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新聞稿 氣候
4 mins

IPCC AR6權威氣候報告出爐 綠色和平:須守住1.5 °C升溫臨界值

作者: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小組

AR6報告強調,從物理角度來看,1.5°C 目標是可以達成的,但前提是快速削減碳排放,使碳排放量達到淨零甚至更多。臺灣應加速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入法,並推動地方政府、企業積極減碳行動。

集結全球權威氣候科學家,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今提出之第六次評估報告(AR6),以科學數據佐證人類活動影響著氣候變遷,指出目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為200萬年來最高(410 ppm),正加劇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機率和強度。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張皪心指出,AR6報告點出控制升溫1.5 °C仍無法避免正在發生的氣候危機,像是極圈融冰、更多極端天氣事件等,因此積極削減碳排放、守住1.5 °C至關重要,臺灣必須以2050年前達成淨零碳排(Net zero)為目標,避免更多民眾的生命與財產安全受到威脅。

張皪心強調,AR6警告人類面臨決定性的時刻,並更嚴謹地呼籲全球政府與企業不能再漠視氣候危機,碳污染正助長比過去更猛烈的極端天氣事件,「我們必須秉持『污染者付費原則』,累積資源挹注更多政府的調適工作,在旱澇交替等氣候衝擊下捍衛脆弱族群的權益」。臺灣各地在過去一年已經歷了不同程度的乾旱和淹水,中央與地方政府須透過AR6 的趨勢評估氣候緊急狀態,加速氣候行動與綠色基礎建設。

距離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AR5)的8年間,出現更多溫室氣體排放、極端氣候事件以及逐漸減少的碳預算(Carbon budget)。與此同時,越來越多全球串聯的青年氣候行動、金融業持續撤銷化石產業融資、再生能源的技術突破,以及全球氣候訴訟的成功案例,守住升溫1.5°C和目標2050年淨零碳排成為全球共識;臺灣政府也必須盡快將淨零碳排列入《溫管法》修法目標。

在歐洲中部時間8月9日上午10點(臺北時間8月9日下午4點)發布的IPCC第一工作小組第六次評估報告(WG1/AR6),以科學研究針對過去、現在、未來的氣候與背後成因提出進一步分析。部分摘要如下:

  • 2011~2020年全球地表溫度相較工業化前水平(1850~1900年)增加約 1.1 °C。目前的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至少是 200 萬年來最高(410 ppm)。
  • 自從上一份評估報告 以來,全球地表溫度強烈地變暖。過去五年(2016~2020 年)是自 1850 年有紀錄以來最熱的年份。
  • 海平面上升和冰層流失的速度加快。目前海平面以近3000年來最快的速度上升中,相較於1901~1971 年,目前海平面上升速度增加 2 倍。
  • 極圈冰層流失更快,若以2010~2019 年期間與 1992~1999 年期間相比,格陵蘭冰蓋的平均流失速度增加 6倍、南極冰蓋的平均流失速度則增加 3 倍。
  • 更多科學證據歸因溫室氣體排放和極端氣候的關聯性,特別是極端降雨、乾旱、熱帶氣旋和複合極端事件(乾燥/炎熱天氣與野火事件)等。

報告中指出,即使全球成功守住1.5 °C臨界值,仍可能發生某些前所未見的極端天氣事件,部分長期的變化,包含全球冰層持續減少、海平面上升和海洋的多項改變(海洋暖化、深海酸化與脫氧)。然而,未來的碳排放量仍顯著影響上述變化的規模和速度。報告強調,從物理角度來看,1.5°C 目標是可以達成的,但前提是快速削減碳排放,使碳排放量達到淨零甚至更多。

綠色和平強烈呼籲全球即刻採取行動,為不可避免的衝擊做好準備,目前全球減碳進程顯然不足以阻擋氣候變化的衝擊;回到臺灣,將2050淨零碳排目標入法已刻不容緩,唯有透過法律約束,同時推動地方發展實質氣候政策,臺灣才能跟上全球氣候治理步伐,在氣候危機當前盡一己之力。

註:
IPCC AR6報告共分為3個工作小組,第一工作小組(WG1)在8月9日依據氣候物理科學基礎評估現行狀況,陸續將發布氣候衝擊調適與脆弱度、氣候變遷的減緩及綜合報告;所有報告預計在2022年10月發布完畢。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