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氣候
3 mins

12年國教納入氣候變遷 全面融入各科教學

作者: 綠色和平特約記者 張語羚

過去學校課程只有地球科學、地理談到「氣候變遷」,新版108課綱企圖將氣候變遷可能涉及的社會、文化各領域一同納入討論,建立學生跨領域思維。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簡稱108課綱)已經在108學年度正式上路,值得注意的是,氣候變遷議題不再只是自然學科的一部分,而是包含在19項重要議題之中,並且採「融入式教學」方式,結合自然、社會等各領域,展現氣候變遷牽動各層面,而不僅是單一學科的知識。

氣候變遷無所不在 全方位議題

「希望透過教育,讓氣候變遷主流化。」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葉欣誠指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2010年發布氣候變遷教育(CCE)作為永續發展教育(ESD)的架構、 策略與行動方案,並設定增能、氣候變遷主流化、脈絡建構3大目標。

葉欣誠分析,提升能力並推動氣候變遷主流化,這與性別主流化、人權主流化無異,換言之,氣候變遷無所不在,同時建構正規教育與社會之間的連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希望在教育中落實此3大目標,以永續發展的思維看待氣候變遷,「這不僅是自然科學的議題,而是全方位的議題」。(延伸閱讀:上萬名科學家連署 氣候緊急宣言為地球拉警報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環境及防災教育科科長高志璋指出,108課綱中的19項重要的議題都沒有固定的授課時數,不過同樣有議題課綱,目前教育部正在請專家撰寫氣候變遷相關補充知識,也期待教學現場的老師們可以分享教案,並將上傳至教育部綠色學校夥伴網,有興趣的老師都可以上以利其他老師備課。

先導學校試推課程 結合SDGs目標

事實上,19項重大議題中的「環境教育」包含5大項目:環境倫理、永續發展、氣候變遷、災害防救、能源資源永續利用,目前氣候變遷比起其他主題,較少列為中小學的校本課程。

高志璋指出,108課綱上路第一年與葉欣誠教授合作,已遴選3所學校作為氣候變遷教育先導型學校,而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的議題,已不僅止於對生態環境的衝擊影響,可能擴及經濟、社會的層面,包含碳中和、碳交易、氣候風險評估等新興議題;面對全球重大的氣候變遷議題,期望儘快完成課程發展模式的研究,讓氣候變遷成為更多中小學的校本課程。

108年度氣候變遷教育先導型學校分別為臺北市私立中山小學、新竹博愛國中、臺中市私立明道高中,高志璋表示,氣候變遷課程先在3所學校試辦,逐步將氣候變遷落實在各領域的教學中,過去環境教育的課程融入,包含讓學生透過英文介紹生態、環境、社區等,以數學計算垃圾量、電費、水費、人均耗電及用水等,未來期望氣候變遷也能融入各領域教學中。

目前氣候變遷先導型計畫才剛上路半年,葉欣誠說,初步推動方式是1個氣候變遷教學模組包括4個教案,而整個模組至少對應到5個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且分屬經濟、社會、環境領域。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聯合國基於積極實踐平等與人權,規劃出3大面向、17項永續發展目標,包含提供優質教育、落實性別平權、人人可負擔的永續能源、負責任的生產消費循環、氣候變遷對策等。

葉欣誠認為,唯有如此推動,才能全方位橫跨經濟、社會、環境,更全面地思考氣候變遷,顛覆傳統節能減碳、少吃肉多吃蔬食、隨手關燈等思維,同時,各個學校也可以在模組中融入在地議題,因為氣候變遷已經是全球在地化的問題。

葉欣誠期望,透過氣候變遷教育先導型學校的推動,逐步在教學現場落實氣候變遷現實面議題,學生必須理解到,地球距離升溫2℃僅剩20、30年,且國際社會在氣候談判上,首先維護的是各國的政治、經濟利益,大國必須做出承諾,否則像是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等,成效就會打對折。(延伸閱讀:全球碳排放太高 聯合國碳排差距促年減少7.6%

https://www.facebook.com/greenpeace.org.tw/videos/494380488181764/?__xts__[0]=68.ARCtDXvRkR9VY39nvJTFaT8lkn_CeUMZUBAymCKu_dLR0OHMVSBziJ0z_EKprxYXh67MRXeQWdjvamSvxC16nIUIkXMwZXWefbTKJKQbflPsUn-vvtDrlUpXhQu6Ffmc2jAgdC7cNerItMFNHeQvtqqoOB-CdyRmzwPANUFmg8GNlaSzdpEujZUPSIRkEXoApG1ZrGyaXZi_ybRlhDZ74X9wA4XOm4NeayVaXeIEzLGNhS3pD5RLnxHCpkaJgx6KYsNZXApBsLkSmMA3jJZ3Fjxu4Ulo88YSXkfSqpt_e2c-wP5Ey-SqayPDaCHNKOfE_G3xObaPr7sRpaUhBNY8Wq-7n2Puf_R3pzvtpQ&__tn__=-R

掌握氣候變遷全貌 減少學生負面情緒

過去談到氣候變遷,普遍認為是歸類在自然科學領域,不過葉欣誠說,氣候變遷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是經濟、社會、環境的全方位議題,社會科領域的老師也許可以透過模擬氣候談判,在教學現場引導學生思考氣候變遷議題,深入了解各國立場、法律、國際條約等,分析氣候變遷的問題及各國應對方式等。

不過葉欣誠也坦言,氣候變遷有門檻、先備知識多,多數老師必須不斷精進相關知識,再者,教學現場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建構也很重要,因此如何避免談論氣候變遷危機時,讓學生產生過多的負面情緒、無力感,而是走向盡力改變世界這條路,這是老師們的重要課題。

氣候變遷是以議題融入方式於課綱中,葉欣誠期望未來是由下而上,並且遍地開花,越來越多學校願意將氣候變遷列為學校的校本課程,讓臺灣的學生們了解氣候變遷的全貌。

推展環境教育 綠色和平從不缺席

綠色和平每年舉辦的綠.日子(Green Day)為民眾示範如何將減塑、創能納入生活的一環,透過街頭倡議、舉辦工作坊、校園講座等方式,分享減緩氣候變遷、海洋保育、落實減塑等環保議題。未來綠色和平將持續結合重點專案投入環境教育,從這一代就為下一代守護地球。

由16歲瑞典學生Greta Thunberg所發起的捍衛氣候行動(Climate strike),隨著日趨加劇的氣候危機,2019年引發全球響應,臺灣青年學子也挺身而出在校園、臺北西門町鬧區、甚至3位總統候選人的競選總部,以短講或遞交冰雕等方式,傳遞年輕一輩亟需當權者因應氣候危機的訴求。

Green Day綠.日子活動現場向小朋友說明無塑生活的重要性。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