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減塑
5 mins

新竹近60萬人喝的水,來自垃圾山座落的水源區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您喝的水,安全嗎?您我隨手製造的垃圾,恐怕成了飲水衛生疑慮的源頭!綠色和平減塑專案團隊在「台灣乾淨水行動聯盟」的引領下,沿著新竹頭前溪溯源,探訪這條母親河的源頭之一——沙坑溪,親眼見證水源區的垃圾山如何經由溪水,對當地60萬人的飲水安全構成威脅。

山巒密林間,一道巨型垃圾瀑布傾瀉而下

「你們聞聞看,味道是不是越來越明顯了。」

台灣乾淨水行動聯盟帶領綠色和平減塑專案團隊挺進竹東垃圾暫置場,還沒抵達目的地,臭味倒是先行一步,彷彿在為暫置場的位置指路。當視線越過蜿蜒小徑,駭人的垃圾瀑布展現它赤裸裸的面貌。

2024年5月10日,綠色和平團隊現場直擊竹東垃圾暫置場,並將第一手環境污染的訊息帶給大眾。
2024年5月10日,綠色和平團隊現場直擊竹東垃圾暫置場,並將第一手環境污染的訊息帶給大眾。 © Greenpeace

遠眺這片山坡,只見垃圾遍野,一大片灰,一大片白,宛如一條波瀾壯闊的瀑布,從山頭的垃圾暫置場傾瀉而下。

往前行 10 分鐘來到山腳下,目測垃圾瀑布約十層樓高,與渺小的我們形成強烈對比,令人感嘆隨手製造的垃圾,竟堆疊成山林間最不堪的景色。台灣乾淨水行動聯盟彭桂枝理事長表示,她觀察了四、五年,還是第一次看到垃圾瀑布流到這麼低的位置

「你們看上方平平的地方(垃圾瀑布源頭)是暫置場,我推測他們把垃圾往下堆,才形成這道垃圾瀑布。垃圾不會自行往山下滾。」

竹東垃圾暫置場並未設置圍欄,任垃圾往山腳滾落,形成一道長而厚實的垃圾瀑布。
竹東垃圾暫置場並未設置圍欄,任垃圾往山腳滾落,形成一道長而厚實的垃圾瀑布。 © Greenpeace

竹東垃圾瀑布的演化四部曲

台灣乾淨水行動聯盟理事戴唯峻表示,竹東垃圾掩埋場埋滿封閉後,垃圾處理政策轉為使用焚化爐。但問題是,每天製造的垃圾量仍高於焚燒量,來不及燒的垃圾必須找到臨時堆放的地點。

於是在 2006 年,原本已經封存、停止使用的竹東掩埋場再度開放堆置,變成一座「垃圾暫置場」。儘管它被冠以「暫置」的名義,但過量的垃圾不斷送往暫置場,使「暫置場」成為長期垃圾堆置場,導致可怕的垃圾山重現竹東,進而形成現在您我看到的垃圾瀑布。

掩埋滿載 → 焚燒不及 → 暫置久堆  → 形成垃圾山 / 垃圾瀑布

相信您已經發現,演變成垃圾瀑布的每一個關鍵就是垃圾爆量,多到埋不盡、燒不完。竹東垃圾暫置場的垃圾來自竹東鎮,每日約暫置 7 噸,積年累月下來,最高紀錄堆置量曾破 1 萬噸。

戴唯峻指出,新竹每日約生產 320 噸垃圾,過去有契約協助去化的焚化爐有新竹市南寮焚化爐和苗栗縣竹南焚化爐,原本每日共能去化 250 噸。

然而,新竹市承諾處理的每日垃圾量隨著每年契約變化,常常在 80 噸至 150 噸間波動。原本每日協助去化 100  噸的苗栗竹南焚化爐,去年更換爐具、升級設備,並向外縣市收取更高的焚化費用,這導致新竹縣垃圾處理的成本更為增加。

竹東垃圾瀑布的廢棄物層層疊疊,有如凝固的水牆裡滋生大量蚊蟲,密密麻麻爭相覓食,附近不時有蟑螂四處爬行。台灣乾淨水行動聯盟理事長彭桂枝(左)與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張凱婷(右)在垃圾瀑布的末端,討論垃圾如何從山頭蔓延下來、引發哪些環境污染。
竹東垃圾瀑布的廢棄物層層疊疊,有如凝固的水牆裡滋生大量蚊蟲,密密麻麻爭相覓食,附近不時有蟑螂四處爬行。台灣乾淨水行動聯盟理事長彭桂枝(左)與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張凱婷(右)在垃圾瀑布的末端,討論垃圾如何從山頭蔓延下來、引發哪些環境污染。 © Greenpeace

遙遠的垃圾山,如何影響都市人的用水日常?

垃圾瀑布的源頭來自竹東垃圾暫置場,毗鄰沙坑溪,位於新竹頭前溪水源區的中上游。頭前溪下游通過頭前溪的「隆恩堰」和「湳雅」兩個取水口,提供附近區域約 60 萬人的民生用水● 用水人口:2024年4月,新竹市東區與北區共計 378,043 人,總戶數 150,563 戶;新竹縣竹北市共計 216,967 人,總戶數 82,853 戶。合計人口 595010 人。● 用水佔比:水庫約佔 60-70%,頭前溪約佔 20-30%,而水庫的水也是來自頭前溪。然而,頭前溪下游所攔截的水源污染程度越來越高,除了來自垃圾山溢出的污水外,還包括農藥、清潔劑、晶圓廠的廢水,甚至是醫院的廢水。
資料來源:台灣乾淨水行動聯盟理事長彭桂枝、理事戴唯峻

然而,竹東垃圾暫置場外溢的垃圾水未受防水布保護,直接與土壤接觸,導致滲出的垃圾水直接流入水源地。當傾盆大雨降臨,沙坑溪附近的居民目睹暫置場的污濁黑水傾瀉溪水之中;環保署(現環境部)則是曾在沙坑溪匯入頭前溪口測得兩次大腸桿菌超標。

垃圾瀑布下有兩座滯留池(右方突起的水泥牆背後是另一座滯留池),承接垃圾掩埋場的垃圾水,再通往特定的污水收集井,但露天堆置的垃圾暫置場任憑日曬雨淋且直接接觸土壤,大雨過後滲出的水大多直接流入水源地。
垃圾瀑布下有兩座滯留池(右方突起的水泥牆背後是另一座滯留池),承接垃圾掩埋場的垃圾水,再通往特定的污水收集井,但露天堆置的垃圾暫置場任憑日曬雨淋且直接接觸土壤,大雨過後滲出的水大多直接流入水源地。 © Greenpeace

戴唯峻認為,垃圾暫置場其實遊走在法律邊緣,「說它是『暫置場』,但常一放就是半年、一年。並且,它的設置並沒有相關的污水處理設施,這不是在自來水水質保護區應該發生的事。

戴唯峻進一步指出,新竹居民普遍對當地的水質缺乏信心,每年須額外花費數十億元影響戶數合計 233,416 戶,若以每年每戶平均 5,000 元淨水相關設備,粗估總計11億6,708萬元。
資料來源:台灣乾淨水行動聯盟理事長彭桂枝
用於濾芯和濾水器等設備以提升水質。他也曾看過自己在節目中討論水質的畫面截圖出現在大賣場,莫名成了最佳銷售員。

別再製造垃圾山!

政府減廢政策出了錯,讓垃圾暫置場堆成了垃圾山!綠色和平籲新政府提高源頭減量經費,才能解決垃圾引發的民生危機。

急需您的連署

臺灣垃圾爆量,政策哪裡出了錯?

(左起至右)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張凱婷、台灣乾淨水行動聯盟理事戴唯峻以及台灣乾淨水行動聯盟理事長彭桂枝直指政府處理垃圾政策出了錯。
(左起至右)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張凱婷、台灣乾淨水行動聯盟理事戴唯峻以及台灣乾淨水行動聯盟理事長彭桂枝直指政府處理垃圾政策出了錯。 © Greenpeace

竹東垃圾暫置場並非個案,像這樣廢棄物滿溢、堆成垃圾山的地方,在全臺超過 100 處!為什麼我們的島,垃圾量如此驚人?政府的垃圾處理政策出了什麼錯?

2024 年 4 月 23 日,綠色和平減塑專案團隊召開記者會,揭露 2018 年至 2024 年環境部(含原環保署)投注於廢棄物末端處理的預算高達 124 億元,而源頭減量的工作經費僅 5.7 億元,落差達 22 倍之多!

政府疏於積極源頭減量的後果,導致末端處理的錢越花越多,垃圾量也越來越多,可見政府的預算投放出了很大的錯誤。

您我都不希望,垃圾山成為臺灣的新百岳。圖為台灣乾淨水行動聯盟理事戴唯峻調侃竹東垃圾瀑布成為百岳打卡三角點。
您我都不希望,垃圾山成為臺灣的新百岳。圖為台灣乾淨水行動聯盟理事戴唯峻調侃竹東垃圾瀑布成為百岳打卡三角點。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團隊呼籲政府應該要花更多時間、精力和預算放在源頭減塑上,以「重複使用」為核心的五大行動慎重解決垃圾山問題:

  1. 2025 年起,源頭減量的預算不得少於末端處理
  2. 加強執行禁止使用免洗餐具與瓶裝水於所有政府出資或是提供補助之活動
  3. 擴大禁用免洗餐具場所,補助業者轉換環保餐具
  4. 補助推動各種行業試辦自主填充、重複填充瓶器計畫
  5. 加強部會合作,共同推動重複使用產業鏈

解決垃圾問題,您也做得到!

雖然許多民眾具備環保意識,但在大眾養成新的消費習慣前,需要更多外在的機制協助,才能為系統性問題、制度、政策、軟硬體建設等層面帶來關鍵改變,為消費者提供方便且普及的環保選擇。

2021年桃園市政府響應綠色和平訴求,實行「循環杯示範計畫」,與好盒器合作,在部分超商門市試辦循環杯服務。
循環杯是源頭減少免洗杯垃圾的措施之一,須仰賴政府制定規範並輔導業者相關措施,以及規劃完善的產業鏈和設置定點,才能讓循環模式普及全臺。 © Greenpeace

以循環杯為例,如果沒有配套措施(如:容器運輸、清潔業者、法規、鼓勵機制)將難以推行。因此政府的法令、鼓勵的條款、輔導的資源也須積極推出,才能促使更多業者加入相關服務,真正務實地達到減塑效果。綠色和平所扮演的角色,就是透過研究和揭露真相、凝聚公眾聲音,督促政府加速完善制度,系統性地改變社會現況

在推動改變的此刻,須要您一起發聲和支持,讓政府看見大眾的訴求與期待。您可以透過連署、分享訊息,呼籲新政府將更多預算投入「源頭減量」、讓更多人關注垃圾減量議題,使改變更快發生。

延伸閱讀: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