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減塑
5 mins

花蓮山林垃圾神隱?!志工淨山活動破獲懸案

作者: 綠色和平活動統籌專員饒喬依 &志工陳怡吟、郭宜婷

青山綠水的花蓮,每天卻有超過一百公噸的垃圾量產生。綠色和平志工於二二八連假來到花蓮的壽豐鄉鹽寮村參與淨山活動,跋山涉水深入山林,赫然發現上百公斤的大量垃圾。這些垃圾從何而來?志工深入後發現案情不單純...

喜愛自然的您,這幾年到郊外踏青旅行,是否都發現天然環境裡,多了許多不屬於大地的垃圾呢?這些垃圾是誰丟的?每次清掃一點,就真的會減少一些嗎?

綠色和平志工來自不同領域,平時在各自的工作職場上發揮專長,但在投身保護環境時又各身懷絕技,舉凡能進入人車不易到達之處的攀爬隊志工,以及能在河上清理垃圾的船隊志工。

綠色和平攀爬志工沿著繩索垂降接近並撿拾垃圾,再以拖拉系統將裝有垃圾的米袋拉上來。 © YiTing Kuo / Greenpeace
船隊志工從溪面接近岸邊垃圾,清理後交由攀爬隊員,往上拉至大馬路分類。 © Szu Jung Chen / Greenpeace

「開箱」花蓮深山,驚呼連連

無論是淨山活動,或是淨海、淨灘,每次就跟小時候買驚喜包一樣,永遠不知道這一包打開會是什麼?

志工淨山地點可見滿坑滿谷的垃圾,經調查後發現是當地店家非法傾倒。 © Lin Yu Jun / Greenpeace

遼闊綠意和綿延秀麗山脈的花蓮,每天有超過一百公噸的垃圾量產生,最令人感到棘手的是,整個花蓮縣沒有任何一座的焚化爐。大量的垃圾每天都在排隊,等著運往宜蘭利澤焚化廠處理,過多無法運載的垃圾,只能在垃圾場堆置。真正的解決方法,應該是源頭管理,從減少垃圾量、重複使用著手。至於那些已經製造的、沒有好好進入垃圾處理體系統的?山谷上、海岸旁、河川邊就成了它們暫時的歸宿。

2月28日連續假期,來自全臺各地30名綠色和平志工,彼此互不相識,僅憑一面之緣,懷著一顆守護山林的心,清晨6點從臺北集合出發,前往花蓮的壽豐鄉鹽寮村,協助林管處一起清理飽受廢棄物折磨的山林。

沒有進入垃圾處理體系統的垃圾,最後就會來到山谷上、海岸旁、河川邊,經分解後污染環境,又回到人體之中。 © Zheng zong Wei / Greenpeac

一行人抵達現場場勘時,出乎意料的見到滿是垃圾的溪流邊坡與橋樑下林地,大量的一次性塑膠垃圾,包含吸管套、利樂包、食物包裝、大小各種不同的塑膠碎片,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習慣使用的小東西,且用完就丟的一次性產品。當我們以為垃圾丟到了垃圾筒,被垃圾車載走,這些垃圾就跟我們毫無關係了,卻其實不然。塑膠不會輕易分解消失,要不焚燒形成有毒氣體,要不裂解成塑膠碎片。這些碎片再透過各種管道,流入入海洋,進入魚蝦體內、水資源循環,最終進入到您我的身體之中。

2月29日一早,攀爬志工隊員沿著繩索垂降,沿著山坡撿拾垃圾,加上岸邊同時清理垃圾的船隊隊員,以接棒的方式交由攀爬隊員,利用拖拉系統將裝載垃圾的米袋拉至大馬路上來分類。

儘管已出動相當人力及設備,面對不可思議的巨量垃圾時,對能清理的範圍有限仍感到些許無力。志工雖然行前已有準備足夠的紀錄垃圾及分類統計表格,但現場超大量的業者丟棄的「事業廢棄物」與一般人丟的「家庭廢棄物」,竟完全超出表格所列出的品項。

破獲山林垃圾懸案,垃圾兇手竟是...

在後勤志工隊員進行垃圾分類時,不時發現同品牌牛奶盒與果皮殘渣,以及「現打果汁價格表」,推斷垃圾應該來自於同一個非法傾倒的店家。忍著惡臭、屏住呼吸,志工繼續仔細地進行垃圾分類,抽絲剝繭地翻找垃圾,終於發現包含營利事業登記與小孩家庭作業等確切證據。在場林管處人員順著線索直接打電話給店家,立即要求對方限期內派員清理,否則將依法開罰。

忍著惡臭,志工得辛苦地一袋一袋將垃圾往上傳到大馬路,進行分類。 © YiTing Kuo / Greenpeace

三月的第一週,傾倒垃圾的事主確實請來吊車來清理邊坡,總共清除超過10噸的廢棄物,著實令人訝異。

這是我第二次參與綠色和平的淨山活動,很喜歡在場所有人為了同一個目標,一起努力完成一件事的團隊合作氛圍。當天將近30名志工,7個小時的揮汗勞動,最後清理分類出超過400公斤的垃圾。這是量化數字可以看到的結果,但共同合作的成就感和感動,實在難以用語言描述。」志工郭宜婷說。

後勤志工郭宜婷(中)與團隊在淨山活動中,分類、記錄攀爬隊員拉上來的垃圾。 © Lin Yu Jun / Greenpeace

「除了為花蓮的山林清出一點垃圾,我們也不將垃圾留在花蓮。由於花蓮縣內沒有任何一座垃圾焚化爐,若有垃圾處理需求就要送往宜蘭利澤焚化廠,花蓮縣內的掩埋場則是呈現滿載的狀態,因此垃圾處理是花蓮近年來的一大難題。因為認知到這樣的現況,在淨山期間志工團隊將產生的所有垃圾都蒐集起來,包括果皮這類的堆肥廚餘,一律打包帶回臺北處理。」郭宜婷補充道。

減少塑膠,讓山也能呼吸

「從場勘、溝通協調、划船淨河、攀爬淨山、分類回收、檢討回顧,逐一分工開始這場戰役中,我們全程都未使用任何一次性塑膠產品,除了自備餐具、環保水壺,還帶了三十個飯盒去素食餐廳買便當(吃素可降低碳排放量),也聽到素食餐廳的老闆娘暖心地對我們說『地球有你們真好』。」志工陳怡吟回憶說道,「最後我們甚至還帶走了所有在花蓮製造出來的生活垃圾,連一張衛生紙也沒有放過。」。

志工陳怡吟在垃圾堆中,忍受臭味分類,得用上極大耐心。 © YiTing Kuo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的淨灘、淨山或淨海活動,因需要統計垃圾種類與數量來分析,常常花費很多時間處理垃圾,也使得單日清理的垃圾,沒辦法像其他團體或是新聞報導那樣動輒上千公斤,然而藉這次『淨山柯南』的實例,如偵探般找出線索,並揪出污染山林的人出面負責,也能和您分享『行動能帶來改變』的真諦。」綠色和平活動統籌專員饒喬依充滿信心地說道。

行動帶來改變,淨山當天,近30名志工,花了7個小時,最後清理分類出超過400公斤的垃圾。 © Zheng zong Wei / Greenpeace

花蓮以及全臺灣各地自然環境,仍有許多飽受垃圾摧殘的地方,邀請您加入「源頭減塑運動」:

  • 出門自備餐盒、餐具、水壺、購物袋
  • 不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
  • 減少消費瓶裝水與飲料

只有當垃圾從源頭減量了,才有可能降低垃圾污染臺灣美麗山林的機率。

加入志工,守護環境

延伸閱讀:

很多臺灣人,像您一樣…

為確保獨立與公正,我們從不接受來自政府或企業的捐款。所有推動環境工作的資源 100% 來自熱心民眾,您的支持對我們無比重要。 我們承諾謹慎使用每分資源,並力行資訊公開透明。您願意加入我們,以幾分鐘的時間,每天 10 元的金額,共同守護我們唯一家園嗎?

我願意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