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減塑
3 mins

數一數你有幾套環保餐具?想落實環保,重複使用才是關鍵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新型冠狀肺炎疫情蔓延,許多人為了衛生考量、避免群聚,選擇外帶、外送服務、請餐廳提供免洗餐具。但在防疫的背後,卻潛在塑膠垃圾暴增的隱憂。也許在戴口罩、勤洗手之餘,拿出您個人的環保杯、碗、筷、吸管、購物袋,會是更好的選擇。

保溫杯、食物袋、保鮮盒、不銹鋼碗,玲瑯滿目的環保產品,您收藏了幾個?
保溫杯、食物袋、保鮮盒、不銹鋼碗,玲瑯滿目的環保產品,您收藏了幾個? © Patrick Cho / Greenpeace

近年來為了響應環保與減塑,許多人開始購買環保餐具,從飲料提袋、個人隨身杯到食物袋,玲瑯滿目。然而在消費之後,也許可以進一步思考,每樣物品從生產到銷毀,其實都會消耗資源,就算號稱環保的產品,若不確實使用,當初想要實踐環保的初衷也無法達到。

塑膠的問題:回收不是解方

塑膠充斥生活各個層面,尤其食品包裝用量驚人。
塑膠充斥生活各個層面,尤其食品包裝用量驚人。 © Diane Dai / Greenpeace

研究發現,塑膠製品其實難以回收,而且全球從 1950 年製造的塑膠產品,至今有超過 90% 沒有被回收。由此可見,若只仰賴回收,完全無法趕上塑膠被製造出來、使用與丟棄的速度。另外,許多產品看似容易回收,其實不然,例如紙杯和便當盒,大部分都添加了塑膠淋膜材質,需經過清洗與去除等程序,耗費人力且增加回收處理的成本,因此容易造成回收業者接收意願不高,回收物資最終進入焚化爐的現象。

熱食常以塑膠材質包裝,雖然方便,卻往往無法回收,最終進入焚化爐或掩埋。
熱食常以塑膠材質包裝,雖然方便,卻往往無法回收,最終進入焚化爐或掩埋。 © Diane Dai / Greenpeace

另外,塑膠瓶分解需花費數百上千年,也因此過量的塑膠會成為地球的大問題。事實上,塑膠的分解並不是消失,而是成為更微小、更難發現的污染物-─ 微塑膠。微塑膠已廣泛出現在自然環境中,包括空氣、土壤、海洋,不僅食物鏈也受到污染,甚至影響生物的健康。

大量塑膠進入自然環境,甚至成為微塑膠出現在空氣、土壤、海洋中。
大量塑膠進入自然環境,甚至成為微塑膠出現在空氣、土壤、海洋中。 © Greenpeace

由於塑膠對環境與生態造成嚴重負擔,似乎已被貼上「邪惡」的標籤。事實上,塑膠袋的發明者,瑞典科學家Sten Gustaf Thulin的兒子曾經聲明[1],父親發明塑膠袋的初衷,是要減少紙袋的使用,進而減緩伐木需求,拯救森林,而塑膠袋原本是設計要重複使用的,因此塑膠材質並非罪魁禍首,人類如何選擇使用,才是改善環境的關鍵。

環保產品買多了,也是種浪費

玻璃容器是減塑的熱門產品。
玻璃容器是減塑的熱門產品。 © Dennis Reher / Greenpeace

許多人為了避免製造塑膠垃圾,開始購買標榜環保的產品,近年來更是推陳出新,充滿設計感。環保產品風行的初衷,是為了減少用過就丟的習慣,但已購入的產品若沒有善盡功能,只會讓看似環保的行動效果打了折。

購買熱食常使用不鏽鋼碗填裝,不僅衛生又好清洗。
購買熱食常使用不鏽鋼碗填裝,不僅衛生又好清洗。 © Jung Park / Greenpeace

矽膠食物袋、不鏽鋼或玻璃容器、竹製吸管、隨身杯、便當盒,盤點一下,您買了幾個?在追求環保行動的同時,是否無意間過度消費?由於製造環保產品也是需要消耗資源的,光是隨身杯的零件就包含矽膠、玻璃或是不鏽鋼,需經過煉鐵、吹製或鍛造等工序。

2019年11月6日,綠色和平德國辦公室行動者響應「全球重複填裝日」(Global Refill Day),用環保餐具裝食物,減少塑膠垃圾。
2019年11月6日,綠色和平德國辦公室行動者響應「全球重複填裝日」(Global Refill Day),用環保餐具裝食物,減少塑膠垃圾。 © Martin Storz / Greenpeace

英國政府曾經做過研究[2],以當地使用的不同購物袋為例,棉袋需使用131次,否則對氣候變遷的影響不會比傳統塑膠袋少。這份報告也說:不管是什麼材質,要減少環境衝擊,最重要的就是使用越多次越好。

棉布袋也要重複使用才能真正做到環保。
棉布袋也要重複使用才能真正做到環保。 © Martin Storz / Greenpeace

根據綠色和平與北京清華大學的研究[3],重複使用餐具10到20次左右,碳排或耗水都會比一次性餐具更環境友善。環保產品的設計是為了便於重複使用的,不想讓使用者僅用一次。

改變生活習慣 轉念做環保

簡單生活,重複使用已擁有的物品,也是一種環保行動。
簡單生活,重複使用已擁有的物品,也是一種環保行動。 © Chong Kok Yew / Greenpeace

由此可見,擁有環保產品固然好,但若要真正達到效果,最終還是取決於使用的人,培養重複使用、珍惜資源的習慣。常有人提起斷捨離,環保行動也應是如此,與其購買,不如讓更多人知道並改變觀念,簡約生活、夠用就好。

邀請您讓環保選擇成為生活習慣,也許不像極簡主義者(minimalists)一般身無長物,但減少欲望跟消費,從觀念上改變,也已是一種環保行動。

推動減塑的路上,需要您的加入!

全球減塑意識日漸提升,在臺灣,綠色和平積極倡導減塑,督促政府與零售業提出減塑政策和計畫。我們成功推動禁用塑膠柔珠產品,推動47場無塑園遊會及無塑馬拉松,更與在地環境團體和環保署共同成立「海廢治理平台」,推動並實施減塑政策和計畫。減塑專案需要您的支持,幫助推動倡議工作,一起從企業端、公眾端、教育端,促成無塑未來及早實現。

附註:

[1] BBC: "Plastic bags were invented to help save the planet"
[2]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supermarket carrier bags: a review of the bags available in 2006
[3] 綠色和平北京辦公室:奶茶一時爽,丟棄填埋場:一次性塑料杯背後的秘密

延伸閱讀: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