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天然氣管線破裂,大量甲烷洩漏,恐加劇全球暖化及氣候危機
2022 年 9 月 26 日,俄羅斯輸送到歐洲的丹麥外海北溪(Nord Stream) 1 號和 2 號天然氣管線發生爆炸及洩漏。這場巨大的環境災難被國際媒體廣泛報導,不僅因為它對歐洲的能源影響,更因為它對氣候及環境造成的危害。
截至 9 月 30 日,已知有 4 處天然氣管道發生洩漏情況。由於外洩的氣體太多,在受影響地區,作為預防措施,已經建立了安全區,在半徑 9 公里內禁止船隻通行,飛行航班也不能進入半徑 1 公里內的距離。
文章目錄
宛如氣候炸彈!大量甲烷外洩恐產生逾4千萬噸碳排
北溪 1 號及 2 號管線中的天然氣高達 99% 由甲烷組成。科學研究指出,當甲烷釋放到大氣中,以 20 年期間估算,溫室效應破壞力為二氧化碳的 84 倍。目前雖然難以評估這場災難的規模,但很明顯地,它正在造成巨大的環境危機。
根據丹麥政府新數據,如果以 20 年(GPW20)的角度評估甲烷對氣候的影響,綠色和平專家的估計,在最壞的情況下,北溪 1 號和 2 號管道所洩漏的天然氣,將產生 4,380 萬噸溫室氣體排放,相當於丹麥一年的年碳排量。
目前相關單位仍難以評估整起事故引發的後續效應,但可以確知的是,甲烷外洩與漏油污染不同,短期內可能看不出危害,但長期而言對地球與氣候變遷的影響甚鉅。

天然氣管線每天無聲「漏氣」,成為全球氣候隱憂
令人憂心的是,這場「北溪災難」只是世界各地天然氣外洩的其中一個案例。
事實上,即使油氣井、煉油廠、天然氣管線、油氣罐車、配送管路維護良好,這些設施也會不時洩漏一點氣體。根據國際能源署(IEA)報告,約 5% 的天然氣在使用前就已洩漏了,而全球天然氣產業的總碳排放量相當於每年發生 230 次北溪災難,幾乎是每 2 天就發生一次外洩事故。

綠色和平北歐分部執行總監 Mads Flarup Christensen 強調:「這場事故證明了為什麼我們不應該將未來押注在化石燃料上。再生能源不僅對氣候友善,而且更加安全。」
綠色和平歐盟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 Silvia Pastorelli 則強烈呼籲:「管線破壞或事故的風險,使化石燃料基礎設施成為定時炸彈,即使這些設施完好無損的時候,石油和天然氣的運輸和儲存也會不斷洩漏甲烷。大量的溫室氣體正在加速氣候危機,導致嚴重的熱浪及破壞性風暴。依賴天然氣無法使我們擺脫困境,歐洲必須全力支持再生能源和落實真正的節能措施,確實地保護人民!」

發展再生能源、優化儲能設備,減少氣候危機及能源供應風險
為了阻止加劇氣候變遷,以及環境災難再度發生,最佳解決方案就是淘汰化石燃料,並加速過渡至使用再生能源。

綠色和平臺北辦公室專案經理古偉牧表示:「北溪的天然氣管道破壞,反映了集中式能源供應設施的重大風險,目前的科技仍無法完全保障能源供應設施不受破壞。不論是因為天災或人為破壞,均會大幅影響區域能源的穩定供應。」
由許多國際案例也可得知,氣候變遷增加了極端天災的破壞力,影響能源供應穩定,如今年歐洲熱浪就影響了集中式發電設施,包括核電廠及煤電廠的運作,同樣導致電力缺乏及加劇通膨。
古偉牧也強調,從風險管理的角度出發,臺灣要維持能源穩定供應,增強韌性,必須要扭轉依賴大型集中式能源供應設施的過時思維。「應該以分散式的能源系統,如再生能源及儲能設備,分散個別能源供應設施受天災或人為破壞,導致臺灣能源供應不穩的風險,也可減少燃燒化石燃料產生大量碳排,拖慢淨零腳步。」
邀請您與綠色和平共同向化石燃料產業與全球政府提出訴求,加速淘汰化石燃料、轉用再生能源、提升能源效率,並朝減緩氣候危機的方向前進,為您我及未來世代爭取宜居、永續的地球家園。
延伸閱讀:
- 綠色和平船艦出動!阻止開採天然氣,籲盡早淘汰化石燃料、拯救氣候危機
- 化石燃料的真相:氣候變遷、漏油、爆炸、空污、戰爭通通有份!
- 氣候變遷有哪些解決方案?您不可不知的十大關鍵方法
- 全球升溫1.5度和2度差很大!控制地球暖化才能確保家園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