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得慶漁獲紀錄疑點重重 非法漁獲下落不明
專家鑑定結果證實順得慶漁獲紀錄表不實,部份非法鯊魚鰭在巡護船到場搜證時已消失無蹤。公眾關心的審查過程、漁獲流向,以及該船非法轉載的種種疑點,漁業署尚未說明。
【2015 年 9 月 21 日,臺北】國際多名鯊魚專家加上高科技軟體協助綠色和平鑑定臺灣籍漁船「順得慶888號」船上非法鯊魚鰭,發現除了紀錄表上的水鯊外,還鑑定出中西太平洋保育類的黑鯊,以及在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皮書列為瀕危的紅肉丫髻鮫。臺灣學者也從影像中鑑識出已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中附錄二的鼠鯊。專家鑑定結果更加證實該船漁獲紀錄表不實,部份非法鯊魚鰭在巡護船到場搜證時已消失無蹤。順得慶888號雖將被扣押回臺,但綠色和平及公眾關心的審查過程、漁獲流向,以及該船非法轉載的種種疑點,漁業署尚未說明。
參與魚種鑑定的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副研究員何宣慶博士表示:「從照片中可以確定有鼠鯊科及真鯊科等至少三個魚種,絕對不只有水鯊而已。未來在鯊魚物種的鑑定方面應該要更加小心,不要只採信船家單方面的申報記錄,建議漁業署可以建立以鯊魚魚鰭為主的檢索書籍,將有助於保育魚種管理。」
漁業署已認定「順德慶888漁船」違規,確認船上鯊魚鰭身數量明顯不符,顯然有割鰭棄身之實,另外漁船更涉嫌未經核准在海上轉載漁獲,已勒令該漁船停止作業,並在巡護船監護下返臺。但漁業署新聞稿中所稱巡護船在船上找到的非法鯊魚鰭數量,與綠色和平於9/9發現的數量卻有大幅落差。綠色和平專案主任羅可容表示:「巡護船登檢的結果與綠色和平提供的證據不符,下落不明的鯊魚鰭在哪裡?該船過去兩個多月的漁獲被轉載到哪艘船?又供應到哪一個國家?攸關全球漁業市場,漁業署應公開每項調查事證與進度,才能證明臺灣監管的行動力。」
非法漁業是各國極欲消除打擊的重大問題,「順得慶888號」只是遠洋非法漁業的冰山一角,絕非單一個案。漁業管理漏洞是全球面臨的共同問題,並非臺灣的家務事,需要整個區域以至全球一起努力解決。後天(9/23)將在密克羅尼西亞召開的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 (WCPFC)技術及紀律委員會(TCC),屆時包括臺灣漁業署,還有全球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會員,以及綠色和平也將以觀察員身份與會,共同研議漁業管理和加強非法漁業監控等問題。在強大的公眾關注與國際壓力下,漁業署史無前例地已採取初步執法動作,綠色和平肯定漁業署積極調查違法漁船,並樂意與漁業署進一步研議更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期待漁業署展現魄力,未來仍秉持積極態度處理漁業管理問題,保護合法漁業與我們的海洋。
附註:華盛頓公約
全名為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 CITES)。將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在國際間之交易規定,並將物種分列在三種附錄中。
附錄一:有滅種威脅須嚴格管制
包括受貿易影響或可能受其影響而致有滅種威脅之一切物種,此等物種之貿易必須特予嚴格管制(禁止商業貿易,只允許如科學研究的特例),以免危及其生存。
附錄二:族群數量稀少須有效管制
包括目前族群數量相當稀少、雖然不致於有滅種的威脅,但將來有可能滅種。經由貿易管制(物種出口需有相關證明),控管野生族群的數量。
附錄三:特定國家指定有效管制
各國視其國內需要,區域性管制國際貿易的物種。
附表:遠洋延繩釣常捕獲鯊魚種類與瀕危狀態
中文名 | 英文名 | 學名 | IUCN | CITES | 禁捕水域 |
水鯊、青鯊 | blue shark | Prionace glauca | 近危 | ||
黑鯊、
平滑白眼鮫 |
silky shark | Carcharhinus falciformis | 近危 | 中西太平洋
大西洋 |
|
紅肉Y髻鮫 | scalloped hammerhead | Sphyrna lewini | 瀕危 | 附錄二 | 東太平洋
大西洋 |
鼠鯊 | porbeagle shark | Lamna nasus | 易危 | 附錄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