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氣候
5 mins

氣候變遷成全球角力:群眾力量的時代來臨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全球政治局勢的變化是如何影響著氣候變遷的發展呢?中國大陸、美國和日本仍在其他國家及地區大力投資化石燃料,甚至拖延氣候進程步伐,顯示毫無意願為減緩氣候變遷投入更多心力。幸好,2019年公民運動與氣候訴訟的成功帶來一線曙光,在全球詭譎的氣候政治下,要與減碳承諾跳票、經濟掛帥的國家對抗,最終還是需要地球公民的力量。

全球政治局勢發展和氣候變遷有極為緊密的關係,當2019年中美貿易戰開打後,關係逐漸惡化,對氣候治理帶來了負面挑戰。綜觀目前的全球氣候政治,有幾個要點需要關注:

  •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警告全球升溫超過攝氏1.5度將可能帶來難以控制的氣候災害,對全球經濟體來說是個艱難的挑戰,因為這必須做到每年減少碳排放15%,直到本世紀中葉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 在各個政府方面,主要排放國政府不只進度落後,而且還處於內部分裂、難達共識的狀態。多數主要碳排放國並不會徹底改變自己以化石燃料為主的經濟體系,也不打算鼓勵其他國家這麼做。
  • 在國際關係方面,中國大陸、美國和日本仍在國外大力投資化石燃料,拖延氣候進程步伐,這顯示這三個國家無意為氣候變遷投入更多心力。歐盟正積極與氣候夥伴(OECD、OPEC等)展開氣候合作,然而原訂2020年3月召開的中歐高峰會(EU-China Summit)因為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而延期,綠色和平將持續追蹤、在此高峰會上推動雙方加強氣候行動。
美國總統川普在彈劾案後,於白宮發布記者會。
美國總統川普在彈劾案後,於白宮發布記者會。 © Ken Cedeno / Greenpeace

2019 年的氣候政治樣貌

回顧2019年,有哪些國際事件影響了氣候變遷的政策呢?

  • 中美貿易戰影響巨大:由於英國、中國大陸和美國等國家忙著處理內政危機,講求互動與共識的多邊主義[1]逐漸式微,而中美貿易戰則主導了國際議程。
  • 排放國之間缺乏信任,氣候行動無法施展:2019年出現過幾次關鍵時機,包含七大工業國組織(G7)、聯合國氣候高峰會(UN Climate Summit)以及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25次締約國大會(COP25),這幾次會議足以讓「巴黎氣候協定」(The Paris Agreement)參與國提出實際的作為,無奈的是,主要排放國之間缺乏相互信任,只顧自己國家立場,讓氣候行動整個癱瘓跛腳。
  • 令人失望的COP25:具體而言,氣候大會COP25未能完成對《巴黎氣候協定》細則的談判,也未能在資金上為弱勢國家提供具體的氣候治理支持與援助。
  • 「巴黎氣候協定」各國承諾縮水:中美兩國氣候行動進入低潮,其他如日本、印度、俄羅斯等排放國需要更積極承諾排放減量。歐盟表示有意增加國家自定貢獻(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NDCs),但時間點仍不明確。
  • 氣候運動風起雲湧:倡議氣候變遷的公民運動在不同國家規模出現指數級增長,而2019年9月的全球氣候罷課行動,成為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全球性為氣候發聲的活動。
  • 氣候訴訟成為指標:2019年兩件國際訴訟案件的成功,為爭取氣候正義投出關鍵球,荷蘭最高法院在環保團體Urgenda告政府一案中裁定政府有義務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以及菲律賓人權委員會裁定,47家碳排放巨頭需向人權受損的菲律賓民眾負擔法律及道德責任
2019年9月,加拿大蒙特婁的氣候行動,全球數百萬人在這天走上街頭,罷課倡議要求政府阻止氣候危機。
2019年9月,加拿大蒙特婁的氣候行動,全球數百萬人在這天走上街頭,罷課倡議要求政府阻止氣候危機。 © Toma Iczkovits / Greenpeace

展望2020新趨勢

回顧2019年,全球政府繳出的氣候成績單並不理想,而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攪局,也影響2020年整體氣候環境。美國知名能源與氣候變遷記者艾米·哈德(Amy Harder),在網路媒體《Axios》的報導指出,2020年的全球碳排量將會降低,但只是暫時的,不會持久。對抗氣候議題,2020年全球都需要更精準的策略與野心。

聯合國於紐約的總部。
聯合國於紐約的總部。 © Tracie Williams / Greenpeace

從疫情發生後各國與地區紛紛關閉邊界,加上中美在疫情處置上的交相指責,讓人擔憂世界各國將變得更難達成共識。而油價暴跌讓石油、天然氣生產國利益受損、自顧不暇。然而,各國立場雖然不同,在許多科學家及聯合國的呼籲下,2020年國際間應該攜手邁向以下目標:

  • 提升各自氣候目標:按照《巴黎氣候協定》,各國應該在2020年內更新自身的氣候目標(NDCs),從而將全球行動力度趨近於控制升溫在攝氏1.5度以下的目標。
  • 減少煤炭使用仍須加緊努力:煤炭的使用比例正在下降,但再生能源尚無法立即為政府提供相同的收益,而在整體能源投資上,化石燃料仍佔了大部分。
  • 氣候變遷觀念要更親民:氣候變遷需連結到大眾關切的層面,普遍認為資本主義失敗和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2]的興起,會讓任何氣候對策充滿菁英主義,僅服務少數人且曲高和寡。
  • 核能無法成為替代選項:核能在發電過程中碳排較燃煤發電少,獲得發展中國家青睞作為能源選項。然而,取得燃料棒的過程仍產生大量污染,加上過去已有多起核電廠意外,凸顯核能的危險性,即便完成發電任務,全球至今仍無便宜且安全的核廢料處置方案,因此核能不該成為能源替代選項。
  • 氣候訴訟能有效究責:越來越多的證據和持續進行的科學研究顯示,氣候訴訟勝訴將從法律為基礎,成為推動政府和企業承擔責任的關鍵。

氣候行動仍多阻力,需藉國際助力與公民力量突破

由於各國普遍對國際間的合作並不信任,氣候行動受到的阻礙主要來自國際社會趨於兩極化與衝突分裂、威權主義加劇以及軍備競賽的興起。氣候行動的助力,主要來自民主開放制度中由下而上的過程,為數不少的人民、組織、公司和各級政府組織一起動員起來,將氣候議題列入政策辯論核心,並呼籲制定綠色政綱(Green Deals)。

2019年9月於澳洲雪梨響應的氣候行動,凝聚公民力量要求政府因應氣候危機,制定具有野心的政策。
2019年9月於澳洲雪梨響應的氣候行動,凝聚公民力量要求政府因應氣候危機,制定具有野心的政策。 © Marcus Coblyn / Greenpeace

和對抗病毒疫情一樣,全球在應對氣候變遷仍需要史無前例的通力合作。每個國家或地區仍有義務向全球各政府施加壓力,以IPCC建議控制全球升溫於攝氏1.5度以內為共同目標。同時,氣候公民運動及氣候訴訟都已揭示,您我身為地球一份子的小小力量,在有效集結並組織動員之後,可以對無視氣候緊急狀態的政府與企業發出大聲的怒吼、並帶來積極轉變。在現今這個危機時刻,別小看了我們手中握有可以改變的力量。

附註:

[1] 多邊主義:兩個以上的國家進行國際合作,旨在解決國際問題,處理由於國際關係中人們所認知的或實際存在的無政府狀態所引發的衝突。
[2] 經濟自由主義的復甦形式,強調自由市場的機制,反對國家對國內經濟的干預、對商業行為和財產權的管制。新自由主義反對社會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環境保護主義,認為這會妨礙民主制度。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很多臺灣人,像您一樣…

為確保獨立與公正,我們從不接受來自政府或企業的捐款。所有推動環境工作的資源 100% 來自熱心民眾,您的支持對我們無比重要。 我們承諾謹慎使用每分資源,並力行資訊公開透明。您願意加入我們,以幾分鐘的時間,每天 10 元的金額,共同守護我們唯一家園嗎?

我願意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