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新聞稿 生活
3 mins

國際不消費日 綠色和平倡導減法生活

作者: 綠色和平過度消費專案主任 羅可容
綠色和平於國際不消費日(Buy Nothing Day)針對時尚產業與紡織廢棄物公佈最新研究報告,強調過度消費將對環境造成嚴重衝擊,並呼籲民眾理性消費,開始減法生活。

【2016年11月25日 臺北】雙11光棍節、黑色星期五、百貨週年慶,一波又一波的促銷活動,鼓勵著民眾不斷消費。對此,綠色和平於國際不消費日(Buy Nothing Day)針對時尚產業與紡織廢棄物公佈最新研究報告,強調過度消費將對環境造成嚴重衝擊,並呼籲民眾理性消費,開始減法生活。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羅可容表示:「快速時尚的崛起讓愛打扮的人有了更多便宜的選擇,但大量生產的低價衣物卻造成了嚴重的環境衝擊。買得少、買得好,才是精明消費者應有的態度。」

全球各地有許多民眾開始反思過度消費的意義,1992年加拿大藝術家Ted Dave發起了「不消費日」活動,在每11月的最後一個週末,呼籲民眾放下物質的慾望,反思過度消費對於環境所帶來的衝擊。

羅可容說:「快速時尚需要重新檢討當前用過即丟的商業模式,並生產耐用、可修補,且能重複使用的服裝。身為消費者的我們,也能為環境盡一份心力,在下手買一件衣服之前,不妨問問自己是否真的需要?」

在許多的購物促銷中,服飾向來名列最暢銷的產品,店家透過誘人的折扣,使得民眾在衝動之下過度消費。根據綠色和平的調查,成衣的銷售額從2002年的1兆美元,成長到2015年的1.8兆,並且預期在2025年將達到2.1兆。數據顯示,相較於15年前,每年每人平均購買的衣服增加了60%,但保留下來的衣服數量只有以前的一半。由此可見民眾消費越多,丟棄也越快。

造成民眾瘋狂購物的原因除了優惠外,「紓壓」是常聽到的理由。但羅可容分析:「這樣的好心情來得快,去得也快。芝加哥大學2013年的研究即顯示人們很難靠購物獲得心靈上的滿足,反而可能造成更深的沮喪和疏離感。」[1]

為響應國際不消費日,綠色和平在全球各地都發起活動。本週日(27)下午兩點在臺北西門町亦有一場女巨人踩高蹺遊街的活動,從臺灣支持國際不消費日。羅可容說:「消費者可以盡量選擇質感好、生命周期較長的衣物,或購買二手衣、改造舊衣避免浪費。」民眾如果對快速時尚造成的環境衝擊有疑問,也可以到綠色和平,或是feelmore減法生活的網站取得更多資訊。

附註 [1] 芝加哥大學研究 Materialism and Loneliness: Is There Really a Vicious Cycle?

延伸閱讀:

相關標籤:

有毒物質綠色生活過度消費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