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極北之地,完成一場幾乎不可能的音樂會
四位音樂家以冰雕製成的樂器,演奏《海洋回憶》,然而為什麼要在世界的極北之地展開這場冰雪奇緣演奏會?透過樂曲,人們聽見不斷消融的冰所唱出的清澈旋律,然而,更期盼全球領導者能聽進更多的弦外之音,聽見海洋的危機。
我從來沒有想過,在北極,會需要一臺冰箱。
2019年4月,北極的平均溫度已高出過往平均值有8度之多。這裡實在太暖了,要以北極冰塊雕刻而成的樂器來完成這場冰上音樂會,幾乎難以實現。
我們連同四位音樂家與一位冰雕刻藝術家前往北極,要讓冰唱出自己的聲音,唱出作為這個脆弱地區的代表——冰,已是多麼地接近融化與消失。
演出所使用的樂器,是由冰川碎裂下來、但尚未完全融化的流冰所雕刻而成。為了讓這個概念得以成真,光是等待和尋找適當的條件便花費逾一星期的時間。
整個過程,無論對我們或是幾位音樂家而言,都是一輩子難得的經驗。在零下12度的氣溫下,由冰製成的鳴鐘、號角、敲擊樂器和大提琴共奏出一段清澈旋律,要向全球領導者們傳遞一個訊息:在2030年前,需要保護全球至少30%的海洋。
一個欣欣向榮、生機蓬勃的海洋,有助保護我們免受氣候變遷的影響。植物與動物天生會吸收碳。碳存在於鯨魚、各種魚類等生物體內,並會在牠們死亡後,隨著屍體沉沉埋入海床。動物們在海面覓食,並排泄於海洋深處。這樣的生物行徑,驅動了所謂的海洋生物「碳泵」(carbon pump),將碳從大氣中拉回並鎖住於水下(編按:碳可以通過生物傳遞,從海洋表面傳送到深海)。因此,受傷的海洋將使氣候變遷更加嚴峻。
覆蓋冰層的北極,其作用就像是這顆星球的冷氣機,一旦冰層大量並迅速融化,將會加速氣候系統的崩壞。在這脆弱一角所發生的事,正深刻影響著你我每一個人。

在這場冰上音樂會演出之後,樂團的代表Terje Isungset說得相當貼切:「你必須對冰予以尊重,否則它就會碎裂。我們對大自然也應當如此尊重。」
綠色和平船艦「極地曙光號」與「希望號」從今年4月展開為期近一年的遠征,雙雙從首站北極出發,接力走訪七個海洋「地標」,直抵南極,終點站到聯合國總部所在的紐約。沿途進行重要的科學研究,並藉由這些實證,向世界各國領導者展示「建立健全『全球海洋公約』(Global Ocean Treaty)的必要性」。
這是極地遠征的第一站,隨行的科學家「同場加映」北極海冰研究,雲集物理學、生物學及海洋學等不同範疇學者,就北極春季冰層急劇融化現象展開全面研究,藉此了解全球暖化引發長遠的冰川消退,如何影響北極海洋生態,並將於明年發表最終結果。
幕後花絮:地球最北的冰上演奏會
海冰律動餘音裊裊,科學家的研究序曲,同樣期盼有人共鳴。您願意與全球145萬海洋守護者齊聲和應,譜寫北極生之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