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氣候
6 min

核能發電成歷史,德國關閉最後3間核電廠!德國廢核原因是?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核能是人類發展的必要能源嗎?2023 年 4 月,德國正式關閉境內的最後 3 座核電廠,結束核能發電的歷史。為什麼德國決定廢核?核能有哪些潛在風險?全球有哪些國家也支持淘汰核能?核能對於減緩氣候變遷究竟是幫助還是拖累?

經過數十年的推動,德國的核能時代告終!2023 年 4 月 15 日,德國的最後 3 座核電廠正式關閉,為超過 60 年的核能時代畫下句點。

綠色和平德國辦公室管理總監 Roland Hipp 表示:「過去數十年來,數百萬公眾極力推動和倡議,反對興建核燃料再處理廠(reprocessing plants)、核廢料運輸、不安全的核廢料儲存設施,以及新的核電廠建設。如今看來,數十年的抗爭都是值得的。」為永續安全的生活迎來好消息!

為什麼德國決定廢核?回顧德國反核歷程

對擁核者來說,核能是淘汰化石燃料、減緩氣候變遷的解方,也是人類發展科技的必要條件;對反核者來說,核能衍生的安全問題和影響長達數萬個世代,而且依賴核能將拖延發展再生能源的進程,不應為短期的能源選擇而犧牲長遠福祉。

那麼,為什麼德國決定站在淘汰核能的一邊?

德國環境部長 Steffi Lemke 解釋‧資料來源:
DW,Germany shuts down its last nuclear power stations
CNN,‘A new era’: Germany quits nuclear power, closing its final three plants
:「德國政府的立場很清楚,
核能不是綠能,也並不永續。」他補充,「核能的風險終究是無法掌控的,因此淘汰核能可以讓我們的國家更安全,也避免製造更多核廢料。」

1990年,德國於Morsleben存放使用過的核燃料棒,照片中可見一桶桶裝著核廢料的容器。如今Morsleben已停止接收放射性廢棄物。
1990年,德國於Morsleben存放使用過的核燃料棒,照片中可見一桶桶裝著核廢料的容器。如今Morsleben已停止接收放射性廢棄物。 © Bernd Hoff / Greenpeace

1970年代:德國反核運動崛起

其實,德國走到今天終結核能的一步,經歷了漫長的過程。1962 年,德國的第一座核反應爐開始運作。1970 年代,德國出現強力的反核運動,尤其 1979 年的美國三哩島核電廠部分熔毀、1986 年的烏克蘭車諾比核災,都強化了反核聲浪。

1989年:德國反核的第一個關鍵勝利

經過綠色和平、許多在地團體與公眾的多年倡議,1989 年,在德國瓦克斯多夫(Wackersdorf)建造核燃料再處理廠的工程計畫終於喊停,成為反核運動的第一個關鍵勝利。

2000年:德國開始計劃關閉核電廠

2000 年,德國政府提案淘汰核能並開始關閉核電廠。然而,2009 年的新任政府延緩了這項計畫,視核能為過渡至再生能源的必要技術。2011 年,日本福島核災爆發,使德國確認「大規模的核災不可能發生」是沒有可信度的論點,應加速淘汰老舊核電廠。

2022年:德國邁向全面淘汰核能

直至 2022 年烏俄衝突,使德國政府擔憂若沒了俄羅斯的天然氣,國家將面臨能源危機,決定延後原定於 2022 年 12 月關閉最後 3 座核電廠的計畫。即使有反對的聲音要求重新評估,政府仍聲明關閉核電廠的時間,最晚不能超過 2023 年 4 月 15 日

2022年8月30日,綠色和平德國行動者向政府倡議,表示「核能?一天都別繼續!」,要求政府維持2022年12月關閉核電廠的計畫。
2022年8月30日,綠色和平德國行動者向政府倡議,表示「核能?一天都別繼續!」,要求政府維持2022年12月關閉核電廠的計畫。 © Anne Barth / Greenpeace

2023:德國完成廢核

2023 年 4 月 15 日終於迎來德國完成關閉所有核電廠的消息,為漫長的反核倡議劃下圓滿句點。

反核者不斷強調核能的潛在風險,更指出開採鈾礦所帶來的碳排放,以及放射線造成的人體傷害,也是必須停止仰賴核能的原因。為了未來世代的永續與安全,必須及早做出正確選擇。

Roland Hipp 強調:「德國淘汰核能,顯示公眾力量戰勝了貪圖利益的強大企業,以及有利害關係的政客。」

綠色和平如何推動反核?

綠色和平在世界各地始終抱持反核立場,包括 1990 年代,不斷反對從德國運輸核廢料至英國 Sellafield 核燃料再處理廠、法國 La Hague 的核燃料再處理廠,也持續證明這些設施有害。

1998 年,綠色和平展開研究調查,揭露在英國 Sellafield 核能廠區附近的土壤樣本放射性污染程度,相當於距離車諾核反應爐 30 公里的禁區土壤樣本。進入 21 世紀,綠色和平調查團隊發現在法國 La Hague 核燃料再處理廠附近的北海,放射水平超過規定限制,揭露當地慣行傾倒核廢水

1991年4月18日,綠色和平行動者阻擋載有德國核廢料的火車,它將通過法國前往英國Sellafield再處理廠。
1991年4月18日,綠色和平行動者阻擋載有德國核廢料的火車,它將通過法國前往英國Sellafield再處理廠。 © Greenpeace / Pierre Gleizes

2005 年,德國禁止運輸核廢料至英國和法國的所謂「核燃料回收廠」。這也是綠色和平以事實為倡議依據,所迎來的成果。

回顧德國曾因政治考量,選址於東、西德交界的哥勒本(Gorleben)廢棄鹽礦區,做為核廢最終處置場(repository),引發許多爭議。綠色和平表達強烈反對,證實破舊的鹽丘(salt dome)不適合儲存放射性廢棄物,難以確保長期存放的安全性,最終於 2021 年,核能產業及相關政客出面致歉,並表示將重新選址。

然而,歐洲執委會在 2022 年將天然氣和核能有條件地加入《永續金融分類標準》,明文列為綠色能源,以合理化能源投資選擇。2022 年 9 月,綠色和平嚴正促請重新評估此決定,卻遭拒絕。因此 2023 年 4 月 18 日,綠色和平召集 8 個辦公室團隊,於歐洲法院(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向歐盟提出告訴‧資料來源:Greenpeace EU,Greenpeace files lawsuit against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to end gas and nuclear greenwashing,促請當局停止漂綠行為,真正為減緩氣候危機行動。

2023年4月18日,綠色和平串連8個辦公室團隊,於歐洲法院向歐盟提出告訴,停止在《永續金融分類標準》納入天然氣和核能的漂綠行為。
2023年4月18日,綠色和平串連8個辦公室團隊,於歐洲法院向歐盟提出告訴,停止在《永續金融分類標準》納入天然氣和核能的漂綠行為。 © Paul Musiol / Greenpeace

核能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事實沒那麼簡單

不少政府和擁核者聲稱「核能是減緩氣候變遷的重要工具」、「核能可做為過渡至再生能源的選項」,但真的是如此嗎?

全球正面臨亟需淘汰化石燃料、大幅削減碳排放的關鍵時期,縱使擁核者聲稱「核能在發電時不會產生碳排放」,但事實上在開採核能原料的過程,已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與大量碳排。(延伸閱讀:核能是什麼?核能發電的原理?核電有哪些優點與缺點

此外,轉型使用再生能源是減碳的必經之路,若將重要資源投放至「暫時的核能」,將拖延再生能源的發展,更不利於永續環境的需求。

在非洲尼日共和國的鈾礦場。鈾是核能需要的原料,卻也具有放射性的危險,污染當地的水源。
在非洲尼日共和國的鈾礦場。鈾是核能需要的原料,卻也具有放射性的危險,污染當地的水源。

核能是個昂貴、高風險的選擇,若在德國發生一起核反應爐意外,大部分的國土將無法居住。全球有超過一半的鈾交易來自俄羅斯、哈薩克和烏茲別克,繼續仰賴核能也變相提供俄羅斯發起戰事的資源。資源不應揮霍在核能的虛假承諾上,必須確保未來世代免於核災意外和錯誤選擇的恐懼之中。

據了解,德國目標在 2030 年前,將風能及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發電量提高至 80%,並在 2045 年達到淨零碳排,而此刻關閉核能發電廠,表示再生能源更有機會成為優先選項,讓更多人享有比核能更快速、更便宜且更安全的能源。

全球哪些國家支持廢核?

根據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全球目前共有 422 個運作中的核反應爐,平均在役時間約 31 年,反應爐的使用期限約 20 至 40 年,不過發電量已從 1996 年的 17.5% 下降至 2021 年的 10%,顯見核能在國際間已逐漸被其他能源取代

事實上,有許多國家正邁向與德國相似的廢核決策:

  • 丹麥:1980 年代通過了決議案,表示未來不建設核能發電廠
  • 瑞士:2017 年投票表決淘汰核能
  • 義大利:1990 年關閉了最後一座核反應爐
  • 奧地利:唯一的核電廠從未啟用過
全球在民間也有許多反核的聲量,尤其在日本福島核災過後,許多人不願選擇如此高風險的能源。圖為2014年,日本福島核災3周年時,綠色和平韓國行動者上街倡議,支持反核。
全球在民間也有許多反核的聲量,尤其在日本福島核災過後,許多人不願選擇如此高風險的能源。圖為2014年,日本福島核災3周年時,綠色和平韓國行動者上街倡議,支持反核。 © Lim Tae Hoon / Greenpeace

然而,隨著烏俄戰爭的衝擊,能源價格高漲、減碳壓力提升,部分政府偏向納入核能作為其中一個能源選項。以英國為例,目前正在興建新的核電廠;法國有高達 70% 電力來自核能,更計劃建置 6 座新的核反應爐;芬蘭在 2023 年才啟用了新的核電廠。甚至日本,即使仍未解決福島核災的後續衝擊,也正考慮重啟核反應爐。

不過您我仍不須感到悲觀。許多專家並不認為核能會順勢而上,甚至會因淘汰舊核電廠的速度,比新建核電廠快,而逐步下降。由於興建新的核電廠非常昂貴,而且須耗費超過 10 年建置,即使是擁核的國家也無法輕易發展核能。

了解國際局勢與能源政策走向,也許可為臺灣作借鏡,盡早排除懸念、加速發展再生能源,為在地能源需求建立自給自足的能力,早日實現淨零碳排的永續願景。

延伸閱讀: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