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新聞稿 氣候
5 mins

氣候變遷「柚」發危機,未來10年產量落差約4成

作者: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小組

中秋節應景水果文旦柚,受到氣候變遷導致的溫度、雨量極端趨勢影響,未來10年內文旦柚產量可能經歷大幅震盪。綠色和平以歷史資料結合氣候模型推估發現,短期內每公頃產量差距可達約5300公斤、約為近五年平均產量的42%,將直接牽動文旦農最主要收入。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劉羿君指出,這次推估發現氣候變遷對文旦農民的影響顯著,為建立具強制力的減碳及調適政策,地方政府須主動制定低碳自治條例,並要求中央政府挹注地方氣候調適基金,因地制宜面對各地的農業衝擊。

文旦柚適栽緯度與臺灣相符,是少數在全島都能種植的水果,年均產量約為7.4萬噸。綠色和平利用中央氣象局測站資料以及科技部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資料,套入氣候模型推估,發現在最不積極減碳情境下(RCP8.5),臺灣主要文旦柚產區如臺南麻豆、花蓮瑞穗將在未來10年經歷本世紀最大產量震盪。

劉羿君指出,「文旦柚消費集中在中秋節,農民一年一收卻面臨日漸增加的種植風險」。近年來文旦柚的單位面積產量穩定成長,過去5年平均產量約每公頃13000公斤;然而根據推估,在2021至2030年間,因不穩定的氣候因子,柚子的產量可能從每公頃17900公斤,再跌回每公頃12600公斤;隨著文旦柚產量震盪,過少的收穫量會直接影響農民收入,而過多的柚子則可能供過於求、價格崩盤,約42%的產量落差對於消費端及生產端都是一大挑戰。以高麗菜為例,9月批發價格一度衝上每公斤70元,然而今年3月曾因盛產導致價格崩跌至每公斤7元,市場甚至出現2顆5元的賠本售價。

 

推估:六月決定文旦收成

根據綠色和平推估結果顯示,造成文旦柚產量波動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不穩定的6月日低溫」,推估每上升1°C 、主要產區每公頃可能減產790公斤。進一步推估發現,2021至2024年的6月日低溫將逐漸下降,使產量攀升;2024至2029年的6月日低溫卻開始上升,使產量下滑(如下圖)。對比文旦柚生產時程,6月為文旦柚「果實肥大期」,不穩定的日低溫將影響果實發育,繼而影響採收量。

事實上,農作物對氣候反應敏感,除了溫度會影響柚子生產,極端氣候下的乾旱與暴雨也將造成衝擊,過去資料顯示9月若遇上暴雨也影響採收工作。綠色和平實際走訪麻豆與瑞穗,當地農民亦反映「近4年的氣候嚴重不穩定,不應該有颱風時出現颱風,需要梅雨時卻碰上乾旱」,作物的環境和氣候出現變化,農民曆和種植經驗已難以因應劇烈變化的氣候。

劉羿君指出「農耕本是看天吃飯的職業,如今人為造成的氣候變遷正逐漸讓勤懇工作的農民承擔苦果。」農委會8月公布將以每年100億新臺幣的氣候調適基金應戰氣候衝擊,然而卻未指出地方政府使用規劃,可能讓在地農戶無法得到適切協助。綠色和平呼籲地方政府應盡速透過地方自治條例,將氣候政策法制化,管理中央挹注的地方氣候調適基金,並發展在地的農業調適策略、幫助農民評估氣候風險及強化水資源管理等硬體設備,共同應對氣候變遷帶來的農業衝擊。

下載《氣候變遷對台灣農作物影響-文旦柚》全文

延伸閱讀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