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減塑
3 mins

自帶環保杯、便當盒還不夠!蔬果、日用品等可以這樣減塑賣!

作者: 綠色和平塑膠專案小組

隨著臺灣人的環保意識逐漸增強,人手一個環保袋、環保杯、包包裡放著好收納的便當盒、環保餐具等,但關心塑膠污染的消費者們,也注意到常常帶著這些可重複使用的容器去消費時,還是帶回了不少塑膠包裝,原因就在人們最熟悉的消費場所——超市、超商還沒有擴大落實減塑,藉此,綠色和平以身作則,示範了一場無塑商店的展示!

綠色和平從 2019 年 11 月至 2020 年 3 月,陸續在臺北、高雄、臺中舉辦了「無塑示範店」,展示出消費者常購買的商品如何以無塑的方式販賣,讓更多人了解到,作為消費者可以選擇安心、友善環境的購物環境,而減塑模式應用到零售通路中,確實是有可行的空間!

以下我們將和大家分享,綠色和平是如何將多類商品做無塑陳列、展示:

綠色和平舉辦「無塑示範店」活動,邀請民眾親身體驗無塑的購物環境。 © Greenpeace / mego lin

1.蔬果類食品

在繁忙的生活中,方便、快速的挑選需要的生鮮與蔬果,是每位家庭煮婦(夫)衷心的心願。但誰都不希望,煮完一餐,家裡的回收桶卻迅速被裝滿。在這個地球上,所有的塑膠包裝,一旦製造出來,都不會完全消失,這樣的感受,想起來就讓人心情沉重。

如果超市企業能多做一點,去除不必要的塑膠包裝,減少氾濫的塑膠袋、塑膠盒、塑膠托盤,難以回收的保鮮膜,不就也能為地球多做一點,也減少回收系統的負荷?這其實是對消費者非常貼心的舉動!

綠色和平在「無塑示範店」,裸裝陳列具有外皮保護的根莖、或柑橘等水果。即使現在,到超市賣場走一遭,還是很容易發現同一種蔬果,既有裸賣、有網袋包裝,也有被塑膠托盤與保鮮膜密密包住的狀況。其實,這些有天然保護的根莖類或水果品項,都可以去除不必要的包裝!消費者只要帶著自己的購物袋、可重複使用的容器裝回即可。

保持新鮮與衛生,是消費者與商家賣場共同的責任,只要養成習慣、相互配合,一定可以一起創造無塑的購物環境。

綠色和平在臺北與高雄的「無塑示範店」,其中也展示了咖啡重複填裝的陳列方式。© Greenpeace

2.現調飲料

自帶環保杯購買飲料、獲得折扣優惠,是臺灣行之有年的制度。在「無塑示範店」現場,也有以大容量的玻璃容器盛裝咖啡(或其他飲料)的體驗區,邀請消費者帶著自己的環保杯盛裝。雖然這僅僅是示意,但就數據來看,四大超商一年可賣出多達 4.57 億杯的外帶咖啡,自帶杯比例卻不到 10%(2018年數字),顯示自帶環保杯買飲料,仍是亟待推廣與建立的習慣。

除了引導消費者養成習慣、自備杯子,串連跨品牌的商家,提供租借杯,讓消費者方便借用與歸還,也是符合循環經濟概念的新型態模式與服務。期待在臺灣,有更多商圈引入這樣的模式,而分店數廣大,銷售數字屢創新高的超市、超商現調飲料與咖啡,也該盡快跟上!

綠色和平的無塑示範店內也展示無塑膠包裝的乾貨。© Greenpeace

3.乾貨

零廢棄概念正夯,而推廣零廢棄理念,有無包裝商店打頭陣。這些商店的概念是,用大容量的儲物分配器裝好各類乾貨(像是堅果、香料、米麵、果乾等),讓顧客需要多少、買多少,多半秤重計價。店裡備有電子秤,方便顧客紀錄帶來的容器重量,以及在顧客選好、裝好需買的商品後扣重計價即可。

乾貨是相對容易引入這種販售模式的商品,不過,家用清潔用品(如洗衣精)也可以這樣做。鼓勵顧客自備容器盛裝,或是募集大家家中閒置的玻璃容器,清洗乾淨後在店內免費提供,也是這類商店貼心的舉動。

以無包裝方式販售乾貨或家用清潔用品,是有心在減塑路上的大型連鎖超市會選擇試行的方式之一。像是英國的Sainsbury’s,香港百佳同一集團的GREAT超市,都設置了店內的裸買補充站。

其他綠色和平「無塑示範店」未展出,但也可以減塑的品項:

清潔用品、補品改變物質狀態,從液態變成固態錠狀,大幅減少空間,也不需要包裝就能販賣了!© Cony Chang / Greenpeace

1.個人或家用清潔用品

除了上述的裸買補充站,現在也有創新的產品設計,試著減少包裝甚至運送成本。如創新企業 Blueland,就將產品設計為乾式的補充錠,不同於現行清潔劑的補充包,仍然無法擺脫塑膠包裝,這類濃縮補充錠,方便顧客在家訂購,並自行加水稀釋填充使用。

企業創新的減塑作法其實很多!從源頭改變產品設計,在設計之初就考量包裝與產品的使用情境,是值得運用的作法。

臺灣有些量販店、超市有引入麵包櫃、麵包可以裸賣的方式。© Greenpeace

2.熟食、烘焙

提供料理好的熟食,讓顧客帶回家享用,非常適合忙碌與喜歡嚐新的家庭。臺灣家樂福自三年前起實施「顧客自備容器購買熟食」折價五元的優惠,回饋願意忍受小小不便、自帶容器購物的民眾。

黃澄澄的麵包、烘焙類產品,也是各間超市、量販店、便利商店著力發揮的品項。現在已經不難看到置於麵包櫃中裸賣的作法。其實,下一步就不妨提供優惠,讓顧客自己帶容器裝回家。

國外已有超市進行實驗區域試賣裸裝、重複填裝服務。 © Isabelle Rose Povey / Greenpeace

要一口氣讓所有品項的商品都做到減塑確實不容易,所以有賴企業先盤點清楚塑膠用量,分類各種不同的塑膠包裝、容器等,再逐步對症下藥,訂定減塑計畫,針對不同類型的塑膠做出相對應的計畫!

我們作為消費者所看到的可能只是在陳列架上的商品,企業要做到減塑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包含整合物流系統、與第三方清洗廠合作清洗重複使用的容器、改變販賣方式等,所以希望大家可以給零售業者多一些的鼓勵,讓企業聽見消費者的聲音外,也能了解到實踐減塑是受到消費者所期待和支持的!

 

點擊下載 綠色和平給零售企業的建議—企業淘汰一次性塑膠指南

拋棄式的使用習慣,讓臺灣社會每日產生巨量垃圾,這些拋棄式用品或塑膠包裝僅僅使用非常短暫的時間,就被丟棄或回收。零售企業想要改變,還有一段路要走。

這份手冊,提供具體步驟,期待越來越多企業做出嘗試,逐步朝向無塑的願景:

1.企業該怎麼做?

淘汰一次性塑膠看似困難,其實,已有零售業走在這條路上。而了解塑膠,是減少塑膠依賴的重要一步:

  • 盤點掌握現行使用的塑膠材質、包裝:企業可以區分三大範疇(拋棄式用品、自有產品、品牌產品),審視現有使用情形,並藉由分析現況,聚焦最有效益的改變方針。
  • 設定明確的長期減量目標,確保朝向無塑的願景。
  • 執行目標、設定里程碑:利用盤點結果作為基線(baseline),設立短期目標,一步步改變。
  • 合作關係建立:不論收集資訊、共商解決方案,都需要各方合作,諸如:政府、研究單位、環境團體、回收或材料專家、服務提供者。別忘了,還有你的顧客!
  • 消費者溝通:企業的價值觀與願景,也需要傳達給顧客。規劃傳播計畫、透明公布資訊,帶著消費者一起邁向無塑。

2.產品與包裝該怎麼重新設計?

建議循著以下的思考步驟,找到各個品項的減塑方案:

  • 1. 判斷:商品用了多少塑膠包裝?是否容易改變?參考不使用一次性塑膠包裝的案例,判斷包裝是否真的需要。
  • 2. 淘汰:淘汰具有天然包材的蔬果包裝,與無法回收、難以回收的材料。
  • 3. 採取重複使用模式:優先採納重複使用的模式,設計提供與收回的方式,諸如鼓勵顧客自備、改為重複使用包裝,或產品重新設計,都是亟待發展的方案。
  • 4. 簡化:複合材料,多種多樣的顏色、外型,不利後續循環。依據回收性選取材質,做到包裝設計簡化。
  • 5. 自主收回包裝:如使用一次性塑膠包裝(包括可回收、可堆肥材質),應做到自主收回,確保使用後的包裝獲妥善處理。

3.三大基本原則

  • 優先強調減量:僅減輕既有包裝的重量,並不能確保總量的減少,朝向輕、薄的塑膠包裝,也不利於後續回收。建議企業應該逐步汰除有害的、難以回收的塑膠材質,為生產使用的塑膠包裝負起從製造到收回再利用的循環。
  • 投資創新的替代物流系統:給予消費者更多選擇、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提升購物體驗,將是企業展現創意、創新的機會。建議企業投資於可重複使用、重複填充的選項。
  • 公開透明:建議企業每年追蹤並公開塑膠使用資料, 包含數量、種類以及重量,並進行審計提升透明度,找到有效的方式達成減量目標。

其實,減塑不僅是為環境好,也展現企業優勢,包括:提高永續經營表現、降低未來面臨的政策風險,而藉由投資發展重複使用方案,也能提高顧客體驗與忠誠,成為商業成長的契機。

訂定積極的目標,聚集多方智慧,化願景為具體行動,一定能創造對環境、消費者、企業創新有益的多贏方案。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