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洋日】鮪魚季期間,反思投資永續漁業
一年一度的屏東東港黑鮪魚季一向是饕客爭相搶鮮的時節,但在大啖頂極生魚片的背後,其實鮪魚的數量正因長期過度撈捕而面臨枯竭。雖然5月2日「世界鮪魚日」已過,但在6月8日的世界海洋日前夕,仍想邀請你一同關心如何讓鮪魚成為海洋中的永續魚種。

您看過鮪魚嗎?牠們真的很漂亮。而且有些魚種的體型十分巨大。很難想像重達240公斤的龐然大物變成超市貨架上200克的小罐頭。在世界各地,這些巨大的鮪魚既可以是生魚片,還可作為三明治的配料,也是家中貓咪的主食。

黑鮪魚季正好提醒我們,身為人類,我們應該了解大自然的侷限並給予尊重。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侵襲,也衝擊了全球糧食的供應,引發了人類的糧食危機。但是,好消息是眼前就有許多解決方案。

文章目錄
疫情引發了鮪魚罐頭的搶購囤貨
在開發中與已開發國家,永續和合乎道德的漁業,在漁民、社區和貿易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這些漁業仍然被市值數十億美元的大型公司壟斷,不管是規模或是財力,許多漁民根本沒有資源與他們競爭。我們不妨先來看看鮪魚和所有海鮮是如何捕撈的。

自從疫情在全球爆發後,鮪魚罐頭這種供應穩定的產品銷量突然飆升。但是,人們在超市搶購鮪魚罐頭時,是否了解鮪魚捕撈工業的真相呢?有些商業在運作過程,根本不在意保育措施甚至是法規,因此,非法、未通報、未受規範的捕魚活動(ilegal, unreported and unregulated, IUU)在全球海洋中極為盛行。這往往造成海龜和鯊魚等脆弱物種的誤捕和死亡,以及海洋環境的惡化。
過度捕撈下,迫害漁工的事實
過度捕撈也威脅著全球海鮮供應的未來。在糧食面臨迫切危機的此刻, 過度捕撈的情況沒有受到監控是很可笑的。

同樣令人關切的是實際捕魚的弱勢群體,也就是全球海鮮供應鏈中最前線的漁民,他們支撐著十億美元產業,他們大多數是移工,和病毒大流行期間仍在工作的人一樣,他們的權利、健康和福利面臨更大的風險。他們常常為了旅行和誘人的薪資,加入遠洋漁船工作,而最後常常沒領到薪水。不幸的是,惡劣的衛生條件,危機四伏的工作環境,未公開的手續費,扣留工資等投訴案件頻頻發生。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2020年三月發布了一份新報告《公諸漁事:血汗海鮮如何流入市場》,報告中揭露了臺灣最大的鮪魚貿易商──豐群水產與疑似涉及強迫勞動與非法漁業的漁船有關。豐群水產是全球前三大鮪魚貿易商之一,每年的收入約為450億新台幣,遠超過臺灣遠洋漁業每年約400億新台幣的總出口值。身為鮪魚的消費者,為了杜絕非法漁業,應該站出來扮演監督的角色,為保護海洋盡一份心力。(延伸閱讀:認識豐群水產-臺灣遠洋漁業霸主恐涉及強迫勞動/非法漁業)
發展永續漁業,保護海洋
那麼,改變應該從哪裡開始?永續和合乎道德的漁業轉型,能保護海洋並幫助魚類恢復生態,也仍然可以供應海鮮給有需求的人。握有主要資源的人可以加速這個過渡期,只需支持購買當地及以永續方式捕獲的海鮮就可做到。

小規模、獨立作業的業者和漁民很樂意朝此方向發展。竿釣法或手拋網之類的捕魚方法,都是世代相傳的手工捕魚技巧和手藝。這些人非常尊重海洋和魚類,他們也瞭解海洋的侷限性,可以教導我們如何與美麗的海洋和諧共處,並在兼顧海洋保育和漁民權益的前提下,善用海洋資源為生。

投資永續漁業就是在投資人類的未來
各國政府應該支持永續漁業,將資金直接用來協助小規模並符合道德的漁業,而不是為破壞海洋產業、市值數十億美元的企業提供紓困。如能將資金用在符合道德規範的永續捕漁產業,不但能刺激當地經濟,增加對糧食危機的應變能力,也能提高供應鏈的透明度,減少污染並解決人權問題。同時,正確的投資還將創造急需人力的工作機會,提供公平的工資和更安全的勞動環境。

臺灣人愛吃的黑鮪魚早就因過度捕撈面臨生存危機,黑鮪魚數量告急,讓海洋保育團體相當憂心。這個美麗的星球與海洋資源是有限的,但如果我們付出多於取用,投資永續漁業就是在投資人類的未來,也可以確保魚類族群在不遠的將來持續復育並茁壯成長,而海洋也可以再次繁榮興盛。

督促豐群水產拒絕血汗海鮮,需要您的力量!
美麗的海洋不只面臨到海水暖化、過度捕撈的問題,還有海上奴役的人權問題。海上人權剝削往往伴隨著非法漁捕行為,保護漁工,亦是保護海洋。唯有集結力量,才能推動更多進步的政府法規與企業政策,保護海洋生態平衡。
我們需要您和綠色和平一同成為守護海洋永續和漁工人權的一份子,懇請您加入連署,集合群眾力量,要求全球前三大鮪魚貿易商「豐群水產」確保漁獲合法性、保障漁工人權等目標,邁向永續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