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減塑
6 mins

全球塑膠公約 INC5.2 談判失敗收場!塑膠減產不容妥協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全球塑膠公約》INC5.2 在臺灣時間 8 月 15 日,於瑞士日內瓦的萬國宮落幕,來自全球 184 國、超過 1,000 位代表未能達成共識,全球減塑依舊卡關!主張「減少塑膠生產」的多數國家,與希望「聚焦回收管理」的產油大國僵持不下,導致《全球塑膠公約》延會再議!

INC5.2 談判發生了什麼事?(2025.08.18 更新)

在瑞士日內瓦的聯合國歐洲總部外,加拿大藝術家兼行動者 Benjamin Von Wong 以 6 公尺高、重塑自羅丹經典《思想者》的雕塑作品《思想者的負擔》,將塑膠廢棄物堆疊成形,象徵人類被塑膠危機壓得喘不過氣。
加拿大藝術家 Benjamin Von Wong 在日內瓦聯合國總部外,打造一座高 6 公尺的《思想者的負擔》雕塑,使用塑膠廢棄物重塑羅丹的經典作品《思想者》,象徵人類正被塑膠危機壓得喘不過氣。 © 達志影像

備受矚目的《全球塑膠公約》第五輪談判第二階段(INC5.2),在核心爭議「全球塑膠生產控制目標」上,最終仍陷入僵局,未能取得共識。

雖然多數國家力挺具法律約束力、可實際減少塑膠產量的公約,但少數產油與塑膠大國藉程序阻撓,導致談判失敗收場,全球減塑行動陷入僵局。最終,各國決議延會,將討論推至下一輪談判。

雖未達成協議,但延會結果顯示,「塑膠減產」已成各國不容妥協的核心議題;至於下次會議的時間與地點,大會尚未公布。

綠色和平全球塑膠專案負責人福布斯(Graham Forbes)表示:「要終結塑膠污染,就必須對抗化石燃料產業的利益。但少數反對塑膠減產的國家與企業卻利用程序性手段 (共識決) 重挫減塑目標。我們不能讓一樣事情一再發生,卻期待不同的結果。」

綠色和平全球減塑專案負責人 Graham Forbes。
綠色和平全球減塑專案負責人 Graham Forbes。 © Greenpeace

全球塑膠公約對臺灣的影響?

綠色和平指出,臺灣在《全球塑膠公約》涉及的一次性塑膠限制、重複使用、回收等政策雖有進展,但仍陷於消費端與末端處理,如果繼續讓塑膠產量增加,污染只會更嚴重

面對新四輕擴建將大幅提高塑膠原料產能行政院於去年核定中油「新四輕」輕油裂解廠擴建案,將塑膠主要原料「乙烯」的產能從原本的 35 萬噸提升至 100 萬噸,擴張近 3 倍。,綠色和平呼籲政府正視生產端問題、立刻撤回擴建案,並啟動「塑膠減產」政策制定,透過跨部會合作、立法與國際交流,才能真正減少污染,並展現臺灣在全球塑膠治理上的影響力。

環境部如何回應臺灣民間減塑呼聲與國際趨勢?

在全球塑膠公約談判倒數之際,綠色和平國際塑膠公約代表瑪莉安.萊德斯馬(Marian Ledesma)以專家身分接受環境部諮詢,她強調「Taiwan can help」──臺灣在全球塑膠供應鏈中舉足輕重,若能支持「塑膠減產」,將為終結污染危機帶來關鍵貢獻。

瑪莉安.萊德斯馬(Marian Ledesma)與環境部連線對談。
瑪莉安.萊德斯馬(Marian Ledesma)與環境部連線對談。

接著,到了談判結束之日,環境部召開記者會,部長彭啓明表示資料來源:中央社,全球塑膠公約結論待完成 彭啓明:台灣堅定減塑臺灣將以「系統性、商業化的結構」推動減塑,確保政策不只是口號。他也坦言,原生塑膠減量需要時間與過渡,因此政府不會僅靠嚴格限制,而是透過循環袋、商業優惠等多管齊下的方式,帶動更多人逐步實踐。

對此,綠色和平建議,臺灣若要持續在全球塑膠治理中發揮貢獻,環境部應主動推動「塑膠減產」政策,展開與行政院、經濟部的跨部會對話、立法討論與國際交流,並分享重複使用等制度經驗(如循環杯),在後續的減塑進程中發揮更大貢獻。

什麼是 INC5.2?

為了推廣《全球塑膠公約》,綠色和平傳奇船艦「彩虹勇士號」(Rainbow Warrior)在2024年10月展開東亞之旅,壯大全球減塑聲浪、直抵韓國釜山!圖為2024年11月2日至3日,彩虹勇士號在高雄舉辦的船艦開放日。
為了推廣《全球塑膠公約》,綠色和平傳奇船艦「彩虹勇士號」(Rainbow Warrior)在2024年10月展開東亞之旅,壯大全球減塑聲浪、直抵韓國釜山!圖為2024年11月2日至3日,彩虹勇士號在高雄舉辦的船艦開放日。 © Greenpeace

INC5.2 延續自 2024 年底在韓國釜山舉行的第五輪談判(INC5),是《全球塑膠公約》第五輪談判的第二階段,於 2025 年 8 月 5 日至 14 日,在瑞士日內瓦的聯合國萬國宮登場。

各國原預計在韓國釜山敲定《全球塑膠公約》最終內容,卻因為產油國和石化產業竭盡全力阻撓談判,積極反對把「塑膠減產」寫入條文、主張著重回收與廢棄物管理,導致各國無法達成共識。因此,INC5 談判被迫延後,衍生出「INC5.2」。

為了確保《全球塑膠公約》真正有效,各國在談判時必須正面回應以下四大關鍵議題,也是綠色和平嚴格監督的重點:

  • 是否設立具體「塑膠減產目標」?
  • 淘汰一次性塑膠製品、塑膠產品中有害化學物質的管制標準是否足夠積極?
  • 是否協助重複使用系統推動的機制
  • 全球是否應有一致的強制規範?

《全球塑膠公約》的談判進度

《全球塑膠公約》談判至今已完成六輪會議:

2025.08.05-08.15——第五輪的第二場會議在瑞士日內瓦的萬國宮召開。雖然多數國家支持制定具法律約束力、可減少塑膠產量的強力公約,但少數產油及塑膠大國利用程序阻撓,導致談判失敗收場,全球減塑行動陷入僵局。

2024.11.25-12.01——第五輪會議在韓國釜山召開,儘管有 100 多個國家支持巴拿馬領銜提出的塑膠減產版本,仍遭到石油國家否決。大會主席正式宣布公約未能如期定案,須延會討論。

2024.04.23-04.29——第四輪會議在加拿大渥太華召開,儘管有 20 多個國家推動減少塑膠生產,但遭到化石燃料業者介入阻撓,進度依然不盡理想。

2023.11.13-11.19——第三輪於肯亞奈洛比進行,部分國家開始支持減少塑膠生產的條文內容,但各方勢力意見紛歧且互相反駁,導致未能彙整條約初稿。

2023.05.29-06.02——第二輪在法國巴黎討論了公約的核心要點,包括呼籲塑膠減產與重複使用,但未能就具體減塑措施達成共識。

2022.11.28-12.02——第一輪於烏拉圭東岬市舉行,各國代表一致認同解決塑膠污染的迫切性,但也遭到部分政府及化石燃料企業的拖延。

為什麼您我迫切需要強而有力的《全球塑膠公約》?

全球塑膠生產正以驚人速度增加,若不加以規範,預計到 2050 年將成長三倍。塑膠中含有數千種有毒化學物質,從生產、使用到棄置,每個階段都會釋放污染空氣與水源的有害微粒,影響大腦、內分泌系統,甚至威脅胎兒發育。(延伸閱讀:《永恆之毒》報告:塑膠回收後更毒,衝擊人體、環境、食物鏈

倫敦大學衛生暨熱帶醫學院的調查資料來源:綠色和平國際,Survey: Policymakers concerned over health risks of plastics, see production cuts as solution也顯示,參與《全球塑膠公約》談判的政府代表,最擔憂的正是塑膠對人類健康的風險,甚至高於對環境和經濟的考量,並且認為減產才是有效的解方。

正因如此,《全球塑膠公約》是一次千載難逢的關鍵機會,讓聯合國能創建具體且有法律效力的條約,將塑膠的生產、使用到棄置的全週期加以規範。而要讓公約真正產生效果,「塑膠減產」就必須明確寫入條文中

綠色和平主張,《全球塑膠公約》不能淪為各國「想做就做」的空泛承諾,而必須是一部強而有力、具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條約,為所有國家訂下共同減塑的明確規則,確保各國政府真正負起責任,阻止塑膠污染持續危害氣候、生態與您我的健康。

塑膠原料幾乎都來自化石燃料,再不約束塑膠生產,預計到2050年產量將增加3倍。綠色和平全球減塑專案負責人Graham Forbes在會場手舉「2040年前塑膠減產75%」標語,促請各國制定更具野心的《全球塑膠公約》。
綠色和平全球減塑專案負責人Graham Forbes在會場手舉「2040年前塑膠減產75%」標語,促請各國制定更具野心的《全球塑膠公約》。 © Greenpeace / Ana Hristova

綠色和平在全球減塑的影響力

1. 垂降擋塑膠原料船,直指企業干預談判

INC5.2 談判前兩週(7/25),綠色和平行動者在蘇格蘭福斯路橋上垂降,擋下了一艘要運送乙烷(塑膠生產原料)到 INEOS 石化工廠的油輪。他們藉此抗議 INEOS 這類大型化學產品企業阻撓塑膠公約,並呼籲聯合國把化石燃料業的遊說者排除在談判之外。

2. 日內瓦街頭集結群眾,爭取強而有力的條約

談判前一日,綠色和平與國際團體在日內瓦萬國宮前集結示威。參與者穿上紅、黃、橘色衣服,象徵緊急危險的氣候危機與塑膠危機,呼籲各國支持具法律效力的條約,從源頭減少塑膠生產,否則公約將無法發揮實質作用。

3. 抗議石化業操控談判,要求聯合國驅逐遊說者

談判期間,綠色和平在會場外傾倒象徵石油污染的黑漆,並在會場門口高舉「條約不是你們的商品」布條,抗議石化企業不斷派人干預協商,必要求聯合國驅逐遊說客。

根據英國衛報,INC5.2 會場有 234 名石化業遊說者原文:The 234 lobbyists from the oil, petrochemical and plastics industries outnumber the combined delegations of all 27 EU member states, and far exceed the number of people attending with the delegation of scientists as well as Indigenous peoples at the Geneva talks.
來自石油、石化及塑膠產業的 234 位遊說者,在日內瓦談判現場的人數,不僅超過歐盟 27 個會員國代表團的總和,也遠遠多於隨同出席的科學家與原住民代表。
資料來源:衛報
,人數更甚人超過歐盟代表團與科學家。

4. 公布空氣調查,日內瓦室內外都能吸入微塑膠

綠色和平調查日內瓦市區與室內空間,發現空氣中含有微塑膠碎片與纖維這項研究在戶外及咖啡館、大眾交通工具、商店等室內空間進行採樣。關鍵發現包括:
● 共檢測到 165 個顆粒,並以高倍放大與紅外光譜分析:
94 個碎片,其中許多小於 20 微米 —— 肉眼無法看見。
71 條纖維,長度與直徑各異,其中多數由纖維素或改質天然材料製成。
● 12 顆證實為微塑膠的顆粒(6 條纖維、6 個碎片),另有 3 顆推測為合成聚合物。
這些證實的微塑膠包括聚酯纖維(polyester)、尼龍(nylon)、聚乙烯(polyethylene)、乙烯共聚物(vinyl copolymers)及醋酸纖維素(cellulose acetate),常見於衣物、包裝與家具材料。
即使瑞士在全球廢棄物管理名列前茅,也無法擋住塑膠變成空污的一部分,這對健康造成潛在威脅。

5. 野生動物糞便中驗出微塑膠,污染已滲透生態系

談判會場瑞士以乾淨聞名的國度,如今卻揭露殘酷真相:綠色和平瑞士辦公室檢測資料來源:綠色和平瑞士辦公室 14 份野生哺乳動物糞便,有 11 份含微塑膠,最高每克超過 600 顆粒。即使在純淨象徵之地,塑膠污染也早已滲入食物鏈。

6. 談判延長,綠色和平再動員守住底線

在談判延長一日之際,綠色和平與國際盟友發出共同聲明,要求各國政府挺身而出,不妥協、不讓步,只接受一份真正能限制塑膠生產、守護健康與地球的有力條約。

您也能推動全球減塑,創造歷史時刻!

自《全球塑膠公約》談判以來,綠色和平始終在第一線,積極透過遊說、遊行、遞交連署、與石油企業說客抗衡等多元倡議手段,才能保住「塑膠減產」的關鍵條文。

在下一次會議前,我們仍迫切需要全球支持者的持續關注,突破石化業遊說和少數國家的阻撓,才能真正制定出強而有力的全球塑膠公約,守護地球環境與人類健康。

綠色和平持續匯聚全球減塑聲音,向少數反對塑膠減產的代表施壓!點擊下方圖片,立即加入連署行動,讓你的聲音被世界聽見

延伸閱讀:

相關標籤:

全球塑膠公約減塑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