地方政府卻長期忽視氣候變遷的威脅。

水資源枯竭已真實影響到人民的居住、生計,即展現「氣候緊急」狀態。綠色和平即日起透過官方LINE帳號發送限量省水馬桶裝置,藉此沉重呼籲,氣候變遷下缺水將成新常態,省水裝置雖能救急,有遠見的政策與調適規劃才有機會減緩氣候衝擊。地方政府應盡速宣示氣候緊急,並落實投資在長期減碳及治水政策之上,而不是只在開源。

延伸閱讀:

相關標籤:

環保行動臺灣環境議題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