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籲臺北市氣候目標入法 請市長留下永續禮物
臺北市為臺灣首善之都,面對氣候危機,臺北市長柯文哲於今年宣示2050淨零排放目標,並以環保局主責計算淨零路徑。然而氣候治理不僅需要設定長期願景,更需逐步從中期目標持續落實。
綠色和平20日邀集臺北市議會李建昌議員、吳沛憶議員、林亮君議員、林穎孟議員、苗博雅議員、黃郁芬議員、鍾沛君議員等,共7位跨黨派議員的支持,重提「臺北市宜居永續城市自治條例(草案)」,且提升2030年減碳目標、將2050淨零排放寫入法規,建請柯市府在最後一年任期,留下為市民永續的禮物。
北市2030年減碳目標落後國際10%,應積極提升確保達成2050淨零願景
面對氣候變遷加劇,城市佔碳排放總量7成,成為對抗氣候變遷的核心角色,並將淨零排放視為國際共識,中期目標亦是關鍵。放眼已宣布2050年淨零排放的國際城市,例如紐約、洛杉磯、東京、首爾等,紛紛提出積極的2030年目標,要在10年內將各自城市的溫室氣體排放至少40%。
國際城市 | 2030年減碳目標 |
東京 | 較2000年減少50% |
紐約 | 較1990年減少40% |
洛杉磯 | 較1990年減少40% |
首爾 | 較2005年減少40% |
臺北 | 較2005年減少30% |
相比之下,臺北市2030年的目標為減排30%,仍落後國際城市至少10%。因此,綠色和平建議臺北市應積極將2030年減排目標由30%提升至45%,符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建議,亦是確保屆時2050年淨零目標可以達成。
臺北市於今年9月底公布之城市自願檢視報告(VLR),首次寫入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然而政治時局瞬息萬變,政策應能在首長任期屆滿後繼續執行。因此臺北市應重拾「臺北市宜居永續城市自治條例(草案)」,同時將2030年新的減碳目標與2050淨零排放入法。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劉羿君認為,「實際立法能讓氣候目標不淪為短期口號,更能成為局處與民間企業轉型淨零的後盾。」
氣候危機不分黨派:臺北市議員齊支持
綠色和平爭取7位跨黨派臺北市議員支持,將2017年曇花一現的「臺北市宜居永續城市自治條例(草案)」重新送入議會,確保氣候政策能跨屆期的持續執行。
對此,苗博雅議員表示:「謝謝民間團體這麼積極為台灣未來奮鬥。環境保護是跨黨派共同團結努力的議題,也需要一個完整的自治條例,建立全面的法規架構。柯文哲第一任時曾針對相關議題提出,第二任時卻無消無息。所以我們結合民間力量,制定宜居永續城市自治條例,也很感謝跨黨派議員都願意連署支持。目前法案已經送進議會,有希望在這會期付委審查,希望市府早日提出市府版本,也請市民持續關心有關後代子孫幸福的重要議題。」
林亮君議員表示:「今年8月 IPCC 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已經指出升溫不可避免,柯市府過去在氣候變遷應對上牛步的表現,顯然遠遠無法應對日益緊迫的氣候變遷局勢。我們希望,能夠透過自治條例的訂定,進一步推動市府認真應對氣候變遷。」
李建昌議員、吳沛憶議員、林穎孟議員、黃郁芬議員也出席記者會發言,共同關注臺北市永續政策發展。
綠色和平肯定臺北市往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前進,然而為確保政策延續性,劉羿君再次呼籲臺北市政府:「希望柯市長在任期最後一年,通過自治條例讓各局處及民間能持續邁向淨零,留給市民一份永續的禮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