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新聞稿 氣候
3 mins

「以核養綠」是真的養綠?還是逃避問題?破解燃煤及以核養綠盲點

作者: 李之安(綠色和平能源專案經理)

除了煤電之外,還有近期再度掀起的擁核勢力。有團體為阻止2025年核電退場,趁隙推出「以核養綠」公投案,以「養綠」為題,卻以許多似是而非的說法不斷攻擊再生能源。

原載於蘋果日報

近日核電紛爭再起,有論者引日本公布新修改的能源政策,其中規劃2030年能源占比,核能將從2016年的2%增加到20%,將其解釋為日本意在「以核養綠」。綠色和平認為[1]這份新能源政策令人失望,不僅無視於福島核災之後,社會上高達七成的民意反核,在減少燃煤發電的力道上也不足,難以減緩氣候變遷,更與國際趨勢脫節。核能與燃煤,顯然拖住了日本能源轉型的步伐,更大大頓挫了發展再生能源的動能。

新能源政策的兩項謬誤

第一,採用高效率燃煤機組只能減低約1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無法減少例如重金屬等因燃煤而產生的空氣汙染。

第二,日本政府無視高漲的反核民意,以及機組安全評估情況和退役時程,使核電規畫充滿高度不確定性。另一個令人擔憂的是,日本近來積極向海外輸出燃煤發電技術,間接增加其他國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與巴黎氣候協議的減排承諾背道而馳,也可能使各國對於減排的努力付諸東流。

政府能源轉型決心在哪?

而在臺灣,政府雖已設定2025年的能源轉型工程,近期卻因為深澳電廠與核四爭議,轉型工作再度陷入空轉。儘管面對社會強烈批評,政府為了護航深澳案,先是搬出「乾淨煤」的說法,又說沒有深澳電廠,備用容量率將會不足,但近日面對擁核團體的批評,卻又澄清說,隨著大林、林口、通霄與大潭等機組陸續上線,臺灣的備轉與備用容量率都可以達到法定標準。護航深澳時說缺電,捍衛非核家園政策時又說沒有缺電,種種前後矛盾的說法,真讓民眾高度質疑政府能源轉型的決心。

「以核養綠」並非擁核人士的真正目的

除了煤電之外,還有近期再度掀起的擁核勢力。有團體為阻止2025年核電退場,趁隙推出「以核養綠」公投案,以「養綠」為題,卻以許多似是而非的說法不斷攻擊再生能源。其中較常見的說法不外乎再生能源昂貴且不穩定,或是臺灣沒有條件發展云云。然而,從綠色和平長期在國際間推廣再生能源的經驗,必須指出這樣的說法是曲解資訊,是為了阻撓再生能源發展,保護核能產業的既有利益。事實上,臺灣絕對有條件發展再生能源,綠能必須加速發展,而不是依附式的成長;更何況當臺灣的擁核人士實際上並沒有「養綠」的意圖,意在打壓,核能只會限縮再生能源的發展空間與動能。

我們必須強調,再生能源利用自然條件發電,對環境衝擊較低,此外,若從整體經濟層面來看,再生能源更具備帶動新興綠能產業發展,創造產值、提高勞動報酬等效益。核能研究所今年發表的研究[3]也指出,綠色能源產業大多涉及新材料、製造與控制等多種領域的應用,除了臺灣已經成熟的太陽光電模組與燃料電池等產業,更可以創造周邊產業的連鎖效應。

臺灣發展再生能源的起步時間已晚於國際,必須加緊腳步迎頭趕上,而不是繼續陷於核能與燃煤的幽靈,畫地自限。為了凝聚社會各界的力量,政府應該堅持非核家園的政策方向,同時,也要主動撤回深澳電廠開發案,讓臺灣的能源轉型能擺脫紛亂的核煤之爭,真正聚焦於綠能發展,迎向新能源時代。

延伸閱讀:


[1] http://www.greenpeace.org/japan/ja/news/press/2018/pr201807031/

[2] https://www.ecofys.com/files/files/ecofys-2016-incompatibility-of-hele-coal-w-2c-scenarios.pdf

[3] 楊皓荃,2018年6月,核能研究所 http://eip.iner.gov.tw/msn.aspx?datatype=YW5hbHlzaXM=&id=MTYx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