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承受之重!深澳燃煤電廠營運後 15年恐累積逾500件死亡案例
【2018年9月11日】深澳燃煤電廠更新擴建案爭議不斷,政府單位對於深澳燃煤電廠將產生的空氣污染,卻缺乏健康風險評估。為了揭露深澳電廠營運後對臺灣空氣品質及民眾健康帶來的衝擊,綠色和平與臺大公共衛生學院、中興大學工學院進行研究並發布健康風險評估報告,結果發現,深澳電廠2025 年開始營運後,至2040年,將造成全臺累積約576件死亡案例,其中包含約145件早死個案,深澳電廠帶來的PM2.5更將籠罩全臺。
雖然官方不斷強調深澳電廠低污染,但綠色和平的評估報告卻發現,深澳電廠自2025年營運後的15年,全臺將有約576人可能因罹患缺血性心臟病、中風、肺癌及慢性阻塞性肺病致死。若以縣市來看,衝擊最高的前十名排序分別為新北市約198人、臺北市約90 人、桃園市約79人、新竹縣約31人、宜蘭縣約30人、苗栗縣約25人、臺中市24人、基隆市約21人、彰化縣約18人、高雄市約15人。值得注意的是,除臺東縣,全臺每縣市至少有1人的死亡是可歸因於深澳燃煤電廠所產生的PM2.5危害。因此,深澳電廠所造成的健康風險,並不只影響北部縣市,可說是全臺幾乎都暴露在危害之中。
本次發布的深澳電廠健康風險評估報告,是結合「GTx 空氣品質模擬模型」與「健康風險評估模型」,推估深澳燃煤電廠營運後的15年,對全臺各地空氣品質及人體健康的衝擊。報告發現,深澳燃煤電廠排放的PM2.5,不只影響北部,對全臺的空氣品質,都有直接負面危害。北部六縣市中,除了臺北市,其餘如新竹縣,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桃園市PM2.5年平均增量都超過0.2 ug/m3。中部地區六縣市(苗栗縣、臺中市、彰化縣、嘉義縣市、南投縣、雲林縣)的年平均增量則介於0.05μg/m3至0.14μg/m3間,南部及東部地區情況雖較輕微,但PM2.5仍有年平均0.004μg/m3至0.03μg/m3間的增量。顯示深澳電廠的影響範圍之廣,不只是北部縣市承擔,更會對中部已經嚴重的空污雪上加霜。
綠色和平能源專案主任張凱婷表示,深澳電廠對於PM2.5的增量看似不大,但即使是微量增幅,都會造成不可忽視的健康風險。張凱婷強調,燃煤電廠產生的PM2.5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長期暴露在 PM2.5 的環境中,將會提高發生肺癌、中風、心臟疾病、慢性呼吸疾病與氣喘等疾病風險,更可能造成癌症死亡。正因為燃煤電廠所產生的PM2.5的危害重大,各國政府多致力於淘汰燃煤電廠,並加速發展再生能源。
今年三月深澳電廠環差案通過後,在地居民及輿論對燃煤電廠可能帶來的環境衝擊與健康風險屢屢提出質疑,臺電不但未在環評大會提出健康風險評估,行政院院長賴清德還公然聲稱深澳電廠是使用「乾淨的煤」。如今綠色和平與臺大、中興大學合作公布的報告,直接反駁官方低污染、低危害說法,更揭穿政府這半年來不願面對的真相。
張凱婷表示,政府雖然啟動了能源轉型的工程,確立「非核、減煤、發展再生能源」的政策方向,但在此方向下,卻堅持要蓋深澳電廠,使得社會對於政府能源轉型的決心大打折扣。對此,政府應主動撤回深澳燃煤電廠,真正聚焦再生能源發展,才能兼顧環境永續與民眾健康。
張凱婷指出,臺灣長期仰賴傳統的燃煤及核能發電,忽視再生能源發展,直到近兩年才漸有起色。深澳燃煤電廠環差案通過以來,輿論高度關注,核電作為解決方案的說法也被重新提起,使社會陷入「非核即煤」的對立選擇。事實上,不管是核電或煤電都不應是臺灣未來能源的選擇方向,使電力產業從傳統集中式發電,轉向分散式的再生能源,才是能源轉型正軌。
綠色和平再次強調,深澳燃煤電廠更新擴建案有違政府2025 年的能源轉型目標,更將增加臺灣民眾健康風險,政府應該主動撤回,讓臺灣真正朝向再生能源的永續未來邁進。
下載連結:《不可承受之重:深澳燃煤電廠健康衝擊評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