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氣候
3 mins

疫情兆元紓困方案納環境永續 為氣候危機超前部署

作者: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 張皪心

※看更多【疫情與環境系列】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行政院計畫以「兆元」預算挹注受影響產業,其規模佔今(2020)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的一半;當我們著眼過去4個月的損失,也必須為後續的經濟振興儲備足夠能量。

※ 原文刊登於風傳媒

新冠肺炎(COVID-19)使得臺灣及全球經濟受創,行政院規劃紓困方案金額高達新台幣1.05兆元,試圖以大規模的紓困方案替臺灣渡過疫情危機,但是危機能否成為轉機,幫助臺灣走向更永續的未來,則考驗著決策者的遠見。疫情終會過去,政府致力於紓困振興時,仍應鼓勵企業貼近永續發展,像是加強建設再生能源設備、促進企業能源轉型、培養低碳產業勞動力,既能促進就業機會,同時確保2025能源轉型能夠如期達標。

人為過度開發的地球環境,因為新冠肺炎獲得暫時的喘息機會,亦凸顯社會經濟發展與自然生態須取得平衡的重要性,也因此現階段紓困方案必須同時著重環境永續與社會公益。美國剛發布「史上規模最大」的紓困草案(Coronavirus Relief Bill),歐盟也正如火如荼討論如何動用歐洲穩定機制(European Stability Mechanism)的救助基金,藉以減輕新冠肺炎所帶來的經濟衝擊。然而憂慮政府紓困方案過度短視,包含綠色和平在內、超過400個在地與國際組織共同連署聲明,要求全球政府考量「公正轉型」,將人民的經濟紓困應放在第一順位,而不是企業與財團,且不能為了解決當前的問題,助長下一波的災難--氣候危機。

正如國際能源總署(IEA)署長法提赫.比羅爾(Fatih Birol)指出,全球政府紛紛祭出超低利的紓困方案,加上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探,企業將選用高碳排能源、可能瓦解先前清潔能源轉型的努力,如政府不適時降低化石燃料補貼、鼓勵擴大綠能建設、引導企業將紓困補貼轉向低碳投資,將導致疫情後全球碳排放猛爆性地增長。其結果將是,我們距離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建議在2030年前控制升溫1.5度目標越來越遠,地球環境將更難以生存。

臺灣該如何兼顧產業紓困與能源轉型?現已公佈的紓困方案減免水電費等固定成本、並提供企業低利貸款,應可鼓勵企業提出節電或轉用綠電規劃,提供更多紓困協助。另外,解決閒置勞力、無薪假等勞動問題時,也可以透過新增低碳產業就業機會、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接受永續環境教育等方式,增加社會對低碳生活的認知,而非毫無門檻、直接給錢了事。

全球團結抗疫,才能盡早讓生活回到正軌。依據經濟部規劃,紓困下一階段則為「振興」,可預期增加大型公共建設刺激經濟,呼籲政府將提升再生能源建設列入下一階段振興方針,掌握低碳能源轉型的關鍵時刻,為逐漸迫近的氣候危機超前部署。

延伸閱讀

看更多【疫情與環境系列】

相關標籤:

環保行動政策倡議再生能源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