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塑膠微粒?——正在影響食安、健康的它
微塑膠(或塑膠微粒)是人類看不見、也不熟悉,卻也是正在危害著食品安全、人體健康的存在。至今已經有國內外的研究指出魚類、貝類等我們常食用的海鮮含有塑膠,甚至人類的排遺物中也有微塑膠!別再讓塑膠影響人體,就先從了解這些什麼是微塑膠、它們又是從哪裡來的了解起,再從生活中減少塑膠使用!
文章目錄
什麼是塑膠微粒?
微塑膠 (Microplastic),被廣泛稱為「塑膠微粒」,但不僅限於「顆粒」形式,而是指直徑或長度少於 5 毫米的塊狀、細絲或球體的塑膠碎片。它們可以是「原始」,指本身被製造成該體積,例如其他塑膠製品的顆粒原材料;或是「次生」,指因暴露於風、浪和紫外線下而分解或變形的塑膠碎片。
自然環境中有微塑膠?又來自何處?
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簡稱 IUCN) 的調查報告,微塑膠造成的污染遠超過我們想像。危害海洋的塑膠問題中,家用及工業排放的微塑膠佔 15%-31%,比大型塑膠製品降解分裂後造成的污染更甚。
依 IUCN 統計,35% 的微塑膠污染來自合成纖維,也就是說,我們光是洗衣服,就會讓塑膠纖維釋放到自然環境中。單就歐洲和中亞的數據推估,清洗衣服釋出的微塑膠纖維,等同每人每週往海洋丟棄 54 個塑膠袋。
微塑膠正透過食物鏈危害人類健康
在綠色和平臺北辦公室 2018 年的海域微塑膠分佈調查中,發現基隆海域的塑膠總量最多,微塑膠最高達近 79 萬個,而這些「微塑膠」容易和浮游生物聚集,當海洋生物將浮游生物吃下肚,微塑膠就會因此進入生物食物鏈,人類若將這些海洋生物料理成美味的海鮮,就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讓微塑膠進入體內、危害健康。
「微塑膠」因為體積小,常被海洋浮游生物或貝類誤食,而累積在海鮮裡的塑膠通常還夾雜著許多有毒物質,經由食物鏈,毒素放大並累積在中高階掠食者的體內,衍生出更多嚴重的生態和環境污染問題,也間接影響人類的健康。
且根據了解,這些塑膠含有的有毒物質可能會干擾人類的內分泌、生殖系統,甚至可能致癌。
研究證明人類排遺物中也有微塑膠
維也納醫科大學 (Medical University of Vienna) 也曾研究過來自 8 個不同國家的成人糞便,發現樣本中都含有微塑膠,其中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 (PET) 和聚丙烯 (PP) 含量最高,廣泛用於蔬果包裝、寶特瓶等食品包裝。
全球海洋可能有 50 兆片塑膠塑片!
在 2019 年,綠色和平船艦「希望號」與多個團隊合作之下,在海洋面積佔全球前五大的馬尾藻海(Sargasso Sea)採集樣本並分析,發現單一個樣本中,就含有 1,298 塊微塑膠,濃度比太平洋垃圾帶還高!
了解更多關於綠色和平在馬尾藻海的調查:塑膠微粒紛飛,海龜的黃金藻林歷險記
在 2016 年實地調查時也發現,英吉利海峽拖網船的漁獲樣本中有 36.5% 的魚體內含塑膠,而 121 種來自地中海中部的魚類中,則發現 18.2% 的旗魚、大西洋黑鮪和長鰭鮪的樣本中含有塑膠碎片。
想更了解自己所吃下的海鮮嗎?推薦你閱讀這份報告:《海鮮中的塑膠》
不想再吃微塑膠,能怎麼做?
綠色和平在馬尾藻海研究團隊的調查指出,這些海洋中的塑膠污染主要來自一次性的塑膠瓶和塑膠包裝,包含像是瓶裝水、瓶裝飲料、零食袋、食物的塑膠包裝等。
綠色和平在全球多個辦公室都要求當地零售通路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包裝,臺灣辦公室也針對超市、超商、量販店提出減塑的訴求,包含全聯、家樂福、統一超商、全家便利商店等九個龍頭零售企業,希望企業負起對環境的責任,改善塑膠污染問題。
超市減塑,誰當先鋒?
臺灣的超市中平均近 80% 的商品被塑膠包裝,綠色和平與廣大的支持者呼籲九大零售企業減塑,提供消費者無塑的購物空間。
面對嚴重的海洋塑膠危機,我們希望看到臺灣零售企業實踐減塑!現在就加入「超市減塑」連署,讓臺灣邁向無塑!連署支持源頭減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