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碎的家園:天津大爆炸後續
2015年8月12日,近午夜時分,兩起大爆炸劃破了天津濱海新港區的天空、土地,與原有的寧靜。兩次爆炸威力之強大,相當於引爆24公噸TNT黃色炸藥,爆炸後留下的痕跡,連在外太空都看得見。這一夜,203人喪命。數千人失去家園,不只身體受傷,還伴隨著內心的衝擊與驚恐。

居住在海港城與啟航嘉園兩個社區的居民,距離爆炸地點只有約300公尺,對自己生活在猶如不定時炸彈陰影籠罩下,他們一無所悉。在中國,還有許多地方如同這裡,貯存危險化學物的倉庫就設置在人口聚集的住宅區裡。這也意味著,不定時炸彈可能就在校園、住家或辦公大樓旁。
事故發生後的這半年以來,國外媒體與一般公眾不斷向中國政府施加壓力,要求對這起化學品爆炸意外發佈完整的調查報告,就在農曆新年假期開始的前兩天,中國政府終於發佈調查報告,確認這場大爆炸的起因是由於大規模儲存不安全的化學物品,而瑞海國際物流公司和其他14個政府單位應為其疏忽而造成這起事故負責。
儘管中國在農曆年前發佈了正式調查報告,但為了避免類似的人為災難再度重演,當務之急仍是呼籲中國應盡快將危險化學物品管理的資訊公開透明。不過,對於家園在一夕之間毀滅殆盡的倖存人們來說,他們只能奮力地拼湊,試著重建原來的生活秩序。綠色和平訪談了三個經歷過這場驚天動地災難的家庭,談談這場爆炸意外如何改變了他們,對於未來是否還有什麼想望。
「我以為這是世界末日。」
瑞海儲存化學物品的倉庫發生爆炸時,秦英(化名)正躺床上熟睡,她的家僅距爆炸地點300多公尺,爆炸的衝擊波撼動了她的住所,力量之大將窗戶玻璃都震碎了,玻璃碎片滿覆她的大腿上。
第二次爆炸發生時,她正抱著兒子逃離這棟建築物。回憶起當時的情況,大腿的傷讓她幾乎難以行走,但她說,因為兒子給了她力量,才讓她得以堅持下去。逃到戶外後,鄰居飛飛在一片混亂中為她找到一輛車,載她去看醫生。
秦英說,「對我來說,最珍貴的是鄰居之間,那種彼此互相幫忙的情誼。在現今這個社會要找到如此緊密的鄰里關係不可多得,還好我們還擁有這些。」
「如果有誰知道貨櫃碼頭存放了危險化學物,我們一定會有所行動,改變這個情況。」
爆炸發生當晚,宋先生(化名)在塘沽參加公司三天的培訓,只有父親在家。當他聽到爆炸聲響立即匆忙返家,幸好父親只有受到輕微的割傷與瘀傷。
他說失去家讓他改變了對生命的看法:「從前我總是擔心枝微末節的小事。像是要去旅行了,我會想,誰能在我離家時替我照顧盆栽呢?現在,已經沒有什麼需要照顧的了。」
宋先生說自己是個完美主義者,為了買這間房,事前他做足了功課和研究。大樓還在建造時,他就調查過大樓結構,以確保安全無虞。「我再三檢查、再檢查,我以為這裡是安全的。」
他知道在自家大樓附近有個存放貨櫃的倉庫,卻完全沒想到貯存的是數量龐大的危險化學物。「如果有誰知道貨櫃碼頭存放了危險化學物,我們一定會有所行動,改變這個情況。」宋先生說道。
「爆炸前,這裡是個如此平和的鄰里社區。」
三代同堂的黃志一家人在2013年4月搬進了海港城。黃志描述了當時是如何看上這裡作為新家:「爆炸之前,這裡是個如此平和的鄰里社區。許多年輕人選擇在此組成家庭,青少年在晚上打籃球,年長的人都會在廣場跳舞,孩童也有許地方能嬉戲玩耍。」
如今,這些曾經充滿活力的社區卻宛如是座鬼城。
黃志拿出了一把鑰匙,他說他要保留這把鑰匙作為他失去鄰居的某種紀念物。「現在這把鑰匙用不到了,因為屬於它的門和鎖早已消失不見。我還保留它,是因為它象徵了某種信任。」黃志說道。
他的很多鄰居為了能在這裡安身立命,盡其所能省吃儉用。他說:「我許多朋友甚至用了他們父母親一輩子積攢下來的儲蓄,就是為了搬來這裡。有些人剛搬來時,身上的家當只剩一張床墊,沒有任何其他的家具,是之後才一件、一件慢慢添購。」
您是否也逐漸淡忘爆炸過後,那宛如戰場的駭人新聞畫面?但對於經歷這場人為災難的人們來說,傷痕深深地刻劃在他們心底,復元之日漫漫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