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新聞稿 生活
2

統一超商淡化塑膠包裝用量 減塑表現居後

作者: 綠色和平超市減塑專案

【2020年9月28日 臺北】今年六月至七月期間,綠色和平與成大環工研究團隊合力調查零售通路包括統一超商與全聯福利中心的商品包裝最終流向,結果發現每年僅在臺北市與高雄市的統一超商門市就至少產生約14,766公噸的塑膠包裝垃圾,其中則有近三成(4,149公噸,可裝滿1,383輛垃圾車)的塑膠包裝直接進入焚化爐,而統一超商僅公開自有商品包括現調飲料及鮮食耗用8,000多公噸的塑膠包材,沒有其它商品塑膠包材用量。綠色和平認為統一超商資訊公開不足,僅選擇性公布自有商品塑膠用量,藉以淡化過度使用塑膠包材的事實。

從綠色和平與成大環工研究團隊調查發現,統一超商光是在臺北及高雄門市每年就會產生將近1萬5千噸的塑膠包材,另外,調查更發現其中可回收的塑膠包裝竟有約7.5%都進入焚化爐,再加上統一超商每年銷售超過三億多個咖啡飲料杯,皆反映出統一超商未能妥善處理龐大的塑膠用量,且至今也沒有減少的跡象。今天綠色和平於統一超商門市擺放裝滿塑膠包裝垃圾的大型冰箱,突顯統一超商過度使用塑膠包材,並要求統一超商儘速減塑,須研擬積極的減塑方案,增加重複使用模式。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張凱婷表示:「統一超商拒絕全面公開營運範圍內的塑膠使用量,僅反映問題的冰山一角,今日我們透過行動,呼籲統一超商正視過度使用塑膠的問題。」

綠色和平曾於2019年公布九大零售通路減塑表現評比,統一超商的減塑表現落後於全聯、全家與好市多。即使統一超商的環境政策指出要從源頭減少廢棄物產生,卻只採以替換包裝材質及輕量化材質的方式減塑。張凱婷指出,由於統一超商始終缺乏積極的減塑目標和政策,也沒有善盡發揮超商龍頭應有的影響力和魄力引領減塑,因此減塑作為仍落在全家之後。

去年摩根史坦利公布的ESG(Environmental, Social, Governance)趨勢報告指出,全球廢棄物戰爭正要展開,國際間會有越來越多包括飲料以及食品製造商在內的公司受到衝擊,尤其是塑膠廢棄物帶來的各種風險。綠色和平曾多次建議統一超商儘快因應塑膠包裝造成的環境污染,並提供零售通路減塑指南,同時號召消費者鼓勵統一超商從源頭減塑,但令人失望的是,統一超商卻以部份數據淡化過度使用塑膠包裝的事實,而缺乏顯著的減塑作法。

近五年來臺灣ICC淨灘統計數據顯示,平均每公里就可發現100多個食品包裝,數量也逐年攀升中;美國海洋保育協會(Ocean Conservancy)今年發佈的最新全球淨灘統計,食品包裝(如餅乾、糖果的外包裝)超越了菸蒂,成為淨灘第一名常見垃圾,食品包裝已躍升為最大宗的海洋廢棄物。對此,綠色和平再次呼籲統一超商應儘快投入資源以啓動重複使用模式,採計劃性實驗方式嘗試任何可能性,如與第三方合作展開租借杯的實驗計劃、增設店面的環保餐具、提供鼓勵自備容器購買熟食的獎勵機制;同時持續盤點掌握營運範圍內的塑膠使用量,以此為基礎,設定更有企圖心的減量目標。

 

附註:

  1. 綠色和平與成大環工研究團隊實測結果

2. 統一超商公布自有商品的塑膠包材數據:

3.研究調查方法:

今年六月到七月,綠色和平與成大環工研究團隊合力研究,以田野調查、電話訪問民眾及訪談塑膠回收處理商的方式,調查零售通路-包括統一超商與全聯福利中心的商品包裝使用量以及廢棄物最終流向。

商品包裝使用量:1. 用田野調查方式選出主要的11類商品*、共47個品項-包括自有品牌和非自有品牌的產品;2. 測量47個產品所使用的包裝重量並以權重的方式計算出計這11類商品的平均可回收塑膠包裝及不可回收塑膠包裝的重量;3. 以電話訪問的方法,統計臺北市及高雄市民眾年均購買品項的數量。 進一步估算出每年在臺北市與高雄市的統一超商門市至少產生約14,766 公噸的塑膠包裝垃圾。

廢棄物最終流向:1.訪談臺灣三大塑膠回收處理商,分別是亞東綠材、臺灣瑞曼迪斯、永溢環保,此三家的處理量共佔全臺五成以上的公告應回收塑膠容器;2. 以電話訪問的方法了解臺北市及高雄市民眾購買了調查品項後處理塑膠包材的習慣。進而估算每年在臺北市與高雄市的統一超商門市至少產生約14,766公噸的塑膠包裝垃圾內,其中有近三成(4,149公噸)的塑膠包裝直接進入焚化爐。

*田野調查11類商品: 飯麵類,御飯糰類,麵包類,湯品類,茶葉蛋或熱狗,盒裝蔬果類,微波食品類,冷凍杯裝甜點類,超商現煮咖啡類,鋁箔包飲料類,寶特瓶類,共47個品項。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