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氣候
3 mins

地方政府吹響氣候緊急狀態 第一線守住災情

作者: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小組

當氣候變遷升級為氣候緊急狀態,作為第一線的地方政府除了災害處理,更能夠以積極的行動為人民把關,宣示氣候緊急僅僅是第一步,下定決心與民眾站在一塊,訂定積極減碳、轉用再生能源目標,更能夠以城市經驗由下而上推動中央決策。

氣候變遷看似遙遠不可企及,然而現實中,已經對民眾的生活起居造成影響。今年7月24日氣象局台北觀測站紀錄39.7度歷史新高,也使得臺北連續17天出現36度以上高溫。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呂國臣接受媒體訪問指出,因全球暖化影響,太平洋高壓較強勢,因此今年臺灣夏天才會屢創高溫紀錄。

綠色和平於測得 39.7 度高溫的台北測站前舉布條,呼籲重視氣候警訊、採取氣候行動

除了令人難受的36度以上高溫,氣候變遷造成的瞬間強降雨、海平面上升等氣候趨勢,已威脅民眾的健康與財產,需要政府透過政策與行動守護。當全球1/3物種正在面臨滅絕威脅、40%南極冰川正在融化,這些現象已不再是「變遷」,而是需要急切處理的緊急狀態。2019年聯合國氣候高峰會( COP25)首次出現「氣候緊急」(Climate emergency)一詞,目的在於促使各參與國提出更積極的減碳策略,然而其結果仍令人失望。

全球城市率先警覺危機

相較於中央政府的消極態度,地方政府有著更迫切的危機意識。2016年澳洲德爾賓市(Darebin)為全球第一個宣示進入氣候緊急狀態的政府單位,去年底當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紐約、舊金山等城市則紛紛宣示氣候緊急,承諾更積極的減碳目標。截止2020年7月已有1752個政府單位與機構共同宣示氣候緊急狀態,含括超過8.2億人口生活範圍,一同揚起向氣候危機宣戰的號角。

2019 年澳洲大火延燒數月, 喚醒全球正視極端氣候問題的嚴重性 Greenpeace

您可能會問,城市宣示氣候緊急狀態代表什麼?事實上,全球的碳排放約有75%來自於都市,主要來自於工業、交通和住商領域,透過城市層級的宣示,向各級政府展現處理氣候危機決心,同時採取行政作為、給予民眾心理建設。韓國226個地方政府在2020年6月共同聲明,要求中央政府盡速宣布國家級氣候緊急狀態,承諾2050年碳中和願景,並訂定地方能源計劃、擴大再生能源建置等因應氣候危機策略。

臺灣城市準備好了嗎?

臺灣地狹人稠,僅是六都就聚集7成人口,去年綠色和平提出六都再生能源治理評比,相較於韓國首爾、英國倫敦,當時六都未明確設定再生能源目標,難以窺見對於減輕高碳排策略;臺中市、高雄市的資訊提升與提高民眾使用再生能源意識成效,更是六都中表現較差。

城市是應對氣候衝擊的第一線,若不積極減碳,高雄旗津老街也將沈入海平面

然而,提升再生能源是城市因應氣候變遷的其中一環,臺灣的地方政府都應有更前瞻的思維,以宣示氣候緊急狀態作為開頭,促使各局處了解其任務重要性,並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作為城市發展指南,強化公私協力以及國際參與,積極發展城市的低碳策略,擴大城市的再生能源及低碳運輸,同時將氣候緊急納入城市防災思維,讓城市發展朝向安全、韌性及永續性。

 

延伸閱讀

相關標籤:

環保行動政策倡議再生能源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