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新聞稿 減塑

綠色和平登上石化運輸船 聲援全球塑膠公約

作者: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

正在韓國釜山進行的聯合國全球塑膠公約最終談判進入最後階段,綠色和平國際間的行動人士登上了一艘正在從南韓裝載有毒塑膠化學品的運輸船,並呼籲各國政府,抵制化石燃料與石化產業的干涉,確保公約內容減少塑膠生產量。

【2024年11月30日 韓國大山】正在韓國釜山進行的聯合國全球塑膠公約最終談判進入最後階段 (1),綠色和平國際間的行動人士登上了一艘正在從南韓的韓華道達爾能源(Hanwha TotalEnergies)工廠裝載有毒塑膠化學品的運輸船。行動者呼籲各國政府,抵制化石燃料與石化產業的干涉,確保公約內容減少塑膠生產量,因為按照目前趨勢,塑膠生產量到2050年將增加三倍。

行動者戴上了防護裝備,從綠色和平的彩虹勇士號(Rainbow Warrior)上駕駛充氣艇登上名為Buena Alba的運輸船,在船桅上架設攀爬設備,並用可清洗的顏料,在船側寫上 “Plastic kills “(塑膠致命)的字樣。這艘96公尺長的Buena Alba(32)正在裝載由化石燃料製成的塑膠主要原料,丙烯。(2、3)

根據綠色和平最近的一份報告,日本、臺灣及此次會議的主辦國南韓的石化產業,在推動塑膠污染和氣候危機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韓國、臺灣、日本三地的初級塑膠聚合物產能每年可達4,199萬噸(Mt),推估因此可產生碳排放相當於99.93百萬公噸二氧化碳。其中,臺灣的台塑石化(Formosa)和韓國的樂天(Lotte)在三地塑膠總產能各佔約10%,分別擁有449萬公噸和430萬公噸的產能(4)。

報告中也揭示,南韓的塑膠產能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與日本和臺灣的總和相當,顯示塑膠減產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緊迫性。

綠色和平首爾辦公室專案經理 Mikyoung Kim 表示:「南韓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中人均塑膠廢棄物產量最高的國家,也是全球石化產業的第四大生產國。南韓政府應該傾聽希望終止塑膠污染的民眾聲音,不應讓企業利益凌駕於公共利益之上。此次在釜山舉行的全球塑膠公約第五次談判會議(INC-5),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機會,現在是南韓與世界一同作出正確選擇的時候。」

來自臺灣的行動者 Ash 表示「全球塑膠公約正在釜山舉行,我們在此行動,希望讓各國領導人看到全世界的人民要求減塑的聲音,也希望各界關注東亞的減塑進程。臺灣的塑膠產能還是很大,讓我們在區域間的減塑進度格外重要,政府和企業都要投入減少塑膠生產才能解決塑膠污染。」

此外,談判會議期間也有一份由國際環境法律中心(CIEL)最新發佈的分析報告。報告指出,有超過220名石化產業的說客參與了釜山的最終談判,創下歷史新高。包括陶氏化學(Dow)和埃克森美孚(Exxon)在內的大型石油和天然氣公司,以及石化生產國等,在過去的公約談判中佔據了主導地位,並積極遊說將減少生產排除在公約之外。

來自英國綠色和平的行動者 Alex Wilson 表示,「我們今天直接採取行動,阻止這批塑膠原料的運輸,想讓世界領導人聽到來自全球數百萬民眾、科學家和企業的聲音,要求削減塑膠生產以終止塑膠污染,」

在此次談判中,支持在公約中納入「減少塑膠生產」的聲音十分強烈。周四(28日),一項跨區域的新提案被提出,制定全球塑膠生產減產目標,得到了87個國家的支持(5)。此外,由全球350家企業組成的新聯盟「無塑先鋒」(Champions of Change)則進一步呼籲連結塑膠減產與氣候承諾。

綠色和平全球塑膠公約談判團隊負責人及美國綠色和平減塑專案負責人格雷·福布斯(Graham Forbes)表示:「我們正處於談判的最後關頭,我們敦促世界領導人抓住這個決定性的時刻,扭轉塑膠危機。各國必須同意減少塑膠生產,以保護人類健康,避免氣候災難,並促進真正的循環經濟的投資。一份無法解決塑膠生產問題的公約將是一場失敗,這應該是所有致力於結束塑膠污染危機的政府必須要避免的結果。」

註釋:
【1】全球塑膠公約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政府間談判委員會(INC-5)會議於11月25日開始,預計於12月1日結束。
【2】Buena Alba運輸船正裝載丙烯,預計將用於塑膠生產。
【3】行動人士包括墨西哥的Sam Rodriguez、英國的Alex Wilson、臺灣的Ash、以及德國的Jens。
【4】綠色和平臺日韓三地塑膠報告
【5】聯合國決議提案文本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