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升溫1.5度和2度差很大!控制地球暖化才能確保家園永續
歐盟(EU)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於 2024 年 1 月 9 日證實,目前全球平均氣溫上升攝氏 1.48 度,創下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巴黎氣候協定》設定的攝氏 1.5 度關鍵防線就快失守,您我居住的地球家園正面臨生存威脅。
文章目錄
為什麼攝氏1.5度是臨界點?
2015年,全球近 200 個國家共同達成《巴黎協定》,一致承諾在本世紀結束前將氣溫上升限制在攝氏 2 度以內,甚至努力縮小至 1.5 度以減緩暖化。因此,形成了2 度或 1.5 度的「氣候目標」。
然而,如果全球無法將升溫控制在攝氏 1.5 度內,地球將面臨關鍵性的轉變,因此,攝氏 1.5 度是地球環境快速惡化的「臨界點」。
隨著地球持續升溫,氣候系統將發生不可逆轉的變化,溫度的上升不僅將難以控制,即使人類停止排放溫室氣體、實現淨零排放,也可能無法阻止溫度繼續上升,僅是減緩其速度。
在目前各國因應暖化的氣候策略下,預計最快將於 2030 年達到升溫攝氏 1.5 度。因此,為了避免破壞性的氣候危機,世界領導人近年終於達成共識,將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 1.5 度內。
升溫攝氏1.5度與超過1.5度的影響有什麼不同?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2021 年的報告,全球平均溫度上升攝氏 1.5 度,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頻率將會增加;上升攝氏 2 度,頻率至少增加一倍;上升攝氏 3 度,則將增加 4 倍。意味著破紀錄的高溫、強降雨、乾旱等極端天氣事件,將更頻繁地闖入我們的生活。
以地中海地區夏季野火為例,全球升溫攝氏 1.5 度,將導致野火燒毀面積增加 41%;升溫攝氏 2 度燒毀面積將增加 62%;而升溫攝氏 3 度增加 97%。
事實上,2022 年 7月,熱浪不僅造成歐洲逾千人死亡,更助長野火席捲南歐地區,葡萄牙 40 度高溫和強風使野火燒近首都里斯本,郊區民眾更被迫緊急撤離。
暴雨、洪水、颱風頻發,海平面上升將改變城市地貌
全球平均氣溫上升攝氏 1.5 度,還可能導致更頻繁的暴雨和洪水。每上升攝氏 1 度,預計日降水量將上升約 7%。由於大氣中的水蒸氣增加,加上海水溫度升高,形成超強颱風的頻率將增加,引發更多死傷。
當平均溫度上升至攝氏 3 度,將導致冰川融化和海水溫度升高,使沿海地區海平面嚴重上升,邁阿密、上海和孟加拉等城市可能幾乎被海水淹沒。
而全球目前已經升溫攝氏 1.48 度,剩下的時間不多了。
希望仍在!全球擁有減緩氣候變遷的解決方案
IPCC 於 2022 年的報告明確指出,人類還有機會減緩氣候變遷!
要達成這個目標,全球需要在 2030 年之前,減少全球一半以上的溫室氣體排放,並在此基礎上繼續實現淨零排放。
實現《巴黎氣候協定》,將升溫限制在攝氏 1.5 度內並非遙不可及。從現在起到 2030 年之前,徹底實現以下的減排方式,將能在短時間內帶來最快的效果:
- 淘汰化石燃料,轉而使用太陽能和風能
- 保護、恢復至少 30% 的森林、海洋和其他自然生態環境
- 發展氣候友善的農業和食品產業
- 提升能源效率
城市是多數人居住、工作、養育下一代的地方,也是創新政見最佳實驗場域。當地方政府針對氣候變遷提出相關政策,例如更完善的綠色交通網路、提高再生能源供電等,不僅能有效減少空氣污染,同時也能減緩氣候變遷帶來的威脅。
因此,要在短短 8 年內達到減排目標,除了監督企業及政府落實氣候行動外,您我也可以藉由推動所處城市施行友善環境政策,幫助我們系統性地改變生活方式:
- 以健康的植物性飲食,取代涉及毀林行為的肉類產品,並將其導入學校營養午餐選項中
- 敦促政府改善城市低碳運輸,以方便步行和自行車使用,並推廣零排放車輛
- 日常通勤選擇步行、騎自行車、共享式或電氣化運具並減少飛行里程
- 以重複使用(例如二手衣、環保餐具)及改善回收系統減少消費
除了上述方法,更重要的是,全球必須停止投資新的化石燃料!
國際能源署(IEA)早已於 2021 年發表的報告中強調:「在 2050 淨零路徑中,不需要投資新的化石燃料!」
事實上,為了實現減排目標,各級政府必須從根本上改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及政策。
到 2030 年,全球每年流向潔淨能源、提升能源效率、零排放運輸、氣候友善農業和保護森林的經費,至少需增加 3 至 6 倍。此外,全球化石燃料使用量更需要在 2050 年前減少至少十分之一。
邀您一起行動,守護地球的未來
邀請您支持綠色和平對減緩氣候危機所發起的倡議與行動,共同督促政府及企業以 2030 年減少 50% 碳排,將地球升溫控制在攝氏 1.5 度內為目標,積極淘汰化石燃料、發展再生能源、保護自然環境。
日常生活中,您我則可以落實少肉多蔬的飲食、選擇友善環境的產品、減少不必要的購物及浪費、以大眾運輸及零排放運具通勤。讓每位地球公民與生態環境,不再受暴雨、乾旱、洪水、野火的侵害,並為未來世代保留生存的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