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送、外帶增長,禁用免洗餐具恐跳票
環保署公布今年前五個月的廢紙容器回收達5萬5,526噸,較去年同期增加了2至3倍,也超越2018整年約4萬噸的回收量。為了因應大量增加的紙容器,環保署祭出回收及減量措施,撥出6,700萬經費在餐飲店內設置紙餐具回收設施,也鼓勵環保外送以求減塑,我們憂心目前的政策僅是治標不治本。
環保署預備6700萬元經費將補助業者在自助餐店及便當店內設置紙餐具專用回收車,引導民眾用餐完做好清理、分類、堆疊等步驟,藉以提高紙餐具的回收比例。此舉雖可以降低末端處理的負擔,減少紙餐具成為廢棄物逸散至自然環境的機率,但並非解決當前紙容器和其它免洗餐具暴增的最有效方式。從回收端數據來看,外送和外帶實為疫情期間紙容器和免洗餐具暴增最主要來源,而提供外送或宅配服務的餐飲業營收也在近三年增加最高15.1個百分點,顯見大眾消費習慣已逐漸改變,外送服務和其所產生的垃圾在未來只會不斷增加,回收成效再高也趕不上在前端大量消費耗用的速度。」
當政府大力推廣防疫新生活運動,呼籲民眾盡可能使用重複清洗餐具的同時,卻在經費上選擇補助更多的回收措施,等於變相讓業者和民眾認為只要做好回收就沒問題,本末倒置的措施無助於源頭減量。倘若這6,700萬的經費能改以輔導業者在店內提供重複清洗的餐具和容器,將可直接從源頭減少大量一次性垃圾;環保署亦可選擇給予民眾自備餐具的優惠或折扣,提高誘因引導民眾逐漸改變使用習慣。我們估算,若每個環保餐具給予5元折扣,將可減少1,340萬個紙餐盒或紙餐盤。
因應塑膠危機,各國將經費投入在制定更積極的源頭減量政策,歐盟甚至將從明年(2021)就開始禁用15種一次性塑膠用品。臺灣雖然早在2018年底提出免洗餐具在2030年全面禁用的目標,但是在逐年該減量多少、進而達成全面禁用的具體措施和時間表上,卻遲遲未見明確的實施方針。即使現在環保署正要推出外送減塑試辦計畫,但是缺乏試辦預計減量目標,也不具參與強制性,令人疑惑此舉要如何有效抑制快速增長的免洗餐具。更令人擔憂的是,在距離免洗餐具全面禁用僅剩不到十年的時間裡,若不盡早以政策積極改變大眾的使用習慣,環保署訂下2030年的禁塑目標是否可能跳票?
源頭減量的路程上,每一步都至關重要,呼籲政府在制定政策時,應該優先針對免洗餐具的主要來源,特別是逐年大幅成長的外送、外帶模式做有系統性的數量控管,也要有效整合各部會局處的資源,將寶貴的經費花在最關鍵的政策上,才是解決免洗餐具垃圾的治本之道。