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持續監督六都再生能源發展 綠電占比竟低於全臺平均
臺灣六都再生能源發展趕不上用電成長量,地方發展氣候治理必須積極面對。
在對抗氣候危機的浪潮中,各大國際城市積極投入再生能源發展,加速朝淨零碳排目標前進。綠色和平今(1)日發布《2021都市自己綠—六都氣候行動盤點》報告,分析國際案例並更新六都再生能源發展現況,指出六都再生能源電力占比低於全臺平均,其中臺北市、新北市光電政策與執行改善空間仍大。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張皪心呼籲臺灣六都疫情中的氣候行動不可中斷,應發揮地方自治力將減碳目標列入地方法規,制定並推動相關政策,才能趕上國際城市減碳腳步。
「面對氣候緊急,碳排放佔全臺七成的六都責無旁貸」張皪心指出,揮別高碳排能源,提升再生能源與能源效率成為國際間重要的減碳策略之一,繼2019年《都市自己綠-六都再生能源治理評比》《2021都市自己綠—六都氣候行動盤點》從用電趨勢、再生能源累積裝置量與發電占比等面向檢視過去2年「都市自己綠」執行成果。
報告指出能源消耗高的六都用電量占全臺七成,2020年六都用電量排名依序為臺中市、高雄市、臺南市、桃園市、新北市與臺北市,臺南市今年首度進入用電量前三名。其中,臺中市是近五年用電量成長最大的都市,年平均用電成長率4.21%遠高於全臺平均1.23%。
再生能源發展方面,2016年至2020年六都以太陽光電裝置量的成長最為顯著,共增加2016.36 MW的裝置容量(成長率為 571.1%),其中累積裝置量臺南市為全臺最高 (959.43MW),其餘依序為高雄市 (635.49MW)、桃園市(347.91MW)、臺中市(343.09MW)、新北市 (49.43MW) 和臺北市 (33.67MW)。
整體而言,六都再生能源總裝置量雖占全臺接近5成,但因用電量龐大,導致六都再生能源電力占比皆低於全臺平均3.56%,顯示六都再生能源仍具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2020年六都再生能源電力占比,以臺南市最高 3.20%、高雄市次之2.45%、桃園市第三 2.38%。臺中市、新北市分別為 1.61%和 1.07%。臺北市最低僅 0.25%。桃園市因再生能源成長趕不上用電成長,電力占比排名自2019年第一退居第三。
報告分析相較於水力、風力發電,屋頂型太陽光電造成的環境衝擊與開發成本較低,是地方政府較易透過都市自治手段推動的再生能源。根據先前研究顯示,臺北市和新北市的屋頂光電潛能分別為270MW和596MW.然而2020年裝置量僅有33.67MW和 49.43MW,顯示相關政策推動有待改善。
張皪心指出「六都能源轉型起步雖然緩慢,不過地方首長對氣候議題的重視正在發揮正向作用」,新北市、臺中市和臺南市在綠色和平倡議下簽署氣候緊急並提出城市永續發展策略,後續亦表態支持中央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如臺南市長黃偉哲承諾要在2030年前再生能源裝置量達4.5GW,可望使都市住商用電達到淨零碳排。
「氣候變遷衝擊不會因疫情而消失」,張皪心以首爾及洛杉磯為例,兩座城市透過宣示氣候緊急狀態及明定減碳目標,在疫情尚未退去時已提出兼容經濟復甦與低碳轉型的政策規劃,以多元化資金和專責單位推動永續低碳業務,並且以廣納公民參與為前提,建立監督與修正機制,全面提升氣候治理的積極程度和自主性。
報告全文瀏覽 (或點此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