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高雄大林漏油非頭一遭 衛星顯示卸油浮筒仍有外洩跡象
中油高雄大林煉油廠的海上油管滲漏,從22日至今逾一週,綠色和平持續以衛星航照圖的雷達遙測和光學遙測技術監測事件發展,除觀察到大片油污從小琉球花瓶岩,一路移往墾丁地區。26日透過航照圖發現事發的管線仍有疑似漏油跡象。綠色和平要求中油揭露漏油影響程度檢討報告、補救措施與浮筒監測紀錄,確保同一地點漏油不再重演。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劉羿君表示,「高雄大林煉油廠外海油管並非第一次洩漏,相同地點一年內再次發生油料外洩,中油對卸油系統的控管令人失望。」高雄大林煉油廠共設有4座外海卸油浮筒,可日煉40萬桶原油,占中油總煉油產能的3分之2。2020年8月,該廠區同個卸油浮筒發生類似的漏油意外,同樣因風浪過大拉扯油管導致原油外洩,當時亦動用大量人力及物力資源收拾殘局。
綠色和平透過公開的衛星影像數據以漏油時間造成的海上油污範圍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進而繪製海上油膜的影響範圍。數據分析過程中主要使用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Sentinel-1 衛星於6月23日和6月26日的雷達影像及Sentinel-2衛星於6月24日的光學影像。如下圖。
衛星航照圖發現事發的卸油浮筒周遭約20公里,6月24日、26日仍飄散著疑似油污的物質。對此,中油發言人張瑞宗30日透過電話回應表示,「針對24日、26日疑似漏油的衛星影像,海保署也有相同判讀,因此中油已依高雄市海洋局、海保署指示,偕同主管機關前往確認,目視沒有發現漏油。」
漏油對海洋影響甚鉅,綠色和平呼籲中油應即刻成立專家小組調查此次與去年事發原因、調查生態影響,並公開檢討報告、建立完善處理機制,包含未來必須納入衛星影像作為除污範圍參考,將再次漏油的機率降至最低,也避免有漏網之「油」。
劉羿君強調,「每次漏油都可能耗損大量資源且影響海洋生態,此次外洩令人擔憂影響高雄、屏東沿岸藍碳生態系與產卵季綠蠵龜覓食」,中油身為累犯,必須公開油污範圍以及清除工作進度,並竭盡一切努力清除所有油污。同時,綠色和平已聯繫海洋保育署告知訊息,海保署應善盡保護海洋的職責、監督中油落實清除責任。
「漏油最好的防治方法就是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中油必須加速轉型腳步,幫助臺灣走向零碳經濟」,劉羿君表示,此次油料外洩再次提醒臺灣,減少使用化石燃料不但助益減緩氣候變遷,更保障珍貴的海洋及沿岸生態系免於遭受飛來橫禍。
※小琉球空拍影像提供 蘇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